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脉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涩为阳气有余,气盛则血少,故脉来蹇滞,而肺宜之。《脉诀》言: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与《脉经》所云,绝不相干。)

笔记:涩脉临床多见,笔者体会脉管似有铁锈所附,以至于营血流经之时,细而艰涩。细涩脉往往由营血衰少而致血流凝涩所致。但临床也可见到涩而不细的脉象,或许古人饮食结构相对单纯,今人肥甘厚味,多有痰瘀互结,则可在浊脉的基础之上复见涩象。

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笔记:病蚕食叶,较为形象,此类涩脉多是营血衰少而致血流不畅,就如自来水管,由于储水罐空虚,点滴行于脉管当中。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软,重按若绝曰微。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笔记:微脉是弱而似乎指下难及,濡脉是浮细柔和,弱脉是沉而柔细,但均无营血流通困难的指感,不难与涩脉相别。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人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杜光庭云:涩脉独见尺中,形散同代,为死脉。)

笔记:曾遇一少年,因体质虚弱由父母带来诊治,予以益气养血之药,稍有改善,但每每诊脉皆觉右尺弦涩略数,思及血少伤精之语,遂问是否常有遗精,少年羞涩点头。遂在前方中加入生山药、生鸡内金滋肾化瘀,药后弦涩脉象渐减,遗精止而体渐健。脉涩兼浊,笔者称为浊涩脉,可由浊精败血导致。曾诊一中年男子,该男子是中医科的常客,平素体质尚可,那日右尺脉弦浊而涩,彼时诊间并无他人,便问及前一日是否有行房异常,回答说行房至半,因故中断房事,今日觉会阴酸胀隐痛。这一例就是典型的浊精败血留于精道,导致脉象浊涩。男子萌生情欲时,如果常常用意念控制,久而久之,也会形成浊精败血,右尺脉也可见浊涩脉象。而左尺脉弦涩,笔者体会,往往与情欲之事无关,常是精血长期不足导致,长期熬夜后容易出现,而女子左尺见涩脉,往往还和血虚月经量少有关,同时可见唇上长出细小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