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
- 王陇德 常继乐 张宗久主编
- 1471字
- 2022-04-21 16:10:36
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过早死亡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威胁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仅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消耗国家医疗资源,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许多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经历了快速上升期后仍波动在较高水平,且知晓率与控制率不容乐观,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居高不下。
据2016年发表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从35~39岁的12.6%增加到70~74岁的58.4%)。在性别差异方面,相对低年龄时,男性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35~39岁,男性17.9%,女性8.8%);而在相对高年龄时,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其他因素影响,女性高血压患病率略高于男性(70~74岁,女性60.2%,男性56.2%)(图2-1)。
图2-1 高血压患病率性别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分布在不同地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来自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和用药率均显著低于城市(P<0.001)。1993—2011年间,城乡高血压患病率和治疗率的差距逐渐缩小,而高血压知晓率的差异则越来越大。城市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图2-2)、知晓率和使用药物治疗的可能性分别比农村成年人高24.5%、49.4%和89.5%(P<0.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对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情况进行了空间地域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东北地区相对较高(辽宁省为37.7%),而知晓率西南地区相对较低(贵州省为18.0%)。治疗率西藏自治区(37.7%)和贵州省(54.5%)偏低,部分南方省份和东北三省也较低。高血压总体控制率以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偏低,无论是总体血压控制率或药物治疗后血压控制率,均以云南和辽宁两省为最低;而治疗后血压控制率以东部沿海地区最高。
图2-2 高血压患病率城乡差异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且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2002年,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对全球61个人群(约100万人,40~89岁)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及平均12年的随访,基线血压从115/75mmHg(1mmHg=0.133kPa)到185/115mmHg,其研究结果显示诊室收缩压或舒张压与脑卒中的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者舒张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相关死亡率上升近1倍。另一项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队列研究共纳入了42.5万居民,进行了平均7.1年的随访,研究发现,诊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密切相关,且这种相关关系在亚洲人群较大洋洲人群更为明显:对于亚洲人群,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41%,而这一数据在大洋洲与新西兰人群为30%。
中国医科大学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风险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共纳入辽宁省38 949例未患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将其高血压类型分为单纯收缩压升高、单纯舒张压升高、收缩压舒张压皆升高及控制达标的高血压组,在进行了4~6年的随访后,研究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皆升高组脑卒中患病风险最高,与无高血压者相比脑卒中发病风险上升113%(HR=2.13),出血性脑卒中风险升高174%(HR=2.74),缺血性脑卒中风险上升92%(HR=1.92)。
中山大学对高血压的防控与脑卒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在安徽省纳入了3 336名60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其中57.7%患有高血压,55.4%知晓,7.0%知晓但未治疗,27.5%治疗但未控制,仅7.7%血压达标,在为期10年随访后的数据显示,与血压正常的人群相比,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34%(HR=1.34),未知晓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63%(HR=1.63),未治疗的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121%(HR=2.21),未控制的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234%(HR=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