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纲智库作品合集(全17册)
- 智纲智库
- 2515字
- 2024-11-03 13:56:37
智纲智库01 谋事在人:王志纲策划实录
序
时代呼啸而过,一转眼,我们这代人也到了鬓角染霜的年纪,忆往昔峥嵘岁月,从青少年到大学时光,从新华社到创立智纲智库(原王志纲工作室),贯穿我一生的习惯,莫过于阅读。
对于从事咨询行业的人来说,出差总是难以避免,在我精力还算旺盛的那些年里,很多项目都要亲力亲为,因此每年要坐超过150趟飞机。坐飞机虽节省时间,但有一个弊端,就是从候机、起飞再到落地,有大量无事可做的空闲时间。为了充分利用这段百无聊赖的时光,也为了排解等待的沉闷,我逐渐养成了在机场和飞机上大量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机舱成了我的书房。每次登机前,我或是自己带书,或是在候机楼的大小书店巡视一圈,买上一两本中意的新书带上飞机。那个时候的视力和体力都要远甚于今,阅读能力也很惊人。三四个小时之内的飞行时间,往往要粗读完一本新书,再并上两三本杂志,四五份报纸,才算心满意足。如果碰上国际长途航线,可更了不得。从新加坡回北京的六个小时飞机上,我一口气读完了关于李光耀的两本传记;去美国考察的航班上,我硬是趁着别人倒时差的工夫翻完了星云法师的三本书,直至落地才恋恋不舍的合上。
更有意思的是,每当我环顾四周,总能发现像我一样手不释卷的人,还不止一个,几乎整个头等舱都在阅读。每个座位上的阅读灯都在开着,乍一看仿佛置身大学自习室,那真是纸媒阅读的黄金时代。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近十年,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仿佛一夜之间,人们突然进入了电子阅读时代。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最后手机成了最常见的阅读工具,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几千年来最为剧烈深刻的变革。
我也慢慢发现,身边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去书店也很难找到中意的书。随之而来的,是熟悉的书店纷纷关门,书越来越少,杂志越翻越薄。纸媒这座大厦,从固若金汤到摇摇欲坠,总共也没花上十年。
在这场数字化大潮的冲击下,我恍然发现,自己渐渐开始也不怎么带纸质书了,纸质阅读成了一件辛苦又奢侈的事,它需要足够充裕的时间、沉静的心态、平和的氛围。而我们生活的时代,每天睁开双眼,打开手机就是铺天盖地的各种消息,想要完整地读完一篇文章都很困难。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在信息爆炸中撷取一两篇精华,再利用碎片时间匆匆一瞥。
再到后来,有声书开始大量出现,听也成了一种阅读途径。用手机平板看电子书、听音频书,不知不觉我也成了电子阅读的拥趸。
但对于我们这些成长在“纸媒为王”时代的人而言,比之纸质书,电子书和有声书总感觉少了点阅读的快感。但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不管你愿或不愿,阅读终究是进入了电子时代。许多人一边对着纸媒“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另一边回到家也不得不捧起手机接收讯息,成为他们自己所批驳的“浅薄阅读”中的一员。
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们阅读方式的变革究竟是好还是坏?信息井喷时代,资讯唾手可得,获取知识的门槛早已不在。作为知识的载体,书随之也被拉下神坛,神圣性自然也消失了。这是一个时代的挽歌,却也是文明进步的代价。
与之相对应的是,新的阅读方式带来的知识获取效率比以往高出成百上千倍。比起我们那一代人年轻时的知识贫瘠,现在的孩子可以足不出户眼观世界,千年历史一朝看尽,手指轻轻一点,天下风云尽在眼前。科技的、人文的,所有你想了解的人类文明最前沿的东西,通过电子阅读都可以很便捷的实现,这实在是一种极大的飞跃。
不光是阅读,信息时代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知识领域,原有的权威体系被打破了,写作发声、观点输出和信息传播不再是权威人士、传统媒介的垄断专利,取而代之的是人人都可以当作家,人人都是自媒体,这未尝不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无论如何,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不管准没准备好,都要张开双臂拥抱它。
作为一家根植于本土的战略咨询公司,很久以前,我就提出把智纲智库“打造为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的愿景,并且一再强调“我们既是公司,也不是公司”。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基于对我们身处时代的感悟,这是一个激荡的时代,也必然是一个喧嚣、嘈杂、急功近利的时代。只有喧嚣过后,激流相对平静,中国才可能真正出现一批巨匠和大师。从这点讲,可能我们只是过渡性人物。但正是因为有我们这样一批探索者留下的素材,后世的研究者们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是历史的使命,也是命运的安排。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和其他注重效益最大化的咨询公司相比,更注重价值最大化,注重在理论、思想和文化上的积累,几十年来,一以贯之,也有幸能够沉淀下一些东西奉献给社会,当我回首过去四十多年的人生历程,发现一路的总结记录已经让点滴汇成江海,一不小心已有18本著作之多了。
这18本著作,不仅是我个人战略历程的凝练,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忠诚记录。它们当中的很多本,曾风靡一时,影响过无数人,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鼓与呼。
这当中既有智纲智库沉淀三十年的经典案例,也有智纲智库在实践中总结形成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等理论思考。这些东方式战略思维的沉淀,是科学的方法论和哲学观。它经历了一次次的实践检验,使我们挺立潮头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并且生命力越来越强。
作为一家成立近三十年的战略咨询机构,智纲智库为一切目标远大的政府和企业提供最具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解决之道,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智库和战略咨询品牌。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我们有幸躬逢这一伟大时代,以一种超越于仕途和经商之外的“第三种生存方式”,成为中国巨变的观察者、思考者和深度推动者。这套丛书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对过去三十年激荡风云的窥视窗口。
适逢执电子书行业之牛耳的读客慧眼如炬,诚恳上门,希望能将智库的知识成果以电子化的形式开发保存,借以满足当代人们新的阅读习惯。一开始我虽不甚理解,但厘清利弊之后,倒也欣然接受了。
于我而言,把这些年的思想积淀交给别人,就像嫁女儿一样,有几分珍视,亦有几分不舍。但转念一想,如果真的能把我们对于战略的认识与总结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分享给大家,在充分尊重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下,让更多的后来者有机会去享受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思想成果,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在这个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的大时代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也许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是为序。
王志纲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