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小城美丽如画,幸福宜居,在全国首获“世界人居奖”。然而七十多年前的这里,却是烽火不息,战乱连年。小到海盗袭掠,大到历史战争,百姓饱受兵燹之苦。追根溯源,方知始末。威海,这座始建于明朝的六百多年历史的小城,从建城那天起,即担负着守家卫国之重任,与中国反侵略的历史一路同行。
中华民族历经秦之统、唐之盛,及至宋元,内忧外患频仍,倭寇海盗趁乱而侵,犯我江山祸我百姓,东部沿海民不安枕。为守国护民,明朝政府于洪武三十一年,在山东东部沿海征民四万余,组成“捕倭屯田军”,在登州府文登县辛汪都三里设立威海卫,这就是威海最早的建制。卫是明朝的军事单位,是在屯田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而威海卫之设立,是“捕倭屯田军”的升级,其主要职责就是防剿倭寇海盗。据史料记载,自明朝威海卫设立至清朝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威海曾三番五次遭受倭寇侵扰,而甲午战争则为中华遭受外辱之极。中日甲午战后,日寇侵占威海卫长达三年之久,直到清政府借款付清了所谓“战争赔款”,方才撤退。其后威海卫又被英国强租三十二年,成为闻一多笔下《七子之歌》中的七子之一。
可以说,威海卫伴随着中华民族反抗侵略一路走来,饱受了战乱与屈辱,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威海人民才有了主心骨,有了指路灯,团结起来投入到伟大的反帝反侵略斗争中,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我创作的这部长篇小说《海潮》,就是以威海人民乃至胶东人民抗日大潮为背景,真实描绘抗日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和人民抗战的恢宏画卷。
该书中的主要人物杨子千、王冰、毕云、梁大胆、林福、岳东、王斋、刘青山、宋干卿、王殿元、徐杰、于森、丁香、叶子、曹芳春、宫大师、井掌柜、扈破浪、小耗子、马春子……他们大多是普普通通的本土百姓,他们血液里携带着“捕倭屯田军”卫国保家的基因,即便赤手空拳也不惧敌人的刀枪,为正义而不惜生命,他们的气概感天动地。而主角杨子千,其原型乃威震白山黑土、名扬大江南北的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他十四五岁时为生计闯关东,在鸭绿江背过纤,在矿山挖过煤,干过各种苦力。日本侵占东北霸占煤矿,杨子千失手打死一名欺辱中国矿工的日本监工,跑回胶东,在石岛码头干装卸工。后到威海卫,在城南一带渔码头做工。此时日军侵入威海卫,欺压百姓,民不聊生,他结识了共产党人王冰、岳东、王斋以及被日寇欺辱的“小老道”毕云等,大家团结一心,明里暗里与日伪军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抗日战歌。
本书故事时间跨度不长,自1938年至1945年,共计7年时间,这7年正是威海抗战的峥嵘岁月。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又一次践踏了这片土地,制造了营南、马石山、荣成崂山等数起惨绝人寰的血案,无数平民百姓惨遭荼毒。英雄的威海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和血腥镇压所吓倒,在中共胶东特委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了天福山起义、威海起义、埠柳乡校起义等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在胶东树起了武装抗日的大旗。大军西上抗日,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组成各种抗日团体,明里暗里与日伪作斗争,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本书中的王冰、岳东、王斋等人都是威海早期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和其他大部分书中人物一样,为抗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海潮》不是杜撰出来的感动,是历史的陈述和呜咽。就像著名作家张炜先生评述的那样:这是胶东抗战历史的另一种书写,新角度新故事,扣人心弦,是令人感动的热血画卷!
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更是对本书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人物予以肯定和呼喊:小说《海潮》以山东威海为地理背景,浓墨重彩书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人民和游击队、军队当年所进行的英勇顽强之抗日战争;该书是作家深入民间采访,根据诸多真人真事完成的,既有文学意义,亦有史料价值,是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之纪念作品,是抗日文学之组成部分——诚挚推荐,倡导以阅读方式缅怀英烈。抗日英烈永垂不朽!
是的,《海潮》是我用心用力写出来的,倾注了心血与情感。亲历过抗战、给我讲抗战故事、追着看我书稿的老父亲没能等我把书写完,先一年遗憾离世。《海潮》付梓之际,缅怀八十多年前的抗战英烈,致敬伟大的抗战英雄,以及千千万万的抗战百姓!
乔洪明
2021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