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史话:走入《敏捷宣言》的合著者真实人生
- 禅道项目管理软件团队编著
- 646字
- 2022-01-18 16:52:55
“敏捷是什么”
早在 2001 年春,Dave参加了发布《敏捷宣言》的雪鸟会议,成为了《敏捷宣言》的 17 个作者之一。Dave对敏捷本身的价值毫不存疑,但因为一些人,出于不同目的将很多内容加到了“敏捷”中,导致“敏捷”越来越违背敏捷的实质。此时的“敏捷”已非彼“敏捷”,Dave不愿再背上“敏捷”的标签,开始追求真正的敏捷性。
十几年的敏捷实践,带给Dave的不仅是项目效率的提升,也让他明白了目前敏捷的误区有多大。直到 2014 年,Dave在一次大会上撕碎了敏捷被很多自称敏捷专家的人赋予的华丽外衣:“敏捷已逝,但敏捷精神长存。因为所谓的敏捷专家卖给你的是方法论,而不是价值。”
Dave告诉大家,他没有CSM、CSP、CSXX等认证,但依然可以在自己的项目上很好地运用着敏捷。显然,与市面上大量的敏捷认证及方法论相比,Dave更专注于个体对敏捷实践的思考,而不是照搬敏捷专家的说法。
在Dave看来,敏捷不是一个产品。敏捷的产生,是因为当初他们有过一些犯错的经验,所以才总结出 4 条价值观,希望减少后来人试错的时间。但现在很多人只强调敏捷可以让软件成本更低、交付更快、质量更高,却没有强调敏捷还需要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团队,这需要与时俱进。
对于敏捷,Dave有着不变的信念:设计、编码、流程等尽可能简单;小步快跑持续反馈。他还提到一万小时理论:要成为某领域的专家,要花一万个小时去实践操作,这样此领域的知识在脑海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大脑会自动去做这件事,才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同样,敏捷实践也需要多操练、因时而变,让敏捷成为一种习惯和不用思考的东西,这样敏捷才会真正给我们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