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最后的方案

李柘趁热打铁,拿出了张煌言修改后的草案,递给郭之奇。

郭之奇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他赞同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赞同统一军政大权于弘农郡王府,却对官制嗤之以鼻,加以痛斥。

“殿下,大明传国近三百年,从来就没有政务院之类的衙门,说法。吾理解分权之义,此前草草设置,也就罢了。此次陛下圣旨钦封,赋予开府之权,却不能太过草率。”

李柘没有立即反对,他想听一听郭之奇的建议:

“大明官制,洪武三年,太祖曾下令置王相府,左、右相各一人,左、右傅各一人。设置参军府,参军一人,录事二人,纪善一人,后来又设立了典签司、谘议官、王府教授,现在的王府长史司,就是从这里脱胎而来。”

“王相府,处理藩国政事,参军府,统领藩国军务;典签司处理刑狱,谘议官负责监察,教授则是监督学政。吾以为,此制,正适合当前局面。”

“王相府之下,可仿照朝廷,设立司、曹。地方上仍大体沿袭旧制,慢慢修正即可。”

新衙门叫什么名字,李柘其实没太多意见,只要集权、分权的意思到了,即可。

“老大人说的有理,可否写下?待连总督到了广州,再行商议如何?”

郭之奇心知这个草案是李柘的意思,也就没有坚持,打算和连城璧通了声息之后,再做劝谏。

只要平南军能打赢,最终迎回天子,哪怕出格,郭之奇都认了。

连城璧是等王兴到达梧州后,一同归来的。

对于天子在缅甸的遭遇,虽然唏嘘不已,但却没有郭之奇那么大反应。

这么多年下来,支撑抗清的,已经不只是天子,而是那颗强大的心,转好的局势。

对于李柘的草案,王兴不置可否,他只想在西线好好作战。

连城璧倒是提出了和郭之奇一样的问题,既然接受了天子任命,不可太过出格。

几人几番讨论,最终拿出了最终方案:

弘农郡王府下,设置王相府,统领民政,连城璧为左王相,郭之奇为右王相;张煌言为左王傅,夏时勉为右王傅。设置谘议府,负责监察事宜。

王相府下,仿照朝廷六部九卿,设立各司衙门,其余已建官署,按照功能归入各司直管。

弘农郡王府下,设置平南军军帅府,王兴为副帅,其余诸镇不变。

军帅府下,设立参谋、纠察、新军、情报等司衙门,各镇参谋、纠察、新军、情报等官员,均由军帅府直接派遣。

广州军事学堂,政务学堂、水师总镇等如故。

地方上,对内取消两广总督、阁部督师等名衔,以王府任命为准。暂设广东巡抚、广西巡抚,体例比照王相府。

任命薛举为广东巡抚,陆世楷为广西巡抚,除官员补缺外,各府知府、知县如故。

为填补文官空缺,由政务学堂主持,三月一考,考核通过者,可循例授官,时限暂定为一年。

平南军占领之地,无论反正的清军,还是来投的明军,除非特殊情况,官员品级、职务等以王府、帅府任命为准,各类爵、衔,暂时仅作为荣誉参考,可发俸禄。

广州大会,几乎汇集了平南军所有上层官员,连续开了一周,最终确定了王府、帅府的各司人选,决定派出南洋水师带队赴安南筹集粮食,同时形成明年(1660年)全力应对清军围剿,稳定战局、伺机攻占福建的决议。

大会结束,官员各司其职,各赴其任。

由连城璧、郭之奇、张煌言、夏时勉领衔的王相府,全面接管境内民政事务,堆积如山的各类奏报都有了专人负责、专人处理,没几天,李柘就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整个链条运转更加如意,李柘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未来的战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王相府开始操心李柘的婚事。

郭之奇此前曾提过王兴家的妹子,视作两位伯爷之间的强强联合,如今却不怎么合适了。一旦副帅成了外戚,对新生的王府政权,是个不小的隐患。

都是老江湖了,就连王兴,都婉言谢绝。

此时的郭之奇,格外怀念曾经的公主殿下,可惜,永历皇帝的女儿,早已在云南香消玉殒。

这事儿,就暂时耽搁了下来。

永历十四年来了,正月初十,李柘接到了东线福建第一镇传来的消息:

清廷派遣达素率军增援福建,会合福建各路,进剿延平王所部。延平王派信使来问,平南军是否一同反击。

李柘将请求甩给了参谋司,参谋司讨论了半天,认为可以进军漳平,以观后效。

意见转到李柘这里,李柘就扫了一眼,直接签发给了第一镇,同时派出左王傅张煌言为首的队伍前往福建,处理与郑军联合事宜:

“都是小事,王三国自行处理便是。若是有了收复福建的良机,再转来不迟。至于福建民政事务,由左王傅张煌言督办。”

北线方向,还是小打小闹为主。

不过据情报司传来的消息,潮州之战后,不知所踪的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余部终于露面,进驻了与南雄府接壤的赣州府,前锋已到南安,不时挑战。

只是军伍规模小了些,平南王、靖南王因为广东之败,都被顺势削藩降爵,从亲王变成了郡王,麾下的两旗也削了三分之一,被发往前线,戴罪立功。

“这倒是个麻烦事,赣州城本来就易守难攻,如今增加了两部分堪称深仇大恨的汉军旗,一时之间,怕是攻击不得。”

参谋司根据江西一系列消息,重新制定了南赣战役计划,以守为攻,前期坚守不出,待湖南、福建战局有了突破,再进行迂回攻击。

湖南方向的郴州、衡阳、永州,清军都加强了防备,从西南调回兵马,共计增兵万余,虎视眈眈,攻击方向直指广东。

唯一有好消息的,就是西线战局。

高青林率领第七镇从广西插进云南南部后,迅速占领了广南、文山,正向蒙自发展,元江府也传来消息,说是当地土司并明军余部也展开了攻势,占领了石屏,正在和昆明派来的清军对峙。

云南战火四起,在广西思恩府呆了俩月的赵布泰、线国安部粮草供应受到极大影响,不得不后撤,一路后退,一直退到百色才停了下来,第五镇一路尾随,接连收复失地,到了与百色相邻的田州城驻扎。

赵布泰派军屡次骚扰镇安府,企图切断云南第七镇与广西的联系,与第五镇、第六镇接连交战,规模虽小,惨烈丝毫不输大战。

接连碰了十余次占不到便宜,清军这才安稳了下来。

第五镇请求攻击百色,王兴已赶往前线。

好在,南洋水师去安南的筹粮工作还算顺利,东、北、西各条战线,都有能应对一场大战的粮草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