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的组织结构

1.舌体形态

舌的基本结构是骨骼肌和表面覆盖的黏膜。舌具有协助咀嚼和吞咽食物、感受味觉及辅助发音等功能。

舌分为舌体和舌根两部分,二者之间在舌背以向前开放的“V”形界沟为界。

舌体占舌的前2/3,为界沟之前可游离活动的部分,其前端为舌尖。

界沟的尖端有一处小凹称舌盲孔,是胚胎时期甲状舌管的遗迹。

舌根占舌的后1/3,以舌肌固定于舌骨和下颌骨等处。

舌根的背面朝后对向咽部,延续至会厌的腹侧面。

2.舌乳头

舌体背面黏膜呈淡红色,其表面可见许多小突起,统称为舌乳头。根据乳头形态不同,分为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

丝状乳头:

呈角化树状,形如圆锥状乳白色的软刺,呈白丝状,高0.5~2.5毫米,数目最多,体积甚小,主管一般感觉。

菌状乳头:

数目较少,色红、菌状,分散在丝状乳头之间而稍大些,有味蕾,主管味觉。

轮廓乳头:

一般为7~11个,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体积最大,呈圆轮状,周围有深沟环绕,沟内有味蕾,主管味觉。

叶状乳头:

为4~8条并列皱襞,位于舌侧缘后部,含味蕾,主管味觉。叶状乳头炎较多见。

3.舌下络脉

指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正常时隐约可见,一般管径小于2.7毫米,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3/5,呈暗红或淡紫色,无怒张、紧束、弯曲、增生,排列有序,多为单支。

正常舌下络脉

望诊方法:

让患者张口,舌体向上翘起,舌尖轻抵上腭,保持舌体松弛,舌下络脉充分显露。先察大络脉,后察小络脉。

诊察内容:

察络脉的长度、形态、颜色、粗细以及小络脉的颜色、形态,有无紫暗的珠状结节和紫色血络。

临床意义:

主要观察全身气血的运行情况。若舌下络脉细而短,色淡红,周围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者,多属气血不足,脉络不充;若络脉粗胀,或色青紫、紫红、紫绛、紫黑,或舌下细小络脉呈暗红色或紫色网状,或曲张如紫色珠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等改变,都是血瘀的征象。气滞、寒凝、热郁、痰湿、气虚、阳虚等皆可引起。

舌下络脉青紫怒张

舌下络脉形成球状瘀点

舌象:

舌下络脉青紫怒张,延长,或屈曲成团,形成球状瘀点。

辨证:

均为瘀血阻滞,络脉不畅。

4.舌系带

舌根部的黏膜内含有许多淋巴组织,使黏膜表面形成许多隆起,叫舌扁桃体。黏膜薄而平滑,移行至舌下区,正中黏膜皱为舌系带。舌系带过短或附着过前时,常造成婴儿吸吮困难,言语吐字不清,需行手术治疗。

正常舌系带可以使舌头活动自如,舌尖能自然地伸出口外,或向上舔到上齿龈。舌系带过短是指孩子出生后舌系带没有退缩到舌根下,导致舌头不能伸出口外,舌尖不能上翘,患病率为4%~5%,而男女发病比例为2.3~2.7∶1.0。

先天性舌系带过短,牵拉使舌不能外伸,但无病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