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作者简介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茨威格小说精选
- (奥)斯蒂芬·茨威格
- 1401字
- 2022-03-25 10:07:08
Stefan Zweig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享誉世界的小说家、诗人和传记作家。
在世界文坛,一个流亡作家死于异国,却由异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史蒂芬·茨威格是第一个。茨威格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并惨遭纳粹迫害,他一生没有得过任何文学奖项,却被视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俄国大文豪高尔基称茨威格是“世界第一流的作家”。茨威格的作品译文之多、销量之大,令同时代的其他作家难以望其项背。
茨威格1881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904年他完成关于泰纳的博士论文,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其间他发表了第一篇中篇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后来让他享誉世界。茨威格的写作方法很特别,把谨慎的心理分析、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和极好的修辞风格融为一体。
茨威格热爱旅行,于1910年踏足印度,两年后游历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自愿入伍,被委派从事战时新闻服务。战争的进程和他的朋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对他的影响使他越来越反对战争。1917年,茨威格第一次在服役期间休假,并创作戏剧《杰里迈亚》来反对战争。后来退役,搬到了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在那里作为记者为《维也纳新自由报》工作。
战争结束后,茨威格回到了奥地利,并于1919年和第一任妻子弗里德里珂·冯·温特妮茨结了婚。作为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茨威格积极参加反对民族主义的活动,宣传“欧洲要有统一精神”的思想。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作品。1927年,他完成历史特写《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在书中他选择了历史上的十个伟大时刻进行描写,这些时刻有的改变了整个欧洲(如《滑铁卢的一分钟》),有的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如《亨德尔的重生》),有的创作出闻名世界的《马赛曲》(如《一个流星般的天才》),有的断送了一个千年古国(如《拜占庭的沦陷》)。
1928年,茨威格到苏联旅行,在那里他的作品通过高尔基的努力出版了俄语译本。同时他写作传记,受弗洛伊德的思想影响,他偏重对人物的心理分析。茨威格写了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尔德林、克莱斯特等人的传记。1929年他完成小说《旧书商门德尔》。1930年茨威格将作品《精神疗法》献给爱因斯坦。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茨威格和海涅、托马斯·曼等人的作品被纳粹党人焚烧殆尽,为了反对奥地利与纳粹德国合并,茨威格毅然放弃自己的奥地利国籍。当年10月,已经誉满欧洲的茨威格被迫迁往伦敦,成为一个“亡命敌国的异乡人”。
1936年,茨威格的作品在德国被掌权者查禁,同时,他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了。1938年奥地利也陷入了纳粹的掌控,茨威格移民英国,并和第二任妻子绿蒂·阿尔特曼结了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茨威格加入了英国国籍。1942年茨威格与妻子移居巴西,住在里约热内卢北部山区的一栋小木屋里。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和第二任妻子绿蒂相拥服药自杀——“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出于对他的“精神家园欧洲”的毁灭的痛心。23日,二人双手紧握的尸体被发现。巴西总统亲自主持了国葬仪式,他的灵柩被安葬在国王彼德罗二世的墓旁。
茨威格一生只活了六十一岁,就像一只展着受伤羽翼而长途飞行的野鸽,带着和平与人道的信笺,在始终寻觅不到落脚之地时坠地。即使在绝望于个人前途时,依然挂念着人类的未来。他在未完成的遗稿《青云无路》中写道:
人和动物相比,唯一的优越之处在于他什么时候想死就可以去死,不只是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才死。这也是人的一生偷不去的、抢不走的、一直可以享用的、唯一的一点点自由吧,这就是毁灭生命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