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孩子的世界:父母和网络少年的27堂成长沟通课
- 李强主编
- 3055字
- 2022-05-06 15:13:59
08 被孤独感淹没的青少年
——青少年社交孤独导致的网络沉浸及其应对措施
阳光下,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在篮球场上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与青春;咖啡厅里,几个女中学生不停地在手机前摆着造型,留住自己和闺密们最美好的一刻……这些似乎是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
然而青春的旅程并不总是有朋友相伴。当大部分孩子都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嬉笑玩耍时,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缺少知心的好友。当这些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花花世界的时候,就有可能为了排解自己内心的孤独而出现网络使用过度的现象。
案例
“在网络世界中我才能感受到温暖”
第一眼看到莉莉的时候,没有人会相信这个十四岁的乖乖女会试图绝食自杀。
据莉莉的妈妈介绍,在莉莉十岁之前,她和丈夫都一直在外务工,将莉莉寄养在姨妈家中。但父母渐渐发现,莉莉与他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甚至不愿意接他们的电话。于是莉莉妈妈便辞职回家,专门照看孩子。但莉莉这时已经上小学高年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太愿意接纳妈妈。
因为莉莉是个女孩子,莉莉妈妈担心女儿会交到一些不好的朋友,于是一度限制莉莉的交友范围,不让她和其他同学走得太近。久而久之,莉莉便形成了内向、腼腆的性格,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好朋友,甚至被其他同学所孤立。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莉莉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一次老师在班级里对着正在课桌上打盹的莉莉大吼:“要睡觉就回家,不要来学校了!”这让本来在学校就没有什么朋友的莉莉,愈发地讨厌和反感学校。而就在这个时候,拥有了自己手机的莉莉第一次接触到了网络游戏。
在游戏中,她再也不是那个被人冷落的小女孩,总有人愿意带着这个技术不太好的小妹妹一起打怪。而在不玩游戏的时间里,这些在游戏中结识的好友也愿意和她一起聊天,听她诉说自己的烦恼。而这些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是莉莉在现实生活中未曾感受到的。她的生活就像雨后的天空,终于有一束阳光洒了进来。
而莉莉的父母也察觉到了女儿的变化:总是捧着手机,越来越不愿和父母沟通,甚至开始逃学。这些迹象让莉莉妈妈感到害怕,于是她在女儿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地注册了某手机游戏的“成长守护平台”,监视和限制孩子的游戏行为。而这却让莉莉大发雷霆,一向乖巧懂事的女儿对妈妈大吼大叫,同时还以自杀相威胁,让妈妈不要再管她。
莉莉妈妈不明白:我的女儿到底怎么了?
案例解读
当“冷漠的现实世界”遇到“温暖的网络世界”
曾有自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调查:“你在游戏中获得了什么?”让大家谈一谈自己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最珍贵的东西。和很多人预想的不同,大多数游戏玩家都在回复中表示,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的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和他人的关心。而至于“成就感”“高等级装备”等这些游戏中的直接奖励却很少有人提及。也就是说,对于很多游戏玩家来说,在游戏中结识的朋友是他们一直玩游戏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人都需要与别人交往,建立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提供信息,例如,“今天大葱的价格上涨了”“据说××厂工资挺高的”,日常生活中很多重要的信息都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如果你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不会知道这些信息;二是为我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有烦恼时可以向他人倾诉、有开心的事时可以和他人一起分享,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孤独感过于强烈,那么他甚至可能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抑郁等症状。
对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讲,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他们正值从未成年人过渡到成年人的重要时期,内心敏感、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如果自己没有同龄的伙伴,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没能得到同龄人的认可,进而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变得自卑。
由于人们都有和他人交往、成为朋友的需要,当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被孤立、感到孤独时,他就会去寻找其他能够帮其减轻孤独感的环境;当一个人在一个群体里不被接纳的时候,就会去寻求其他群体的认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学校中那些与校外不良青少年团体走得很近的学生,多半是不被同学和老师喜欢的孩子,他们在学校交不到朋友,就去找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的人。
结合莉莉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莉莉长时间沉浸在游戏世界的主要原因其实并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在游戏中所收获的来自陌生网友的友情。因为父母早年在外务工,莉莉和父母并不亲近,而在学校这个对于青少年最为重要的社交环境中,莉莉也没有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可,因此她感到孤独。当她发现网络游戏世界中的人们喜欢她、认可她、愿意成为她的朋友的时候,她自然会喜欢待在这个让她感到温暖的世界里。因为只有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她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被别人所需要的。
可能有些家长朋友会问:“如果孩子真的在网络游戏中找到了心理寄托,那是不是对他来讲也是一件好事呢?”中科院的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孤独感越高的人,花费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越长,这种行为又会导致他更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上花费时间和精力,结果造成更严重的孤独感。也就是说,孤独感和网络游戏之间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孤独感驱使一个人去玩网络游戏,而玩网络游戏会让他更加孤独。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和莉莉类似的情况时,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帮助孩子摆脱这种逃避现实社交生活的状态。
给家长支招
亲子共携手,同建“朋友圈”
当孩子通过虚拟网络世界的人际交往来逃避生活中失败的人际关系时,家长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帮助孩子。
❀ 鼓励孩子的正常交往
案例中的莉莉妈妈由于担心女儿交友不慎,因此限制女儿与其他同龄人的交往,导致女儿性格内向、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从而被其他同学所孤立。莉莉妈妈的本意是好的,但这个做法确实不合适。前面讲到,人际交往对于青少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人际交往的缺乏是莉莉缺乏自信、不愿意去学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导致了莉莉沉迷游戏的问题。
那家长要如何做才能在保证孩子正常人际交往的同时,让孩子远离“坏朋友”呢?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积极加入孩子的“朋友圈”。家长可以在周末、假期,或者孩子生日的时候,邀请孩子的好朋友来家中做客。这样一方面能够促进孩子与小伙伴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孩子的交友情况。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试图从孩子的朋友、同学处打听孩子的日常情况。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到被家长监控,极易引发孩子的对抗心理。
❀ 降低孩子的“情感孤独”
心理学中把孤独感分为两类,分别是“情感孤独”和“社交孤独”。情感孤独指的是缺少特别亲密、知心的朋友,社交孤独指的是能够交往的朋友数量少。比如一对搬到异国他乡的夫妇,他们在当地的朋友数量少,存在社交孤独,但他们拥有彼此,能够互相关心照顾,因此他们不存在情感孤独。而前面提到的中科院所做的研究发现,引发人们沉迷游戏的孤独感主要是情感孤独,而不是社交孤独。即便一个人的朋友少,但只要有一两个非常要好的知心朋友,就很难产生沉迷网游的情况。
当孩子因为性格内向、搬家或缺乏社交技巧等在现实生活中交友受挫时,家长可以充当孩子的大朋友,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知心好友。即使孩子在学校没有很多朋友,但有“家”这个心灵的港湾,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自己是被家人所需要的,也能够帮助孩子缓解情感孤独,孩子也就不太可能去寻求网络游戏世界中的人际关系了。此外,在家中养一只宠物,例如小猫、小狗等,也能有效缓解孩子的情感孤独。
除了以上这两个方面,教会孩子如何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家长朋友们可以参考第9单元“只有打游戏,才能靠近你们”。
(徐玮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