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清宁夏“八景”与“塞北江南”[1]

中国古代志书中记载的“八景”文化,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可以说是古代的旅游指南和名胜荟萃。“八景”文化对有些人来说比较陌生,其实像人们熟知的“断桥残雪”“雷峰夕照”这样的西湖美景和动人传说,就是“八景”文化的产物。

一般认为,“八景”文化始于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所作的《金华八咏》和北宋画家宋迪所作的《潇湘八景图》。特别是《潇湘八景图》和北宋大书画家米芾所题《潇湘八景诗》,备受文人骚客的推崇并广泛流传。后来,各地也多以四言句列称所选景物为“八景”,“八景”文化还传播到了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明清时期,“八景”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八景”文化已根植于祖国大江南北,甚至传至周边国家,尤其对日本的影响最大。

山川秀美的宁夏,既有南国水乡的秀丽景致,又有塞外大漠的壮丽景观,同样留下了内涵丰富的“八景”文化。宁夏的“八景”文化生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2]明清地方志对宁夏府及中卫、灵州、韦州、平远、花马池等地,以及固原的“八景”都有详细的记载。

明清宁夏的“八景”不论从命名上还是取舍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充分展现出“塞北江南”的美丽风光。从宁夏明清地方志中看,多在目录中明确注明“八景”字样,如《宁夏旧“八景”诗序》《西夏“八景”图诗序》《宁夏“八景”诗》《旧西夏“八景”》。即使不出现这些字样,也会排列出实际的八种、十种、十二种景观,如中卫“十景”。明清宁夏“八景”全部由四字来命名,而且一般前两个字为场所地点,后二字为时间、季节性自然景观,并列而组成一个动态的综合景致。如“贺兰晴雪”“蠡山叠翠”“西岭秋容”“黑山晴雪”“官桥柳色”“夏宫秋草”“月湖夕照”“羚羊夕照”“石空夜灯”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四言诗句独特的审美价值。

图2-1 《舆地全图》[见(乾隆)《宁夏府志》]

明清宁夏“八景”包括历史遗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佛寺、农耕等方面,是对宁夏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概括和提炼,基本反映了明清宁夏地区景观的特色和特点。选取的景观中,以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为多。如描写山石景观的有“贺兰晴雪”“蠡山叠翠”等,描写雪景的有“石关积雪”“黑山晴雪”等,描写夕阳的有“月湖夕照”“良田晚照”“羚羊夕照”等。宁夏“八景”中对水景选取的比较多。如“汉渠春水”“汉渠春涨”“黄河晓渡”“月湖夕照”“东湖春涨”“槽湖春波”“暖泉春涨”“石渠流水”等,真的无愧于“塞北江南”的称号。选取的人文景观中,描写古迹的也较多,如“黑水故城”“长塔钟声”“梵刹钟声”“夏宫秋草”“白塔晨烟”“羚羊夕照”等,这些古迹有些直到现在还是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旅游的重要人文景点。

明清宁夏“八景”,大多配有诗赋。如(嘉靖)《宁夏新志》在每景后都有附诗。王逊在“八景”诗《官桥柳色》中感慨:“官桥千树柳,一路照征袍。色可黄金比,丝非绿茧缲。”[3]这些“八景”诗对宁夏及宁夏景观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无论明代“八景”还是清代以后的“八景”,都代表着宁夏各地浓缩了的文化景观。[4]明清宁夏地方志中的景观文化及围绕景观文化创作的诗词,反映了大量的宁夏民俗风情、社会经济、历史典故和社会生活等内容,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

明清两代宁夏地方志中所收录的景观诗,有一部分出自到宁夏任职的府尹县令之手,从这些宁夏景观诗中可以看出官员到宁夏任职后,大多赞美了宁夏的景观,同时抒发了对家乡的怀念。这些府尹县令在所作景观诗中对宁夏似江南水乡美景的赞誉特别多,这也是明清宁夏景观的选取多处和水有关的原因。同时也可以看出,有些地方的景观可能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颂的地方,但是他们认为,既然自己生活在此地,那么就应该热爱它、歌颂它。这种处处皆美景的意识,也即景观文化及景观诗产生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