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 盛继洪主编
- 1674字
- 2022-04-08 18:28:38
第一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1]“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金融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这些重要论述根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新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体现了金融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果,登高望远、视野宏阔,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发展了社会主义金融理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北京市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遵循。
一 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3]这些年来,金融系统在动员储蓄、集中金融资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出现了新变化。一方面,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加速暴露,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日益突出,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脱实向虚”情况严重,“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使资产泡沫膨胀,金融风险逐步显现,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整体循环不畅”。[4]而事实上,“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5]
二 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逐渐由“大一统”的金融体系走向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体系,并形成了“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弊端开始显现。如难以很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以实现风险损失市场化分担等。针对这一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6]而优化金融结构,首要的就是调整“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以调整放宽市场准入为契机,促进和实现金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优化金融结构,更要推进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7]
三 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宽松的宏观政策使总体杠杆率快速上升,加之全球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开始显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8]“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9]“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10]而金融风险的产生,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金融监管体系的调整和变革滞后于金融创新。因此,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客观上要求“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11]“加强监管协调,坚持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行为监管两手抓、两手都硬、两手协调配合”,[12]“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13]
四 加强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4]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样需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加快了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进程,直接推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2013年和2015年,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分别放开;2014年,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开始降低;2018年,外资金融机构的设立限制也被放宽。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就必须要“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从市场主体看,要继续调整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15]从市场体系看,要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激发金融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要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着力支持核心技术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