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父母一个爱的位置

两年前,我曾看到一位女士与一位心理治疗老师的咨询对话。

女士对老师说:“我恨我妈妈。”

老师充满深意地望着她,然后问她:“你恨你妈妈。那么,谁来恨你?”

她忍不住哭着说:“我的儿子。”

老师说:“那当然喽,你恨你妈妈,所以你的儿子也恨他妈妈。”

对话气氛突然变得凝重,老师一针见血的话让双方沉默了几秒钟。

老师随后则说:“我现在要对你讲一些很严肃的话,你愿意听吗?”

女士点点头,表示愿意。

老师说:“我爱你妈妈。”

女士连忙摇头以示抗议。

老师说:“我看到你健康地坐在这里,我觉得你妈妈一定付出很多。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认为,你的妈妈是值得被爱、被尊重的。”

女士安静地听着。

老师再问:“如果我见到你的儿子,你知道我会对他说什么吗?”

女士点点头,微笑说:“我知道。你会对他说你爱我。”

老师点点头,说:“是的。不只是你妈妈,每一个妈妈,我都爱。”

老师慈祥地对着女士微笑,主动用双手握着她的手。

不到两分钟,这段咨询对话就结束了。女士心满意足地离开座位。

这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精彩的一场咨询。整个咨询过程简单、清楚;最重要的是,深入浅出。

老师似乎也在叮咛我们:爱,才是唯一出路。

愤怒,是因为渴望被爱

老师和女士的这番对话,不禁让我想起我的案例。

她恨她妈妈。

她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上有5个姐姐,下有1个弟弟。

家里上上下下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小的弟弟身上。弟弟自出生以来,就是家里最闪耀的星星。

妈妈把最好、最完美的东西都留给弟弟;而她的衣服却是姐姐穿过的,玩具也是姐姐玩过的,甚至连书包都是姐姐背过的。

小小的她,一直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妈妈亲生的,为什么她与弟弟的待遇竟然有天壤之别?

中学毕业后,妈妈坦然地对她说:“弟弟想要出国深造,所以我们要留点钱给他。何况你爸爸也退休了。你毕业后,就出去工作,像姐姐们一样,交给我一些钱,贴补家用。”

妈妈的坦然,完全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她的未来,也让她更加确信妈妈不仅不爱她,还要利用她成就弟弟的未来。而她,还是一贯地压抑自己对妈妈的愤怒,还有对弟弟的鄙视。

长大后,她结婚了,育有一儿一女。

她无意识地继续与弟弟争宠。她希望妈妈喜欢她的孩子,多过喜欢弟弟的孩子;她希望妈妈多来探望她,多过探望弟弟;她希望妈妈问候她,多过问候弟弟。

在一次新年聚餐中,她与弟弟积怨多年的不定时炸弹终于爆炸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这场争吵仅仅因为一只鸡腿而引发。外婆夹了一只鸡腿给外孙(她的儿子),可是,内孙(弟弟的儿子)也吵嚷着要吃鸡腿。此时,饭桌上的鸡腿都被吃完了。结果,外婆把本来夹给外孙的那只鸡腿,从外孙的碗中夹到内孙碗中。

她忍无可忍,怒火冲天。她放下筷子,拍着桌子说:“为什么连一只鸡腿都要让给弟弟?!”然后,她破口而出,“妈,你太过分了!”饭还没吃完,她就收拾行李,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家乡。开车回自己家的时候,她告诉自己:以后再也不回这个家!

不与父母和解,痛苦就会在亲子关系中重复

后来,无论姐姐们如何劝说,她都心意已决要彻底地恨妈妈!

5年后,住在老家隔壁的四叔去世,她回家乡奔丧。虽然看到妈妈偷偷站在家门后望着她,但是她不回以任何表情;她的脚,一步也不肯踏进家里。

她不知道她的妈妈有多么想念她。她更不知道,她也渐渐地变成了妈妈的“复制品”。她不但从妈妈身上学到重男轻女的观念,也学到不重视孩子的感受及期待。她竟然把不喜欢的、厌恶的情绪,也传递给下一代。

结果,她的女儿逃学、抽烟、顶撞她,甚至偷她的钱去买昂贵的手机。正因如此,她带着女儿来到咨询中心,希望我能够“修理”她的女儿。

我很清楚,我无法“修理”她的女儿,因为她是人,不是机器。

几次交谈之后,我更加清楚,最根源的问题是:她恨她妈妈。所以,她的女儿也恨她。起初,她完全不相信问题是她一手造成的,我当然不想学老师那样直接告诉她。当我沉住气与她一同抽丝剥茧后,她终于接受女儿的叛逆行为只是一种呼唤记忆的提醒——提醒她要回家去,弥补与妈妈之间内心的遗憾。

女儿的内心经历,还有妈妈的内心经历,作为妈妈,作为女儿,她都经历了,也终于明白了……

各位读者,请不要一厢情愿地以为,你与父母的关系不会影响到你和孩子的关系。你曾指责的,将会引来别人指责你;你曾怨恨的,也将会导致别人怨恨你。当你经历了这两种状态,你才有能力看见完整的生命。而我深信,我们不但可以探索过去的生命历程,还可以创造新的生命历程。

如果我们要怨恨父母,可以有千百种理由,以此不断地加深我们对父母的恨意。可是,如果我们愿意给父母一个爱的理由,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亲子关系的出路。那么,你就可以放下心中的包袱,继续前行,活在一个更宽广的世界里——不仅你在成长,你的家庭、你的孩子也在共同成长。

祝福你,我的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