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9,小满,徒步扯袍峪

19,小满,徒步扯袍峪

小满(5月20-22日交节)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山里的野果熟了,迎来了釆摘节。登山俱乐部组织驴友们上山去摘野果。

我参加了柠檬树户外俱乐部。

扯袍峪,位于XA市长安区杨庄乡汪庄村,在库峪和大峪之间,距离西安约50 公里。从扯袍峪可以直接登上人头山。远望山顶,酷似沉思的老人头像,故称“人头山”。

因为扯袍峪属于半截子峪,不通往别处,只通往山顶。出行路线:扯袍峪--人头山--原返下山。再原路返回,线路简单明了,所以不用担心会迷路,全程来回16公里,强度不大。

还是起个大早,急匆匆赶到大巴车上,一个多小时后来到石佛村,这里的路四通八达,上山的小路很多,但是通信同样发达,路不熟的情以下可以导航到扯袍峪,我们是随团的,向导不知已经走了多少次了,闭着眼睛都能去。但是人多腿多,人多嘴杂,26个人的队伍也不好组织。向导还是先向大家交代了进山的事项:这个地方山道多,岔路口多,村路交错,一不小心就会走错,希望大家跟着我走在一块,如果走散了,最好问一下当地村民。武者留意看路标指示牌。

他说他的,其实好多人根本没有注意听,一下车就急匆匆的迈开步子往山上走。

脱离了城里的束缚,连天空也骤然辽阔起来。昂头看天,天极蓝,蓝到水一样明澈。大朵绽放的云团,肥硕地在空际堆积,又被风洇散,羊群般四散。山边上,就闻到了夏风的味道。醇厚又清冽,像关中的西凤酒。

正如向导所说的那样,刚走几步路,拐角处有一个不太显眼的路标牌,指着走汪峪村,到扯袍峪。

五月的阳光在路面上闪闪烁烁地跳动着,路边的小灌木和茅草显得苍老而疲惫,小小的不甘寂寞的野菊花,荡漾着金黄色的笑脸,蹲在路两旁没有茅草的地方,很是吸引人的眼球。

进山的路虽然狭窄,但都是水泥村道,这几年新农村建设投资很大,步子很快,大部分山村都铺了水泥道路。党对农村的关心和建设是有目可睹的,不光减免了几千年以来的农业税收,还投资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

山脚下,面朝北的时候,一幅国画般的大景呈现的眼前,在蓝天白云下,依山而下的树林环绕着村廓,原野,塬田,山坳梯田里的油菜花已经结了灰绿的荚果,平缓的山坡上是绿油油的麦田,麦子已经抽穗,风中散发着特有的清香,

到了扯袍峪,峪口设有检查站,不收费,登记一下即可进入。这时候有个女的问:扯袍峪这名字很奇怪,是不是把谁的袍子扯烂了?

向导对她说,你还真是蒙对了。接着对大家讲解:扯袍峪,故名思意,就是扯烂袍子的地方。据说汉武帝刘秀遭王莽追杀,逃到此峪中,峪中荆棘遍布,在仓促的逃跑中,身上的黄袍被荆棘扯烂了,故此人们称此峪为“扯袍峪”。

还有一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峪中行猎时,龙袍被树枝扯烂了。

不管哪种说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潜,这山这水,只要有了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就有了它存在的历史魅力!

经过一片竹林,山壑间摇摆着绿油油的竹子,胳膊粗的竹杆笔直向上,像成千上万支梭镖直指蓝天。竹子起起伏伏,绿浪翻滚,响起沙沙的欢笑声,好像在欢迎着我们。

偶尔看到有个农家乐掩映在竹林木之中,但是看不到人,院子的一角放着简单的农具和灶具,还有放在墙角的一个造型独特的木风车,已经腐朽不开。还有一株树上野生的桑葚黑黑的裸露出来,我们想去摘,又担心主人责备。向导说大部分村民已经搬到山下去了。听了向导的解释,我们以为这是一个废弃的院落,好奇的走进去,一个老人突然从墙脚出来,我们没有打招呼,贸然而入挺尴尬的,老人却宽厚,没有任何嗔怪的责备,他说这里每天都有路过的人,他和老伴两个人孤单的待在这里,盼着每天有人到他的院子来看看,他热情地把我们让进院内的葡萄架下,底下放着几个古老的木头小凳子,坐在这里,顿感清凉。仔细观察,这是一座古老的房子,土墙颓废,房顶的行条和椽子发黑,厨房靠灶的一面墙焦黑焦黑的,上面挂着几串腊肉,已经黑的看不出颜色了。

我们正聊着,他的老伴“浪”回来了(串门子),见了我们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这条上山的道每天都有上上下下的游人,见多不怪吗?她爽朗热情,坐下来就拉开话匣子,絮絮叨叨的说了起来:村里的不少家户都搬下山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有两三户老人留守。他家二个姑娘出嫁了,一个儿子在山下落户,一个儿子进了城。儿子和女儿都让他们山下,可他俩割舍不了他们生活的村庄,喜欢这里的空气,喜欢住这所祖辈居住过、孩子们出生的老房子。

院里长着樱桃和桑葚,还有绿中带黄的杏子,还有山桃,我们的眼睛老盯着那些果子看,老大娘去摘了几颗,递给我们,我迫不及待的放入嘴里,接着就吐了出来,太酸了。她爽朗的笑了。说果子现在还没有熟,等过上一个月来到我家里,让你们吃个饱。

告别了大伯大妈。过了村庄,一路缓慢拔高,山路变得越来越崎岖,原始的山路,林木茂盛,山花烂漫。溪水涓涓,峪中的水很小,但是很清凉清澈。

一路上践行于景观便道与拉索桥之间,徒友们无论性别差异还是年龄大小都像被关久了的孩童一般,嘻嘻哈哈,一会儿在便道上摆各种pos拍照,一会儿在拉索桥上搞怪走鬼步,让其他徒友摇摇晃晃吓得紧紧拉着桥边钢丝绳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行进,生怕掉下桥去。

队友们顾不上一路大汗淋漓的收汗准备,一个劲的放下行装就冲入了飞瀑汇入的绿潭水中去享受绿水浴身的感觉,水不刺骨,反而有一丝温暖之气,大家时而涉水嬉戏,时而潜水探潭底,时而沿潭边崖石走到瀑布下方拍照留恋,我觉得比矿泉水还矿泉水,管它瀑布上端加料没加尿,喝了两口品鉴,真的好甘甜!

一只布谷鸟从远处飞来,落在一棵高大的核桃树上,引颈高歌:“快快布谷,快快布谷……”有人对着鸟说:你是不是叫的早了一点啊?收麦还早着呢,那只布谷鸟好像听懂了似的,我看它点点头,旁边的一个人说,关中的冬小麦5月底6月初也就收了,布谷鸟叫的正是时候。

这一路上再也没有摘到成熟的果子,有人就提出了抗议:这不是组织我们来山上采摘吗?果子还没有熟,采个屁啊。

领队听了很尴尬,表情很不自然,但还是向大家解释说:你们在市场上也看到了,有卖樱桃的的,也有卖桑葚的,还有的早杏也下来了。这都是山里的东西,我们慢慢找吧。

山路漫漫,云雾缭绕。虫叫鸟飞,幽静安然,这是特别休闲的一个线路。

爬一段路,喊一阵山,唱一段乌兰图雅演唱的一首歌《草原醉》:“爱上你的山,爱上你的水,爱上你的草地爱上你的花蕊,”如开启了一瓶尘封多年的佳酿,醉在山里的溪水,醉在悦耳的叮咚欢声中。没承想,这几声充满无限悲壮的呐喊,驴吼似的歌唱,却像对着一只熟睡的耳朵猛地敲响了一锤铜锣,又像晴空里突然地一声惊雷,将生活和繁殖在山林中的鸟类,吓得一个个肝胆俱裂,扑棱棱地张开翅膀,乱飞起来。于是,刚才还是那么安谧的山旮旯里,刹那间,变得一片鹤的惊鸣、惶鸣、哀鸣、嘶鸣,乱成了一团。

隐约看到了岩石上的松树!看到松树,就说明快到山顶了,但是这段是拔高路,比较耗费力气的哦,加油!

在云雾之中,终于到了山顶。

到南边山梁上,有一块巨石空地,这就是观看人头山的最佳位置。走上这个天然的石头平台,又发现了巨石中间有个圆形的坑,刚好放下两只脚。不知道这个是怎么形成的?又是作何用途?是不是我的好奇心有点大了啊!

有一股烟云凉凉的风吹来,一片白雾徐徐而来,象翻动书卷一样翻动秦岭烟云之风。远远望去,云雾缭绕。薄雾笼罩着树林草木,飘飘渺渺,宛如仙境一般,让人陶醉……

两座庙宇建于山顶,传统的砖瓦结构。这里空无一人,估计师傅们出去了。大家在此休息吃饭,也许是累了,吃饭就是香。

有几个人在山上照相,位置是找好了,站在巨石峭壁上,可是周围雾蒙蒙一片,看不到人头山的真面目了,很是遗憾。

在山顶待了一个半小时,时间也差不多了!既然老天爷不让我们看人头山,那就下山原路返回吧!有些遗憾呐!

有人吟诗:

香雾今朝重,峡气此地深。

楼台迷津渡,名山未相逢。

山霭往转回,曲径逶迤归。

昏黄虫鸣远,日暮空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