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全球汽车工业产值超过15000亿美元,是最大的全球性产业之一,也是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

从1953年一汽建设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后来的缺轻少重、轿车为零,再到2016年的年产销量超过2800万辆,以及中、重、轻、轿、微品种齐全,中国用6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汽车工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今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销量第一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国汽车人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出产品、出人才、出思想,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作为一名曾经参与策划、组织和指挥汽车工业发展的老人,在回顾中国汽车产业60多年的坎坷历程时,感受颇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历经风雨坎坷,既有成功与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与坎坷的教训,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与新中国的诞生几乎同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风风雨雨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是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顾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程,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

1950年年初,毛泽东主席在苏联访问时就提出要建设一汽,由此促成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之后又亲自为一汽选定厂长、题写厂名;还在政治局会议上多次讨论一汽的建设,调集精兵强将,举全国之力建设一汽;带头乘坐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为一汽的发展排忧解难。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终于茁壮成长,毛主席后又决定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同意汽车工业中外合资、引进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七五”时期,国家提出将汽车工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994年,国家计划委员会(计委)公布中国第一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要求到2010年,汽车工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公布第二部《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再次要求到2010年将汽车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居机械工业之首,明显高于同期的国民经济增速。2010年,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13%;直接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实现税收9500亿元,贡献了全国税收的13%。今天,无论是从汽车保有量和产销量看,还是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就业人数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2014年,中国国内的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亿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中心城市已经达到平均每4人拥有一辆汽车。这些数据说明,汽车已经成为社会大众须臾不可离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中国已经实实在在地进入了汽车社会。

在中国汽车工业走过62年历程的时候,徐秉金、欧阳敏同志不辞辛劳,花费数年时间搜集并整理了大量资料,采访了多位中国汽车业界的元老,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与重大事件集中反映在了这部著作之中。回顾这段历史,如同回到那段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火热年代,既可以让我们看到成绩、增强信心与力量,又可以让我们看到差距与不足,更能激励我们拼搏前进。

今天,汽车工业是消化和吸收现代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成果最强的工业部门之一。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现代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汽车产业也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和驱动器。虽然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但不能不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与汽车大国的地位仍不相符,离汽车强国尚有一定的差距,汽车产品的质量与品种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在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创造自主品牌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创新是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绝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电力、钢铁、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各种现代工业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些基础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的汽车产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辆汽车集中了几乎所有现代工业的发展成就: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汽车的诞生和大规模生产,电子技术的发明使得汽车更为快捷安全、更为节能环保、更为智能化、更符合人性化特点,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制造汽车的材料的重量越来越轻、强度越来越高。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开拓势必会将汽车引领向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这些都生动地说明,创新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技术创新是思想和劳动的结晶,有着原创和传承的特点。技术的载体是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决定了其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事实说明,只有自主开发产品才可能发展技术能力,自主开发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随着对事物认识的深化而循序渐进的。汽车刚出现时,人们对发动机爆炸般的噪声难以容忍,于是发明了消声排气管;为了减少行驶时的震动,使乘坐更为舒适,人们又发明了减振器和充气的橡胶轮胎;晚上行驶时看不见前方,于是增添了车灯;发动机油耗高,于是发明了各种化油器和节油装置。发动机、底盘、传动、转向、车架、车身的配合如何做到最安全、最科学、最高效,都是在一次次的观察、思考、总结、试验,以及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由此可以认识到,发明与创新一定需要从头到尾的全过程、需要循序渐进。

创新需要以广泛而坚实的国民经济生产研发体系和政府相关政策做支撑,创新也需要浓厚的社会氛围来支持。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飞行成功后,纽约万人空巷去迎接,美国政府立即从财政和政策上支持其投入生产,这说明社会和政府对创新的认可程度。回望英国工业革命、美国20世纪初的崛起,创新都是重要动力。历史的发展证明,创新能力决定国家的兴衰,中国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同样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强则国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则国弱,此外别无他途。

放眼全球,中国汽车市场是最为活跃和最大的市场之一。谁占有中国市场,谁就握住了世界汽车发展的主导权。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远远落后于世界汽车强国,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但距离汽车强国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要跻身世界汽车强国,我们还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立自己的知名品牌。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为了获得产业、技术、信誉或品牌,没有也不可能通过购买、抄袭达到目的,只有依靠自己,脚踏实地,建立长期战略目标,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坦然面对低潮,甚至是失利,才能看到风雨后的彩虹。

自主创新是人类进步的起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提高中国经济和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最高精神境界。自主创新需要完整的创新政策体系,需要各级财政巨额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团结协作、不畏艰苦、富有创意的创新人才队伍,需要有积极大胆的创新思维,需要守得住孤独、长时间坐在冷板凳上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坚守精神,需要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创新意志,需要全社会对创新的理解与宽容。急功近利、巧取豪夺、投机钻营、唯书唯上、好大喜功都是自主创新的障碍与大敌。在自主创新上,从政府到企业,应少一些“叶公”,多一些“愚公”;少一些崇洋媚外,多一些民族自尊。只有如此,中国的汽车产业才能够提高国际竞争力,自立于世界汽车强国之林。

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是要关闭市场、杜门谢客。中国的市场始终是开放的,欢迎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进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可能什么东西都自己动手做,但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研究和战略支柱产业,自主创新仍旧是我们发展壮大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