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城市会客厅”

宽窄巷子被视为成都的“城市会客厅”,2008年“5·12”地震后,经改造的宽窄巷子开街营业,极大地提振了成都旅游业。

十多年过去,宽窄巷子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名的文化街区之一。“宽窄”两个字,似乎也有了某种哲学含义——人生的路,是宽还是窄,全看你怎么走了。

走在宽窄巷子,会有一种走在北京南锣鼓巷的感觉,这里的四合院,不是川西民居风格,而是老北京风貌。宽窄巷子所在的地方,就是成都从前的满城。现在景区正门外的那条街,就是满城的中轴线长顺街。沿着长顺街两侧,是各种巷,都是1949年之后修建的住宅楼,很少看到电梯公寓,也都是六七层的建筑,现在已经是老小区了。

只有宽窄巷子大致保留了老满城的风貌,让人能够想象历史上老成都的样子。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城被作为清代的象征,免不了被逐渐拆除的命运。将军衙门(现在长顺街路口的金河宾馆)首当其冲,现在满城内的金河也不见踪影了。军政府还没有时间和能力规划出一个崭新的成都,他们采取的是象征性办法,为满城这一带的胡同重新命名。“胡同”被视为带有清王朝痕迹的旧名词,一律改成“巷”或者“街”。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步行街构成。闲在宽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在这里总能找到最原汁原味的成都味道,现在也成了外地游客打卡成都的必去景点之一。

从1911年到1949年,满城逐渐被拆除,四周的城墙和城门都消失了。1949年后,又是大拆大建,很多家属院和小区在这里拔地而起,或许是历史的垂青,最后还留下两条相邻的胡同(兴仁胡同和太平胡同),这就是后来的宽巷子和窄巷子,还有一条更小的叫如意胡同(后来改名叫明德胡同),也就是后来的井巷子。

宽窄巷子得以保留,不是因为它们更气派和尊贵,恰恰相反,它们非常不起眼,也不重要,这才让它们一直没被人看上,也没有引起谁特别的愤怒。1949年后,因为要建设体育场,东华门一带的平民搬到这里来,把这里变成了大杂院。据说,20世纪50年代,这里还有好几亩菜地。反倒是井巷子那里,因为有一口特别的井而获得了一些特殊地位。传说清军刚进入成都时,成都已经被张献忠放火烧掉,一时没找到可靠的饮用水,战马对着地面嗅来嗅去,士兵往下一挖,出水了,很甘甜——在清代,这口井一直是满城附近居民重要的水源。1911年,这条街就是因为这口井,才得名“井巷子”。

80年代,成都市已认识到宽窄巷子的价值,决定把它保护下来。从90年代开始,政府就在动员那里的“原住民”迁走,但是直到现在,仍有少量住户还在那里。现在宽窄巷子大部分四合院,都归成都文旅集团统一管理,由他们再租给客户。这里有好几家川菜馆,也有茶馆和咖啡馆,一切和老成都有关的“生活细节”,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它同时也在追随着时尚,既有一家装潢古色古香的星巴克,又有外墙重新粉刷装饰的喜茶。

在井巷子,有一家叫“成都市井”的川菜馆,这里的二楼可以喝茶,你还可以向老板特别提出请求去三楼看一看。在三楼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平台,那里可以喝茶晒太阳,也是“观看”宽窄巷子全貌的最佳地点。灰色的砖瓦,巷子里走动的游客,尽收眼底。你会感叹,在市中心留下这一片古建筑,真是难得,但是也会忧伤地想到,整个满城如果都在,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满城不在了,但是少城气息还在。宽窄巷子片区的魅力,其实不在被称为景区的这三条巷子,而在附近的很多小巷。清代的胡同当然已经不见了,但是街道还在;四合院没了,修起了居民小区和家属院,但是这里仍然有一种奇特的活力。奎星楼街,是成都人气最旺的网红美食街;而小通巷则从十几年前开始,就已经成为成都文艺青年的聚集地。2020年,成都市民为桂花巷里的桂花树被砍愤怒不已,发起了一场保护桂花树的行动。成都人已经失去了很多历史记忆,对桂花巷的捍卫,可以理解为“人们终于懂得珍惜了”。

有朋友告诉我,不起眼的柿子巷正在发生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一些烘焙师在那里潜心钻研咖啡,她让我赶紧去看一下。现在的“少城”,正散发着成都独有的市井气息,一条条的巷子,似乎都在重生,各种形式的小店和探索都能看到。像枣子巷、柿子巷、桂花巷,这些名字听起来没有任何历史感,但是它却是当下最成都的。如果要亲近成都,或许要从宽窄巷子那里走出来,到附近的巷子里多走一走,才能找到并品味成都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