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联网发展过程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强调物与物的互联,被看作一种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使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互为连通而形成的网络,其使得所有物品都有数字化、网络化的标识,方便人们识别、管理与共享。在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过程中,物联网被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将成为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技术驱动力,被世界各国当作振兴经济、应对突发疫情、金融危机的重点技术领域。物联网的发展使人类迈入全新的通信时代。

物联网发展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物联网发展过程

在传感器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军方于1978年提出传感网(Sensor Network,SN)概念,并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随着技术突破,“泛在网”概念被提出,受到诸多国家的重视。泛在网可以看作物联网的前身,其概念及描述相对于物联网更为抽象、笼统,缺乏技术性和实现性指导。传感网、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M2M(Machine to Machine,机械与机械)、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产品电子代码)、泛在网等技术与概念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思考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工作组织提供了启示。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首次提出物联网的说法。受限于网络技术、智能终端、感知设备的发展水平,物联网并未得到重视,没能获得一个具体“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的凯文·艾什顿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即结合RFID和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内产品信息的识别和管理,借此最终形成的网络。这是世上首个物联网概念,标志着物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从说法到定义的转变。它强调物联网感知识别物体、把物体并入网络的特征,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比互联网范围更广、对人们生活影响更深刻的网络时代即将到来。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该报告对物联网的定义进行了拓展,全面透彻地分析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对物联网改变社会运转方式和人类生活的远景进行了展望。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描述,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国际电信联盟也成为牵头物联网标准化的重要组织。

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认为物联网是“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BM对“智慧地球”的描述是,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其三个主要特征为: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智慧地球”的提出促使“物联网”在2009年成为热点词汇。

2010年,我国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010年以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接连被发表。但是,这些物联网应用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都意欲在物联网的标准化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2009年,我国成立“感知中国”技术团队。该团队多次出席有关物联网标准制定的国际会议,积极推进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参与标准化竞争。2011年5月,国际电信联盟召开了全球物联网标准化大会,正式将物联网视为一项重要的未来网络技术加以研究。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化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2012—2015年是物联网产业布局阶段。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领域中的影响逐渐扩大,各大电信与科技公司开始纷纷涉足物联网领域,进行产业布局。企业间的竞争尤为激烈,并购频繁发生。物联网领域并购交易总规模在三年内超过310亿美元。

时至今日,物联网经过政府牵头推进、科技企业争相布局两大阶段,发展趋于产业化。各个国家对物联网的关注点从物联网的定义转移到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上。物联网的应用领导物联网的标准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