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党旗飘扬·时政视线

【喜迎党的十七大·十七大基层代表心语】

邹市明:以成绩回报厚爱

人物档案:邹市明,男,汉族,省体育局体育工作大队拳击队运动员。

代表风采:尽管党龄才三年,但邹市明对即将召开的十七大充满了期待。因为,这一次,他将第一次以党代表的身份亲身参与此次盛会。

当然,这个荣誉的获得,与邹市明征战国际国内拳坛取得的卓越战绩紧密相连,更与他为贵州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中国拳击事业的进步做出的贡献密不可分。

年仅26岁的邹市明已经为中国拳击创造了三项纪录:2003年获得第十二届世界拳击锦标赛亚军,这是当时中国在世界拳坛的最好成绩;2004年获得雅典奥运会拳击铜牌,创造了中国在奥运拳击比赛上的最好成绩;2005年获得第十三届世界拳击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赢得世界拳击冠军的第一人。

“努力训练,比赛取得好成绩,让世界对中国选手刮目相看。”这是邹市明作为一名中国运动员的最大目标。

刚入队时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并不突出,但邹市明始终刻苦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训练课,对待每一个细小的技术动作,力求做到精益求精。除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练员安排的训练计划外,他还根据自身特点,加强薄弱环节练习,特别是注重挖掘贵州小级别运动员快、灵、变的技术特点,使自己专项技术水平和各项身体素质短期内迅速提高,为我国拳击事业争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如今,邹市明已经向世界亮出了拳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果是第二名,我都是失败的。”

【代表心语】早在今年4月,我就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最近有两件值得高兴的事,第一是贵州体育系统推荐我成为贵州省第十届党代会年龄最小的代表;第二是在会上当选了党的十七大代表。对于党龄才几年,资历还甚浅的我来说,真是既荣幸又惭愧。为此,我要取得像2008年奥运会冠军这样的成绩,来回报所有人对我的期望和信任。”

虽然我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但作为一名年轻党员,能够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不仅是一种光荣、一种动力,更是一份责任。这是人生中很难得的机会,能参加此次盛会,将是一个精彩的人生经历。这也是党和人民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对自己的信任,更是对自己的鞭策。

希望可以借助自己的影响力,提高中国拳击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可以从事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我将从反映社情民意着眼,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行使神圣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

(原载于2007年10月12日《贵州日报》)

【基层民主】

选出咱村当家人——花溪区清溪街道办事处陈亮村“村官”“海选”直击

12月13日一大早,花溪区清溪街道办事处陈亮村村委会操场上已经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子里今天可有大喜事——近千村民放下手中的活路,早早赶来,只为亲眼看看竞选人,亲耳听听竞职演讲,亲手投下神圣一票,认真选出村子的“当家人”。

上午9点,鞭炮齐鸣,彩条飞舞。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作为花溪区“村官”海选试点的陈亮村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大会正式开始。虽然6名村委主任候选人、13名村委委员候选人的照片、简历、工作思路、治村方略都已上了展板,但是今天他们还将以竞职演说的方式,向村民们“亮”出自己。

“我今天有勇气站在这里,就是想给乡亲们说说心里话。竞选委员,我不是为了捞油水,而是觉得我们村需要踏实干事的人。”

“如果我当选,我要抓住陈三公路开通、草莓基地开发的大好时机,引进外来投资者在我村安家落户,彻底改变村民生活面貌,走上致富轨道……”

“我想利用我们村丰富的山水良田资源,建设鸟语花香的生态园林式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新农村……”

“我将坚决做到,哪里有困难和矛盾,都及时调解,使全村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我要让陈亮村的村民无论走到哪里都以自己是陈亮村人而无比骄傲!”

……

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就职演说,一个个令人激动的治村方案,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个村民。精彩之处,村民们激动得给予热烈的掌声。

看见儿子在台上竞选,村民吴昌贵高兴地说:“海选方式让有能力的年轻人能够走上台毛遂自荐,也让村民们能够了解竞选人,还可以避免徇私舞弊。我们欢迎这样的方式。”

“家长当得好,家庭才会好。我们要选为群众办实事,为百姓当家作主的人!”88岁的肖汉碧老婆婆冒着寒风认真地听着演讲,心情非常激动。

在深圳打工两年的赵勇接到村选委会和家人的通知,专程赶回来。他对记者说:“我是一名党员,要使用好自己的民主权利,为我们村选出真正能办事的人!”

演讲完毕,“海选”进入了村民填写选票阶段。在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周密安排和组织下,乡亲们分成四组,将选民证换成选票,并到指定地点填写,然后投进票箱。整个现场井然有序。

清溪街道办事处主任孙昕表示,为了保证辖区3个海选试点村的顺利选举,工作人员精心组织,考虑细节,为本次“海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经过计票,村委会主任竞选人票数均没有过半。第二日,在补选中,思想活跃、聪明能干,在全村已经带头致富的肖兴会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四名新一届村委会委员也顺利产生。

(原载于2007年12月24日《贵州日报》)

处处彰显代表情——我省各级人大代表抗凝救灾保民生剪影回顾

在我省遭遇50年不遇的凝冻灾害之时,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在人民最需要他们的时刻,始终站在前,冲在前。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光荣职责。

抢修现场女代表不让须眉

在江口县双江镇境内的铜江输电线路抢修现场,有一位忙碌的个高体瘦的女人身影。她就是省十一届人大代表饶丽。

1月29日,省人代会结束后,冒雪回家的饶丽看到供电部门人员到处寻请线路抢修民工。面对高危险、大强度的作业,一些群众不愿参加,使抢修进展缓慢。面对此,饶丽主动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30多名群众参与抗灾保电队伍,而她自己也身先士卒,主动加入男人们的队伍中。

施工难度大、抢修物资人力运送距离最远的艾门坳,正是饶丽家所在地。由于坡陡路窄,树木丛生,杆位距起运点高达400米,笨重的电力抢修设备运送十分艰难。当几个男人抬着1吨多重的水泥电杆寸步向上移动时,饶丽便担当起开路先锋,在厚达20厘米的冰山丛中挥刀砍枝、举锹铲冰。当1吨多重的电杆上移到300多米时,不慎又滑落下来,不少民工胶鞋里灌满了带冰的碴,裤腿湿透。饶丽见此,将自家仅有的4捆柴分五次扛上去,燃起大火供电力抢修民工烘烤,鼓励大家不要气馁。

抢修需要砍伐树木、占用土地,需要和当地村民商量。为此,在三天的抢修时间里,饶丽冒着冰雪,在山上与山下之间,来来回回跑了十几公里做群众思想工作,确保了输电线路抢修过程中运杆、立杆、树木砍伐等工作顺利进行,使江口县及周边地方尽快恢复供电。

为民分忧彰显代表真情

冰雪灾害造成了瓮安县大面积停水、停电,一切电器设备都在冰雪中沉默了。瓮安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木老坪乡新寨村养猪场场长卢继勇家里却依然机声隆隆。在打米房里,卢继勇紧张地忙碌着,无偿为四面八方的村民打米。在今年的凝冻期间,卢继勇共为60余户村民无偿打米、苞谷共5万多斤,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分忧。

“我办养猪场是为了带民致富,助民增收。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不为大家分忧,做点好事呢?”卢继勇和家人商量后决定,马上揣几万元现金到贵阳购买柴油发电机。由于凝冻严重,几经周折卢继勇终于到了贵阳,然而到市场一问,价格涨了近一倍。卢继勇心里开始犯难,但想到家乡父老乡亲焦急的等待,同时除自己养猪要用外,还能为群众打米和提供照明,卢继勇把心一横,贵就贵点,买了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

发电机拉回新寨村已是晚上,在村民的帮助下,很快就安装好了。此时,卢继勇才发现自己太匆忙竟然忘了买油。于是,他在脚上套一根草绳,拿上一支手电筒,嘴里啃着一块黄糕粑又冒着风雪出发了。十几公里的路程,走了六个小时,晚上两点多钟,卢继勇终于回来了。顾不上疲惫与饥饿,立即安装。在发电机的轰响声中,村民们又看到了明亮的灯光。

为了支援受灾的村民,卢继勇向新寨村以及全乡的养殖户以低于成本价提供了猪仔2000余头、种猪150头、赊销饲料300余吨,并无偿为养殖户提供黑麦草种。村民们感动地说:“这样的代表多有几个都行!”

创新工作服务于民

面对突如其来的雪凝灾害,作为贵阳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云岩区环管站站长苏金阳,心系民众,创新思路,带领全体环卫职工积极迅速地投入到抗灾救灾战斗中,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一个人大代表的光荣职责。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苏金阳在抗雪灾保通畅的战斗中,随时调整工作思路,针对不同路段,采用不同方式除冰铲雪。他发现人工铲雪耗时费力,于是与各队负责人商量,大家动脑筋,想办法,决定因地制宜,利用废旧材料在4辆垃圾清运车辆悬背上制作安装铁刮器,并安装了升降式手动葫芦托,利用三把铁铲焊接为一体,形成铁铲式工具。他带领工人们连夜加班加点,直至凌晨3点,终于将4辆垃圾清运车改装成除凝冻铲雪车。在使用中,铲雪速度快,不仅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他和突击队员们疲倦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抗凝救灾的每个日夜,苏金阳带领工人们顶风冒雪,湿了衣服,冻红了脸。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带领的突击队。他不仅发扬了一名基层干部吃苦耐劳的精神,更充分展现了一名人大代表心系大众、服务于民的公仆形象。

(原载于2008年3月11日《贵州日报》,获贵州人大新闻奖二等奖)

【勤政廉政之星】

堂堂正正做人 兢兢业业做事——记全省勤政廉政先进个人吴文明

“一定要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父亲的这句话,吴文明一直铭记于心,也一直遵循。

在贵州民族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吴文明的办公桌玻璃下,一直珍藏着一张面值两分的纸币。这张纸币,一直给予他警示和激励。

1970年,吴文明到麻江县下司镇回龙沙飘公社插队。当时的公社由社员轮流当经济保管,能写会算的他应邀做了社里的经济保管。1973年,他回城工作结账时,怎么算都少了两分钱。村里人说就少了两分钱,没什么大不了的,催他赶紧上路。但是想起父亲的话,他推迟了行程。最后,两分钱在账本里找到了,吴文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公社书记把两分纸币轻轻放在他的手心说:“就把这两分钱留着给你做纪念吧,感谢这几年来你把社里的账管理得那么好。”

从在安顺中学任教,到调入贵州民族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再到学校人事处,吴文明一直都记着父亲给他的话——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

在校人事处任副处长,工作量大,责任重,面临的问题也很复杂。2003年,一名优秀毕业生的母亲请他帮忙让孩子留校,说事成之后还有重谢,并在他办公桌丢下一个装着1000元现金的信封。之后他找到了那个学生,要到了其母亲的单位地址,把钱汇了回去,并告诉该学生,想要留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考试的正常渠道。

吴文明恪守信条,不徇私情。2006年女儿从哈尔滨理工大学毕业,按照学校的规定,校职工子女中应届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学校工作。在别人看来,女儿进学校工作是十拿九稳的事。但他为了避嫌,坚决不让女儿报考民院。对此,家人意见很大,女儿至今还在外省打工。每当家人责怪他时,他总是拿出自己做人的信条解释:“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为官。”

人事工作关系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少数没有满足切身利益的职工对人事处有意见也有偏见。吴文明到人事处工作后,从自己做起,强化部门服务意识,努力改进部门工作作风,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活。在他的表率作用下,人事处全体人员待人接物和蔼亲切,办事效率不断提高。人事部门在教职工眼里已成为“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的部门,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他和全处同事认真调查研究草拟的《贵州民族学院新增人员公开招聘实施办法》《贵州民族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20多个文件,已在全校贯彻执行,促进了学校人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推动了学院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进程。

(原载于2008年4月8日《贵州日报》)

【全国两会特写】

打工青年千里之外辗转连线女代表——手机短信里的心里话

3月10日,在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党支部书记刘乔英的房间里,一张将近500字的“短信”引起了记者好奇。一打听,引出一段“打工青年千里之外辗转连线女代表”的动人故事。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3月5日下午,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刘乔英手机突然嘀嘀作响。打开一看,一条很长的“短信”呈现在刘乔英眼前:“安顺市农村信用社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通过服务尽管为农民工办了一些实事,但是在服务中发现,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建议:1.为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不仅是农村信用社的责任,更应是全国各金融机构的责任,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建立为农民工服务的长效机制,让农民工能够在异地他乡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2.建议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出台相关政策,在农民工办理异地汇款业务时减少或免收汇费。3.建议国家准许农民工输出地农村信用社到输入地建立营业窗口试点,解决农民工存贷款难及融资难问题。4.五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民、农业、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仍然较重,困难仍很多,建议国家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实行营业税、所得税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帮助和支持农村信用社更好地为‘三农’及农民工服务。5.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农民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可划转到其务工地办理,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方便。”

如此长的“短信”刘乔英还是第一次收到,而且发送短信的号码又十分陌生。短信从何而来?

刘乔英立即按来信电话拨回去才知,发信息者是安顺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甘冰。甘冰说:“我们接到了一位名叫韦超三的打工青年的电话,他希望能够向全国人大代表反映他的心声。我们根据他的要求,向您发了这条短信。”

刘乔英对记者说:“韦超三我晓得,他是我们麻郎村的农民,外出打工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每次他向家里汇款时总感觉很不方便,通过邮局汇款、跨行汇款手续费都高,家人从村到县城邮局取钱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到乡镇信用社也要近1个小时。在外打工创业贷款融资也都很不方便。”

收到短信后,刘乔英用宾馆的铅笔一字一句地将短信抄录下来,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整理了一条翔实的代表建议,提交给了大会会务组。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刘乔英说,“这些外出务工的村民很不容易,他们把辛辛苦苦挣的钱都存起来,寄回家里,一家老小都靠他们寄来的钱过日子,我是村里的信用社联络员,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小韦讲的这个事,我有责任反映到会上。”

(原载于2009年3月12日《贵州日报》,获贵州人大新闻奖三等奖)

搭建沟通桥梁 推进党务公开

我省13位党委新闻发言人集体亮相记者见面会

“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就是要说话,如何面对媒体和公众说真话、把话说准确,是很大的挑战。今后,我和我的同事将努力把握政策、精心准备,提升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通过做好党务新闻发布工作,真心真情,服务好省委、服务好媒体、服务好公众。”3月16日上午,在贵州省党委新闻发言人记者见面会上,面对记者的首个提问,省委新闻发言人、省委副秘书长刘奇凡就如何履行发言人职责作出了十分坦诚的回答。记者见面会由省委外宣办在贵阳举办,我省首次设立的13位省委和省委有关部门的新闻发言人身着正装,面带微笑,集体亮相。

据悉,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省,贵阳市委和省委组织部于2009年底和2010年初率先探索建立党委和党务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开展相关新闻发布活动。201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新闻发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我省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工作。目前,省委及12个省委部门、9个市(州、地)党委设立了新闻发言人41名,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已逐步开展相关新闻发布工作。

13位新闻发言人来自省委和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政法委、省编委办、省直机关工委、省信访局、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台办等省委12个工作部门,他们结合各自部门的工作职能,就我省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党务新闻发布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打算等进行了介绍,并就群众关心、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央、香港驻黔和省主要媒体记者的现场提问。

据省委外宣办负责人介绍,组织党委新闻发言人面向媒体集体亮相,旨在充分发挥党委新闻发言人的作用,密切党委新闻发言人与媒体和公众的联系,加强党委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沟通,展示我省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今后,我省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好党务新闻发布工作:一是及时主动、准确全面地向党内外介绍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党的建设情况,介绍和说明本级党委及党委各工作部门作出的重要战略规划、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以及工作进展情况等。二是及时介绍本级党的代表大会情况,本级党委及党委各工作部门举办的重要会议活动特别是党委全委会和重要专题工作会议等情况。三是及时就涉及本级党委及党委各工作部门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热点难点问题发布信息,表明立场和观点,介绍所采取的措施和工作进展等情况。

此前,我省于2005年启动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省政府及省级政府部门、9个市(州、地)政府(行署)已设立新闻发言人62名。2010年全年,省政府新闻办共组织协调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和新闻通气会31场。特别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专场记者会吸引了100多家国内外媒体近300名记者参加,充分展示了贵州开放、自信的新形象,引起强烈反响,新闻发布工作在我省党务政务公开、对外宣传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原载于2011年3月18日《贵州日报》)

寻红色足迹 悟青年责任——人民日报社“追寻”活动分队入黔寻访侧记

“青年者,国家之魂,民族的希望。”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策划了一次追寻党的奋斗足迹,思索党的光荣历史,感悟自身社会责任的主题活动——“追寻”。5月18日至19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10名大学生组成的川渝贵小分队,沿着革命先辈的历史足迹,重温光辉历程、缅怀先烈伟绩、感悟历史责任,圆满完成贵州“追寻”之行。

一路收获的红色感动

活动伊始,省委书记栗战书为贵州“追寻”活动题写寄语:“追寻的红色足迹就在我们的足下,让我们沿着它走下去吧!”

“身上沉甸甸的不是行李,而是追寻革命传统的神圣使命。”刚下飞机,华中科技大学的郭冬英感慨地说。的确,每一个追寻目的地,都能把大家带回沉甸而厚重的历史中。

息烽集中营旧址是“追寻”首站。坚实的牢房,带有电网的高大院墙,一具具冰冷的刑具,“忠斋”“孝斋”“仁斋”美妙名字下,隐藏的众多残酷真相,让路途上交流酣畅、兴致高昂的大学生们,顿时心灵震撼,思绪万千。

郭冬英说:“我仿佛看到在残暴刑罚下皮开肉绽的革命烈士们,虽无力反抗,却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精神和不朽的革命气节,燃烧着我们的热血,催促着我们青年大学生为党的事业奋进!”

中国科技大学的尹中南说:“有信仰的人,能超越人的本能恐惧和痛楚,为革命毅然献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无论对我们个人还是民族的未来都有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娄山关”“四渡赤水”,当这些教科书上的词汇变成可见可感的实物实景,当无数的历史细节和革命场景再现眼前,当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同学们感动得几近落泪,“追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变得更加重要。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的张宇说:“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年轻一代,生在和平的年代,应该牢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用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和人民。”

小分队领队、人民日报社新闻协调部主任曹焕荣说,在黔追寻的时间虽短,但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当中的共产党员来说,是一次深刻的理想信念教育,会使他们获益无穷。它将让这股新生的力量,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的伟大精神。

一场特殊的碑前座谈

当年的红色足迹已成为今天受人追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日下午,小分队刚抵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与一群身着迷彩服的同龄人不期而遇,他们是前来开展综合演练的昆明陆军学院的学生们。

同样的年纪,同样的责任,同样的理想。在巍然耸立的娄山关战斗遗址纪念碑下,两支队伍的青年人席地而坐,共话感受,畅谈信念,一场特殊的座谈就此展开。

作为一名国防生,中国科技大学的李文卓很快将穿上绿军装。她首先发言:“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好好去学习红色历史,学习如何从挫折走向成功,汲取其中智慧,为建设祖国指引方向。”

昆明陆军学院学生龚愈在实地察看了娄山关地形后感叹:“很难想象当年红军如何以劣势的装备和人员抢占下如此险峻的关口,顺利前进,缔造出一个新中国。当年前辈昂扬的战斗意志对于我们这辈军人是一个激励。”

昆明陆军学院学生张踔出生于军人家庭,他说:“虽然如今是信息化战争时代,但这些经典的成功战役,对当代军人战法战术上仍有借鉴意义。”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军民之间的融洽关系,以及党始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应该牢记必须贴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使军队保持不败之地。”陆军学院的张瀚接着说。

华中科技大学的邢丙银倍加珍惜此次寻访机会,他说:“感谢‘追寻’活动给大家一次机会去追寻党的光辉足迹,去踏入基层,去思索自身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科技大学的杨亦洋是小分队中最小的成员,即将到美国继续深造,她表示,愿意将今天师兄师姐们的话题带到美国发扬光大。“不管大家是何专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出贡献。”

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追求和思想信念已跃然而出。

一次新兴的互动传播

下了车,小分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用眼观、用耳听、用笔记、用心悟中;上了车,每个分队成员则忙于拿起手机发微博,传讯息。依托新兴媒体,大家的互动交流更加即时而热烈。

记者登录人民网“追寻”川黔贵小分队微博群,看到了队员们在另一个虚拟世界的感悟同样精彩——

“在习水县,县委书记在颠簸的车厢中,仍然站立向我们深入浅出地解说着习水历史和现今,我能一直感觉到他的专业与敬业。”

“即将离开贵州这片红土地,带着不舍,带着遗憾离开。我已经开始爱上这里的人民,爱上这里的风土人情。来到贵州,发展贵州,努力学习,为贵州、为西部、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

——中科大刘合军

“贵州的危房改造工程深得民心。在整整一天的翻山越岭中,目之所及的民房多是漂亮的二层小楼,于我之前想象的穷破不堪完全不同。黔北农村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感受到了祖国大西部的新风貌。”

——中科大李文卓

“长征路上的他们,也曾年轻。正因为年轻,他们挑起了解放人民的历史重任。如今,我们也年轻,历史的使命,强国富民的责任落在了我们肩上。在怀念那段峥嵘岁月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将他们这种坚定的信念化为行动的力量,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华科大郭冬英

“每个英雄参加长征时都正值青年,他们生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年代,用他们的青春书写着共和国最华丽的篇章。而我们年轻一代,是国家的希望,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是不是该用自己的方式报效国家呢?这是时代对我们的召唤,也是成长的最大意义!”

——华科大张宇

“追寻”中,青年学子们寻访昔日贵州红土上党的革命足迹,感受今日贵州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变,思考时代赋予的青年责任。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学们离开了贵州,接下来他们将在重庆和四川继续追寻之旅。

(原载于2011年5月24日《贵州日报》)

立足大局 顺应时代 顺应民心 奏响贵州科学发展 后发赶超最强音——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2012年4月15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必将载入贵州发展史册的重要会议。

手捧散发着墨香的党代会报告,734名代表倍感熟悉、倍感亲切、倍感振奋:

过去5年的不懈奋斗,让贵州站在了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发展成果、发展态势,跃然纸上。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新鲜做法、新鲜经验,跃然纸上。

全面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对贵州工作的指示要求,抢抓“黄金机遇”,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雄心壮志、美好蓝图跃然纸上。

探索出一条可持续、惠民生、促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让贵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以人为本、浓浓情怀,跃然纸上。

贵州共产党人要努力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肩扛起重于泰山般的富民兴黔使命,树立起坚如磐石般的后发赶超信心,志气信心、责任担当,跃然纸上。

这是一篇主题鲜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纲领文件。

这是一份目标明确、振奋士气、措施有力的行动指南。

这是一个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凝聚力量的时代宣言。

建设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幸福祥和的新贵州!

激情澎湃中回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报告用大家最为熟悉、最觉亲切的语言,回答“把一个什么样的贵州带入科学发展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省委和各级党组织”两个重大问题。

激情澎湃中回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报告立足“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局,顺应了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时代要求,顺应了贵州各族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渴盼,凝聚了全省上下的智慧,汲取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时代脉搏:科学发展、后发赶超

把一个什么样的贵州带入科学发展新时期?这是把握贵州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时代脉搏,必须回答的问题。

历史性的盛会需要历史性的报告。“连天线”“接地气”,方能清晰地看清自己,方能起草好报告。

放眼全国,这样一串数字,振聋发聩:2010年贵州省人均GDP1.3万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上海市的17%;按照新的扶贫标准,贵州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就有1500万人,2010年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62.4%,居全国最末位次。审视贵州,这样一种现状,如坐针毡:因为慢,贵州在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处于越落越远的尴尬境地;因为慢,贵州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内生支撑力;因为慢,贵州民生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对照目标,这样一种境况,坐卧不安:目前,我省与全国小康进程的差距大致是8年,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未来的8年里,我们还要追拉下的8年。

“连天线”,中央领导同志对贵州发展指示明确,“能快则快,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有效益,就要加速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要求贵州要走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实际的后发赶超之路。今年下半年即将召开十八大,必将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注入动力,“2020年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贵州绝不能拖后腿。”

“接地气”,需要真实感触17万平方公里上的脉动,倾听人民群众的时代心声。这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动力之源。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多次吃住农家、问计问策。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前,全省各级干部共有103.87万人次,背起背包、驻村帮扶,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15.52万件,解决问题22.59万个。

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与部分省委常委,深入省直部门、企业、农村开展调研,倾听群众心声,主持召开了5次省直部门、骨干企业和威宁、镇远2次市(州)片区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多次对报告主题、发展目标、重大观点、重要提法等提出明确、具体的意见。省委其他领导同志,也都多次开展了深入调研,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亲自研究、亲自起草把关,并对报告修改完善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指导意见。

上“连”下“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期待,强烈感受到了各族群众盼发展、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更为宝贵的是,贵州广大群众当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全省上下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火热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创造的经验,鲜活、生动、真切地展现了出来。

上“连”下“接”,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一定要从贵州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在加速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跨越发展。对于“背水一战”的贵州来说,这是最为彻底的解放思想,最为深刻的实事求是。

上“连”下“接”,我们的位置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思想进一步统一、共识进一步形成、力量进一步凝聚: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奋力后发赶超,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贵州开始进入经济加速发展新阶段,具备了经济加速发展、实现起飞的基本条件;

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奈,更不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贵州是一片充满希望、前景广阔的热土,贵州人将在不甘落后、顽强奋斗中实现崛起。

……

老百姓有所盼,共产党有所想。时代所赋、大局所在、民心所向,贵州未来发展的主旋律,4000万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合力奏响。

理性而激昂的文字背后,是贵州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科学发展、普惠民生,赢得幸福、赢得民心!

奋战五年:建设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幸福祥和新贵州

《报告》提出了奋战五年核心经济指标要实现“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即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地区平均、高于我省以往水平;到2016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到80%以上,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

这一步,是基础,是我们奋力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到80%以上,先达西部平均水平,继而决战“十三五”之坚实阶梯;这一步,是信心,是我们勇敢地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改变自卑、自轻、自懦、自弃及自大心理,誓言建设新贵州之力量之源;这一步,是宣言,是17万平方公里热土上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守不移之志、成兴黔伟业之进军号角。

这是一个科学务实的目标。在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省领导组织发改、统计、调查总队、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结合当前贵州发展态势和未来预期,经过仔细测算而得。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通过全省干部群众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这个核心目标的背后,是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省委书记栗战书要求,集众智、纳群言,开门写报告。

为此,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组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省直73个部门组成26个专题组,就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形成26个专题研究报告。起草组派出9个小组深入各市(州、地)征求意见,形成9个征求意见报告。2011年12月30日第三届省委决策咨询博士高端论坛召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省内博士高端人才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建议。2012年1月18日至2月4日,起草组召集省内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12次系列专题座谈会,对报告起草中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2月7日,起草组专程赴京,邀请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为贵州发展建言。3月13日,省委召开常委会听取了起草组的汇报,明确了报告的主题、结构、主要内容和一些重大提法。3月20日,省委办公厅将报告征求意见稿印送全省291个单位和副省级以上中共党员老同志征求意见,收到了674条意见建议。3月25日,省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征求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和非公经济代表的意见和建议。3月26日,省委常委再次对报告稿进行专题研究,并对报告稿涉及的一些关键指标、重大提法、工作部署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推敲和修改。

报告整个起草过程中,先后有2300人、4200人次参与讨论。参与人数、吸收意见、修改次数均前所未有。

从党代会代表到普通群众,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到一线职工,从在职工作人员到离退休老同志,大家带着对贵州的真挚感情和政治责任,以深邃的目光剖析实际,以创新的思维谋求发展,写下了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

有的建议,洋洋千言,站位高远,内涵丰富,对事关贵州发展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有的意见,只言片语,简洁精练,立足基层,情系民生,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好思想、好做法,都吸收到了报告当中。比如,“同心思想”升华于毕节试验区生动实践,“发展型党组织”发源于毕节市,“服务型党组织”发源于遵义市,“五个带头”的做法源于遵义市习水县等。

报告总共历经数十次修改,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策研究室及报告起草组全体成员、各条战线上相关同志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字斟句酌,为情为责,情牵贵州人民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责系17万平方公里热土科学发展、后来居上。

征求到的意见中,科学发展的“贵州话”层出不穷。一些词句在党代会之后,迅速成为响彻贵州大地的“流行语”:如“经济起飞”“后发赶超”“精神高地”“经济洼地”“三敢精神”“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五带头”。再如:贫困,不是贵州永久的标签,无奈,更不是贵州人的本质常态;推进“三化”同步,我们要始终不动摇、不放松,动摇了必将又耽误,放松了必将更落后;善走别人走过的成功之路,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新路;调整产业结构的五个“不是、而是”;摆脱“资源路径依赖”,避免掉进“资源优势陷阱”;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改变自卑、自轻、自懦、自弃及自大心理,树立和形成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文化思想;使“发展水平向上攀登、干部作风向下深入”成为新时期贵州干部的自觉追求等。

征求到的意见中,各条战线信心满满。这份信心,来自我省矿产、生物、旅游、气候等资源禀赋以及良好的区位条件,来自历届省委、省政府良好的工作基础,来自我省更加清晰地找到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来自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氛围空前浓厚,展示出无穷的发展力量。这份信心,已经在过去一年的火热实践中得到最充分的支撑。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持科学发展、“干”字当头,主动作为、奋力攀高,千方百计对上争取、对下放权,对外开放、对内激活,获得了中央给予的许多政策支持,汇聚了国内外的大量要素资源,推动形成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地区平均、高于我省以往水平”。今年一季度,“三高于”依然实现,我们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势头更加良好。

源头有活水,报告自然成。生动的实践,为报告起草组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每一次修改,只有一个目的: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已经做对的事情,把大家的好建议、好想法、好文字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报告用五个“奋战五年”,迈上“五个新台阶”,以及7个方面的工作部署,既指出了我们后发赶超的路径,也清晰地提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响亮地提出,为建设一个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幸福祥和的贵州而不懈奋斗。

千山万山如火发。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心如坚石、志比精金。

精神高地:发出贵州干部群众的时代呐喊

过去一年多来,贵州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无论是到贵州视察调研的中央领导,还是基层普通群众,都会回答:精气神上来了。

就是这股精气神,让贵州大地在较短的时间内,面貌焕然一新: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有序有力推进,经济实力大步向前,十大民生工程、十六件民生实事顺利实施,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奋力爬高”赢得的人气、喜气、财气,积累的思路、经验和工作方法,一扫“三言两语”说贵州的话语尴尬,一改一些干部群众自卑、自轻、自懦、自弃及自大心理。

马不扬鞭蹄自奋。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奋力推动“三化同步”,用自己的双手闯出了新天地,贵州干部群众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穷不能志短”,有自信必有信心,有志气必能自强。

有精神才会有力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征求到的很多意见中,都有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建议。报告最终用一段段激情四射的文字,发出了贵州干部群众的时代呐喊:

贵州条件艰苦,做成一件事,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更需要有一种在逆境中求崛起的精神。唯有“干”字当头,才能改变面貌;唯有拼搏奋进,才能后发赶超;唯有构筑“精神高地”,才能冲出“经济洼地”。

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当年红军用坚定的步伐走出了“长征精神”;如今,冷洞村人用永不退缩的双手战胜了特大旱灾,敦操乡干部用背篼背走了贫困、背回了人心、背出了干群鱼水深情。在他们身上,我们既看到沉下身子捧出真心为老百姓服务的真挚情怀,也感受到埋头苦干、无私奉献、誓要改变家乡面貌的精神力量。

这就是新时期的“贵州精神”!这种精神激励我们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推动跨越,激励我们吃苦奉献、迎难而上、只争朝夕,激励我们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激励我们艰苦奋斗、长期奋斗、不懈奋斗!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干部,就是我们倡导的作风,就是我们所要构筑的“精神高地”。

多么深刻的自省自强!

多么舒展的情感挥发!

多么真切的民心民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着这样的工作方法做好文稿起草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语言和群众相通,情感和群众共融。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精神高地”风雷激荡,在党代会报告指引下,贵州上下,正在以特别能吃苦的坚韧、特别肯干事的作风、特别敢担当的勇气、特别有自信的志气、特别重开放的心态,在各自领域,构筑“精神高地”,为冲出经济洼地提供强大支撑。

“干”字当头:一刻也不耽误 一天也不停歇

党的事业,兴废在人。

“糊涂官”“甩手官”“太平官”贻误发展,贻害群众。

贵州要后发赶超、实现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于全省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党的建设上着墨最多。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开展了深入调研,形成了许多调研成果。起草组认真消化吸收,将我省这些年来开展的“四帮四促”“三个建设年”“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活动,以及基层开展的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五带头”活动、党建工作“双强六好”等,都写到了报告中。

从严要求贵州党员干部,就是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党建部分,涵养党内先进文化,为推进历史性跨越提供坚强保障。

从严要求贵州党员干部,就是要让大家有一种强烈的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感,有一种民不富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使命感、紧迫感。

从严要求贵州党员干部,就是要倡导“干”字当头、苦干实干,摒弃坐而论道,袖手旁观、指手画脚,使“发展水平向上攀登、干部作风向下深入”成为新时期贵州干部的自觉追求。

从严要求贵州党员干部,就是要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顽强拼搏地干,只争朝夕地干,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惬意、幸福。

……

千方百计创造让党中央放心、让贵州人民满意的成绩,就必须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集思广益汇智慧、千锤百炼出真金。

4月15日上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全体代表用25次热烈的掌声,为这份代表贵州人民心声、凝聚贵州人民智慧、指引贵州赢得未来的好报告,动情喝彩。

盛世逢盛会,跨越正逢时。战鼓擂响,130多万共产党员和4000万贵州人民正阔步迈向新征程。我们坚信,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为新的起点,经过全省人民的艰苦奋斗,实现后发赶超的奋斗目标一定会实现,贵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原载于2012年5月10日《贵州日报》)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

把会开到老百姓心坎儿里——新风扑面迎“两会”

没有铺设红地毯,没有摆放各类鲜花,没有飘扬彩色气球,没有大幅的标语横幅……工作人员周密细致地安排各项工作,委员们登记领取代表证和会议资料,一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这是1月23日,在贵阳铭都酒店政协委员报到点,记者看到的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报到气氛:布置虽然简约,但令人感到清新实在;深知肩上的责任并不简单,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情丝毫不减。

当天是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报到的第一天,政协委员们陆续抵达驻地宾馆,许多政协委员都被这股迎面而来的“新风”所感染。

“我们知道这是响应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的举措,非常赞成和支持。开好厉行节约、朴实真切的‘两会’,才能把会开到老百姓的心坎儿里。”省政协委员易债对记者说。

已是多次参加全省“两会”的“老委员”魏凤英对于新变化,她深有感触:“不搞特殊,不享特权,我们更能时刻牢记履行好建言献策的职责,开好高效务实的会议。”

听说会议期间要取消警车开道,沿途也不封路,魏凤英连声说好:“不扰民才能拉近大家与普通市民的距离,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安排好时间,确保按时到会。”

(原载于2013年1月24日《贵州日报》)

【同步小康新征程——201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直通两会】

开放胸襟 展示自信 放飞梦想 铿锵前行——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活动侧记

中国全面小康之梦已清晰绘就,贵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实现同步小康梦?全国“两会”上,贵州再次成为外界的关注焦点。

3月6日下午,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活动的举行,让北京国谊宾馆迎宾楼第一会议室成为“炙热”之地。

境内外73家媒体151名媒体记者,带着求解“欠发达地区如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关切,参加了此次开放日活动。会议下午3点开始,不少记者甚至提前一个小时就抵达会场,翻阅贵州代表团提供的资料信息,占据场内“有利地形”,提前“热身”。

在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简洁的开场白后,我省代表们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开始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副省长刘远坤,黔东南州州长廖飞,省妇联主席罗宁,三都自治县县长张加春,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长顺县敦操乡党委书记胡荣忠,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菁等8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从政府工作思路、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就业、扶贫生态移民、农村养老保险、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民族事业发展等方面对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

面对中外记者,贵州代表团代表谈省情,话发展,既展现跨越的信心和后发的优势,也不回避面临的困难和发展的短板。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媒体记者们仔细倾听,认真记录。

当罗宁代表拿出一款拎包,展示贵州“绣娘”的手工织品和时尚的完美结合时;当胡荣忠代表提着一堆染红的“绿壳鸡蛋”,转达乡亲们致富后的谢意以及对贵州美好明天、中国繁荣富强的祝福时……记者们的热情被迅速点燃,“长枪短炮”齐举,快门“咔嚓”声此起彼伏。

终于等到媒体提问环节,场内的气氛更为热烈。众多记者高举手臂,争相“抢”取提问机会。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以及人民网、腾讯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农业新闻网等媒体记者,围绕民营经济发展、“5个100工程”、武陵山区开发、环境保护和治理、公益活动和教育,互联网企业发展、“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等问题,分别向贵州团代表提问。

从省领导代表到基层代表,从热点话题到焦点问题,记者提问踊跃,代表们积极回应,一次次坦诚的对答赢得了在场媒体记者的赞许和肯定。

同步小康征程中,贵州,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主持人宣布提问环节结束,仍有记者举手争取机会。还没走出会场,赵克志、陈敏尔等代表被迅速围上来的记者“围追堵截”。面对每一个问题,代表们始终面带微笑,积极作答。走出会场,记者们一路追随到电梯口。面对如此热情,赵克志微笑着停下脚步,继续耐心地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贵州的自信、开放、奋进,给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央电视台记者古峻岭深有感触地说:“贵州的同步小康不仅有美好的规划,还有具体的措施。我们今天看到了贵州敢于直面困难,解决问题成竹在胸。我们很受感动,也对贵州的小康梦充满信心。”

同步小康的道路上,有困难,我们正视;有“短板”,我们补齐。只要增强自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激情实干,贵州的赶超梦、跨越梦、小康梦一定会圆。

(原载于2013年3月7日《贵州日报》)

【同步小康新征程——201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直通两会】

祝福一片起飞的土地——贵州代表团专场记者会侧记

贵州的“贵”字,拆开即是“中一贝”。

全国“两会”中,贵州这个“宝贝”受到的关注不一般。

3月12日上午10点,北京梅地亚新闻中心多功能厅,全国“两会”期间唯一一场省级专场记者会的机会给予了贵州。

继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活动后,境内外媒体对贵州再高度聚焦。

热度不减更增。

专场记者会吸引了上百家境内外媒体近300名中外记者。他们早早来到会场,索取贵州背景资料,翻阅各种数据,了解贵州发展。

宣传资料中,一本图表生动、文字翔实的红色笔记本,让贵州去年的成绩盘点、今年的目标展望、未来五年的蓝图目标,简洁清晰,一目了然。

不少记者亲切地称其为“红宝书”,一旦翻开就爱不释手。当提问环节来临时,有的记者甚至高举“红宝书”,利用封面那艳艳的红,吸引主持人目光,抢取提问机会。

话题不变更深。

欠发达地区如何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无论是团组开放日,还是记者专场会,这一话题无疑最吸引眼球。

为让记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了解贵州、探寻答案,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贵阳市市长李再勇,三都自治县县长张加春四位全国人大代表,从一个省的宏观蓝图,到一个县的地方产业,从发展与转型、发展与生态,到发展与文化、发展与民生等不同领域,为大家破题答疑,共同分享贵州快速发展的成果。

“我们需要凝聚和传递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的正能量。”

“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不以指标数代替直观感触。”

“百姓富、企业强、生态美,这就是我们要的转型发展。”

“同步小康,贵州责任沉甸甸,信心也沉甸甸!”

“贵州,一片起飞的土地!”

“看好贵州未来,好戏在后头!”

……

生动形象的比喻,透露着贵州对外开放的胸襟、赶超未来的魄力。

掷地有声的回答,传递着贵州的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小康自信。

专场会结束,境内外记者谈起感受,“实干”“信心”两词频现——

“贵州的宣传形式更多元,层次更丰富。实干兴邦的理念在贵州发布会上得到很好贯彻,我看到贵州的信心,也会一直关注贵州。”《人民日报》记者杨旭说。

“贵州不惧贫困落后,敢于宣传自己,让我们看到了贵州同步小康信心强烈。”《经济日报》记者朱津津说。

“贵州很有干劲,有这样的信心,我们会更有信心。希望贵州美梦成真。”《香港之窗》总编辑屈月英说。

贵在自信,贵在开放,贵在实干。

战胜贫困,甩掉落后,跑向小康!

(原载于2013年3月13日《贵州日报》)

【凝聚正能量同步奔小康之提高行政效能】

“微”力量“博”出新形象——我省政务微博力行“织博为民”助力贵州发展

在“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微时代”,微博已成为互联网上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源头。

截至6月30日,我省已有1691个党政机构微博在新浪、腾讯、人民、新华认证开通。

利用“微”平台,聚集“微”力量,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政务微博,“博”出了我省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的沟通桥梁,也“博”出了为民服务的新形象。

站在传播“高地”发布权威信息

在全国省级政府办公厅中,“黔办之声”是全国首个省级政府办公厅官方微博。2012年12月7日,“黔办之声”账号在新浪网、腾讯网开通后,迅速引起网民和媒体关注。开通当日,网民留言评论超过140条。网友“久违的记忆—玖叔”留言说:“又多了一条了解民意的窗口和通道,而且是一条特高速通道。相信贵州省政府会从此微博中得益匪浅。”

“黔办之声”开通后,日均发稿量在6条以上,目前总发稿字数已超20万字,同时还配发了大量反映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人文风情的照片。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要文件、出台的重大政策、发布的重要信息,“黔办之声”都能在第一时间权威发布。

2011年7月4日,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博贵州”在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并以“微博贵州”为龙头,整合省内各官方微博,设立贵州微博大厅,成为全国继湖北省之后第二个在腾讯开设微博大厅的省份。

两年来,“微博贵州”已有新浪、腾讯、新华网、人民网四个微博集群,截至8月13日,“微博贵州”受众数总计近百万。4个微博上线以来发布各类消息万余条,获得转发评论70万余次,对宣传贵州、展示贵州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3月2日,贵州省面向全国优强民营企业招商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前方记者从会议现场发回信息后,“微博贵州”立即编发博文:“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云:投资,一定不能错过贵州!”当天该博文点击量达到170余万次,被转发272次,转发评论达307条。

贵州公安政务微博也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从省公安厅官方微博@贵州公安,到全省公安政务微博@贵阳交警、@安顺市公安局……上下纵横联动,定位“精准”“亲民”,实现健康顺畅运行。每日第一条温馨、励志的“微晨语”,以正能量博得网民喜爱和称赞。@贵州公安的粉丝已达到42万余人。

微博是最受青年群众喜爱的一种传播方式。团省委开通省市县乡四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微博,搭建微博群、微博圈、微博团务大厅等,使微博成为与青年群众交流的重要渠道。

目前,全省各级团组织、团干部开通实名认证微博3266个,仅团省委新浪、腾讯、人民网官方微博粉丝就达120万。贵州共青团官方微博综合影响力在腾讯排名全国第一。

在黔西南州,政务微博已成为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有效手段。州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黔西南发布”,设立了“魅力金州”“奋进金州”“金州好人”“外媒看金州”等10个话题,日均发布10条微博,目前粉丝已逾30万个,已成为黔西南舆论引导和网络宣传的生力军和风景线。

积极“网络问政”透明服务网民

微博是开放的平台,对于各种质疑,政务微博用最真诚的传递实现了“网络问政”。

在“微博贵州”里,大到建议修路、小到下水道堵塞,都被及时转发,大量网友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及时回应。在“微博贵州”的穿针引线下,沿河自治县晏家地小学的新建,解决了115名适龄儿童的就近入学问题,结束了网友的猜测和质疑。

四川雅安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省内众多网友在微博上表示“有震感”并纷纷猜测地震发生地,表现出情绪不安。“微博贵州”第一时间与省地震局联系,核实并发布准确信息,并及时发布当天贵州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救援措施,贵州捐款捐物、派出救援队等信息。四川网友纷纷@微博贵州表示:“感谢贵州人民的情深义重。”微博贵州有关“雅安地震”的消息被网友转发和评论近万人次,在我省有关“支援雅安,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贵州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发布大量博文,就公安部颁布的“新交规”为网民进行深入解读和提示,获得网民积极回应。6月30日,一篇内容为“浙江2岁女童被带至凯里”的帖子引发上万条微博转发及热议,省公安厅官方微博连夜与网民核实情况,引导舆情,并通知省厅打拐办、黔东南州公安局核查。黔东南州公安局在接到通知后的24小时内便将女童找到,并在微博上向热心网友公布,平息了网络关注焦点。

“贵州共青团”通过微博发布就业创业供求信息,学习资讯信息、心理咨询信息、健康生活等信息,与网友进行及时互动交流,有效运用微博联系服务青年,增进与青年的沟通。

“黔办之声”自开通以来,累积办理的网民反映和省领导转请关注的重要热点问题已超过50个。

引领主流价值创造和谐网络

有效引导舆论,实现大众在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下的和谐共处是政务微博的一大责任。

近年来,“微博贵州”策划推出了“诚信友爱贵州人”网络微博征集、“德行贵州微访谈”、贵州博物馆“微展播”、贵州600年不能忘记的人“掌上展馆”、微博猜谜大家乐等一系列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积极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唤起贵州人的文化自信。

“诚信友爱贵州人”网络微博征集活动上线后,鼓励网友发现身边的诚信友爱人、传播身边的诚信友爱事。“不收老人乘车费的‘的哥’”“倾尽所有,老太自办幼儿园”“‘旱鸭子’老汉跳水救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着贵州人的诚信友爱。超过16万网友在微博上广播贵州诚信友爱好人好事、发表诚信友爱宣言。

贵州省公安厅通过微博官方招募“贵阳最美交警服务队”志愿者,让群众更加直接参与到交警队为民服务的活动中来,不仅增加了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了解,还让群众直观感受并体会到民警的工作性质与热情。

用温暖“围观”推进公益正能量

个人的微小善念,团体组织的社会责任,在“微博”的世界里都会得到回应和放大。我省的政务微博,在推动公益事业上,引来了最温暖的“围观”,传播着正能量。

2012年2月8日晚,贵阳一中高一学生付呈雪在贵州社区发帖求助:其父突发脑溢血,急需A型血小板手术。几分钟后“微博贵州”编发该微博并很快引起关注。4小时被转发270余次,越来越多网友表示要去献血,最终病人手术顺利进行。一条爱心微博传递100个小时挽救了一个生命,红网、大江网等省外10余家网站纷纷转载新闻,网友盛赞:“贵阳人侠肝义胆!”

2012年4月18日下午1点,贵州阳光952爱心车队队员贵AU2402方勇家人——3岁的小英英在贵阳市金狮小区走失。全家人四处寻找无果,19日,这条信息通过贵州交通广播微博发出。各家媒体微博、热心人加入了“微博接力寻人”行列,“微博贵州”也在其中。终于,经过242次转发,历经1天煎熬,4月20日一早,小英英回到妈妈怀抱。

“贵州共青团”下属的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民间公益人梁树新、邓飞合作,借助微博平台拓展公益理念,发起“微基金”网络公益项目,帮助贵州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提升。项目启动1年以来,引起240万网友关注,23万网友通过网络累积捐款290万元,微基金项目在2012年获得全国“希望工程创新奖”。

“贵州共青团”还组织专业力量设计制作了以“全国道德模范”阿里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钟晶为原型的系列手绘本漫画作品,并通过新媒体微博平台进行发布,使微博成为共青团组织传播青春正能量的重要渠道。

(原载于2013年8月17日《贵州日报》)

【群众路线教育——忠实务实实干兴省 同心同苦同步奔小康】

知行合一“成效”变“长效”——省委抓住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两个关键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四风”问题,要抓住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这两个关键。

抓好这两个“关键”,就是要建立长效机制。这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在省委常委会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次集中学习总结会上,对确保我省教育实践活动思想上“真”自觉、要求上“真”严格、每个环节“真”到位、确保活动“真”有效的具体要求。

巩固活动成果:变“成效”为“长效”

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制度机制最可靠最有效。为促进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省委建立《省委常委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从蹲点驻村、调研走访、联系挂帮、体察民情等具体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考核上,对省委常委带头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带头调查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带头改进作风、提高工作实效等方面作出规定要求。

在全省重大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排查化解“百日攻坚战”中,赵克志冒雨前往包案督查的福泉市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建设现场,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看望当地农民群众,召开座谈会听取村民代表意见,现场研究解决老百姓的诉求。

在赵克志的率先示范下,省委常委带头包案、带头下访接访,督促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

3月1日以来,省委常委第一批带队督导的111个问题已全部化解,第二批包案督导的57件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已化解38件,化解率66.67%。

包案督访的成效,立即转化为长效性的制度。《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包案接访工作规定》迅速出台,从“每位省委常委每年在‘百日攻坚战’等信访维稳专项行动中包案督访信访案件不少于10件”这样实实在在的具体条例,足见《规定》的“实”和“真”。

8月以来,省委办公厅变实践成果为制度成果,还相继出台建立《关于开展省级机关行风测评工作实施意见》《贵州省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压缩规范各类节庆论坛展会活动的规定》《地厅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共8个制度,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牢牢抓住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确保反对“四风”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有章可循。

密切联系群众:变“道义型”为“体制内”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坚持边学边查边改,解决突出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特别是针对群众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涉及部门较多的问题,省委认识到,必须从体制上统筹、研究、部署、督促,变“道义型”联系群众为“体制内”联系群众。

为此,省委全力搭建群众反映问题的平台,专门成立群众工作委员会,建设省群众工作中心,开通“书记省长——群众直通交流台”,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完整的省级群众工作体系。

贵州省群众工作中心利用省团校内原有旧公寓楼改建而成。宽敞的接访大厅可同时容纳1000多名群众候访,27个接访窗口集中了省直各部门和有关单位。

中心的建成以及一系列配套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有效缓解了省信访局信访接待点窗口不足、服务群众能力弱等问题,让中心从“信访中转站”变成了“解决问题的终点站”,是我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项具体举措。

只为解决问题想办法、不为工作不足找借口。联系群众的具体机制建立起来,“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关心群众疾苦”就有了最好保障。

知行合一:摆出“数据”看行动

在边学边改中,一系列“数据”,成为转变作风、知行合一的最好注脚。

上半年我省取消了48项行政许可事项,20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减少了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在法定基础上一律压缩50%。及时抓好中央巡视组交办的752件信访事件办理,其中涉法涉诉191件,已办结15件;涉及纪检监察140件,省纪委正加紧办理;涉及民生421件,已办结384件。这是我省抓好解决“庸、懒、散、慢、浮”问题和中央巡视组交办的信访事件,大力开展“效能革命”,实施“服务企业效能大提升”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

今年上半年,省委会议活动经费同比下降33%,省委、省政府接待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0%和5.5%。

这是在集中开展的“三项清理”活动中,我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把开展会员卡、小金库和违反规定用车等三项清理和行政收费、检查评比、会议文件、节庆活动等清理行动的责任细化到部门,进行对照检查的成果之一。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规可依才能增强活动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有章可循才能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干部群众看到了整改成效和新的风貌,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果。

(原载于2013年8月17日《贵州日报》)

【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代表委员话发展】

贵州金遇:吸引活力要素 共享优势资源

【核心提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贵州发展的关键一招,强力推进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要满怀信心抓开放、满腔热情抓招商,发出贵州好声音、展示贵州新形象。要加强区域合作,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努力招大商、选好商。

要以改革提升政府效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严格对“不作为”“不落实”“不兑现”问责,坚决拿“庸、懒、慢、浮、贪”开刀,提高政府推进力、执行力和公信力。

刘京渝委员:创新观念行动吸引大商优商“向黔进”

省政协委员、省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刘京渝说,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4年主要任务是“强力推进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000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近20亿美元。”这为全省招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树立改革创新观念抓招商,坚持‘两条底线’抓招商。”刘京渝说,今年我省招商引资工作要在七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要在统筹招商工作上下功夫。要提出全省创新招商引资工作行动计划。实行全省上下联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和力量,发挥调动推进我省招商行动的积极性。二要在创新招商方式上下功夫。要实施“央企入黔、民企入黔、外企入黔”三项专项招商行动,继续深入开展“万亿项目千次对接活动”。三要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要以重大项目促进为中心,以“三项专项招商行动”为重点,努力招大商、选好商,大力推进优化招商,质量招商,做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四要在提高项目质量上下功夫。出台全省招商引资项目评估实施办法,建立招商项目准入门槛、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投资效益等要素方面的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和推动引进优质项目,促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五要在跟踪督查服务上下功夫。完善招商签约项目跟踪服务协调机制,实施考核评价制,落实要素保障支持政策,加快招商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六要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建立优化投资环境的考评指标体系,为外来投资企业和投资项目营造和谐、安全、优质的投资环境。七要在提高招商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做到爱招商、想招商、会招商、招好商,为完成今年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做出新贡献。

王晓春委员:在贵州投资茶产业信心越来越足

最近,省政协委员、贵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西人王晓春喜欢算一笔账给贵州人听:如果贵州茶园面积干到计划中的750万亩,每亩就算只产100斤干茶,一斤按照200元计算,茶产业也能贡献出1500亿元。

“这对于贵州农民奔小康将是多大的助推力啊。”

2013年,13吨绿宝石出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咖啡连锁店下的茶吧的六款主打茶品之一。这是王晓春在贵州投资茶产业的得意之作。

“今年美国经销商下的订单是53吨。”王晓春指着他的“茶地图”说。他的团队和美国人前后谈了两年,茶叶经销商甚至悄悄跑到贵州的茶叶基地检查。贵州茶以品质获得了信任。

贵州茶叶出口美国的突破,不仅对于王晓春来说意义重大——星巴克的茶吧是全球连锁经营,对于贵州农村来说意义也非凡。

贵州目前茶园面积611万亩,光是10亩以上的茶叶家庭农场就涉及12万余户。

江西人王晓春最早在贵州凤冈的田坝投资建基地,如今他的公司专属茶园已经达到9个,分布在沿河、瓮安、丹寨等地的乡村中。2013年,他在凤冈投资2000万元从国外引进的生产线大量生产绿宝石,通过欧盟463个检测标准,漂洋过海去德国和美国。今年,王晓春委员将投资3000万元在花溪久安镇引进红茶红宝石的生产线。

省委、省政府对茶产业的重视和支持,使得王晓春对在贵州投资茶产业越来越有信心,并做了个雄心勃勃的五年计划:力争在2018年实现销售额30亿元,辐射带动茶园150万亩,帮助50万茶农增收,以及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邓正明代表:让投资者在贵州找到归宿感

“亲情化、保姆式的招商服务,感动了投资者,也让我们在贵州找到了归宿感。”省人大代表、贵州省中伟集团董事长兼中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正明说,这是他从湖南来黔投资的最大感受。

“贵州招商引资环境好,生态优美,企业落地事半功倍,见效快。各级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办事效率高,服务企业的意识强。再加上中央对贵州的扶持力度很大,各部委对贵州的支持政策倾斜,投资项目在贵州很快就能生根、开花、结果。”邓正明说,企业来到贵州,享受了武陵山片区扶贫支持政策、国发2号文件、支持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支持,在这里投资放心,工作舒心,生活开心。这也是今年他把5亿元本打算投资在湖南的项目,即与中南大学合作的锂电池新材料项目带到贵州铜仁的原因。他说,受他影响,许多湖南朋友纷纷到贵州铜仁投资,大家感到这里在地域、文化、生活习惯、语言沟通等方面,都非常适宜投资兴业。通过他以商招商,2013年湖南企业到铜仁投资规模已经达到20亿元。

“贵州山好,水好,人文环境更好,尤其近几年迎来了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战略发展机遇,也对贵州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环境。省委省政府、铜仁市委市政府,创新理念,超前思路,务实作风,锐意改革,贵州发展前景令人振奋,投资贵州正逢其时。”

邓正明说,贵州下一步可以着力于延伸产业链的招商,突出园区特色的招商,针对区域适应性的招商,继续培养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投资环境。近两年,贵州经济增长速度和排位分别上升,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同时,通过作风建设、实施政府“效能革命”等,减少了审批程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便捷,为经商营造了良好环境。

方东代表:“一个窗、一枚章”优化招商服务

“普定地处黔中腹地,是国家和省两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是黔中经济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文化深厚、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决策部署和我省主基调主战略的深入推进,普定的发展要素正加速聚集、自身优势正不断突显。”省人大代表、中共普定县委书记方东说,到普定投资,正当其时。

他说,普定始终紧紧围绕主基调,突出主战略,提出“一工二农三城建、提速增效守底线”的思路,招大商、招好商,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好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手抓、都得益、见成效。坚持以普定经济开发区、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加速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项目入驻,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切实做大做强发展平台,凝聚加快发展要素,激活加快发展动力。

他说,普定全面推行“一个窗、一枚章”一站式服务和代办服务制度,从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和投产、达产,实现全程跟踪服务。开通了“县长热线”、招商引资服务企业“110”,坚持用“硬”措施来治理“软”环境,便民、利企、安商的良好行政服务环境正不断形成。2013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6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2%,提高了4个百分点。

包爱明代表: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

“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优势,广大干部群众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奋发图强的激情,这里不愧为外来投资者投资兴业的沃土。”省人大代表、万绿城集团董事长包爱明从自己近年来在贵州投资的真实感受中出此感言。

一个来自福建的客商,却把贵州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包爱明说,因为在贵州这几年,是企业发展最顺利的时期。她在贵州先后投资了两个星级酒店项目和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四星级的万绿城假日酒店已开业两年,按国际五星级标准打造的万绿城国际酒店,预计在今年5月旅游旺季开业。投资建设的万绿城城市综合体,是贵州省“五个100”工程中率先建成的项目,也是贵州省22个先期带动示范点之一。该项目由安顺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实施、同步建设。“也就是政府引进我们企业开发建设,我们再以商招商。”她说,在建设过程中就引进了世界500强大润发等大型企业入驻,同时大型企业又带动其他品牌企业入驻。

“目前,进入我们万绿城城市综合体的企业已经有300多家,这种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层层招商的模式已经成为以商引商的成功案例。”她说,城市综合体的建成,商家的进入,提高了城市品位,丰富了市民生活,带动了就业,培育了市场,增加了税源,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逐渐显现。这充分说明了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五个100”工程的战略决策非常正确,符合贵州省情,也符合贵州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贵州有非常好的投资环境。我的项目在短时间内就见成效,每个项目都得到安顺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得到部门的配合和帮助,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配合。城市改观了,地方经济发展了,企业也随之发展了,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关系。贵州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企业来贵州,来安顺投资是我最正确的选择。我还会加大投入,继续为贵州发展助力。”包爱明对投资贵州信心满怀。

【记者手记】

诚意比资源更有吸引力

从贵州网友给书记省长写的年度总结里,我们看到,一年下来,两位省领导“走出去”带队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重庆、香港、台湾等地招商引资,“引进来”会见大型企业负责人以及工商界、金融界人士几十次。

这种招商引资的节奏,令广大网友频频点赞。

2013年,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踩着同样的节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贵州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5000亿元的精彩数据,展示了这一年招商引资的斐然成绩。

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集团、知名企业……入驻贵州的步伐“马蹄疾”,大量优强企业抓住机遇,淘金贵州热土,也为贵州的跨越发展、转型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我们要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使投资创业者在贵州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贵州招商的热情和诚意比贵州的资源还更有吸引力。

两会上,“改革”是热词。作为加快贵州改革发展的关键一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必然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

从如何把亲商、招商、安商、富商落到实处,到如何利用“效能革命”,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额度,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讨论越多,建言越多,越能看到有更多寻找新投资机会的企业家和老总,沐浴着“效能革命”的阳光,坚定着进入贵州的信心。

“在正确的路径上踏石留印,在行之有效的举措上抓铁有痕。”抓住贵州金灿灿的发展机遇,招好商,引好资,吸引一切活力要素,多彩的贵州大地上,一定能绘就精彩的宏伟蓝图。

(原载于2014年1月20日《贵州日报》)

【2015年省两会特别报道坚守两条底线精彩数贵州——代表委员话亮点】

幸福快车疾驶: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突破

【核心提示】

2014年,我省狠抓民生实事和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投资达627.6亿元。精准扶贫有序推进,新增11个县、159个乡镇减贫摘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17.2万人。就业创业成效显著,“3个15万元”政策带动就业11.4万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分别入住学生7.3万人和5.5万人。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16.9万套、扶贫生态移民房4.3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5万户。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建成省博物馆新馆、150个农民文化家园、80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开工中心乡镇卫生院130所,开工建设农村敬老院120所。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民族宗教、外事、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李月成委员:扎实抓好“第一民生工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如何做好扶贫和民生工作?这更需要我们干部坚守群众路线,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扎实开展民生扶贫工作,务求取得实效。

近年来,我省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收入逐年增长,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建议要围绕满足基本民生,用确保困难群众“十有”作为民生工作新常态,扎实开展民生扶贫工作;要以同步小康统揽边远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牢固树立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抓好水利为主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动员贫困群众外出打工赚钱致富,利用农村小额贷款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帮助贫困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发展好庭院经济;要围绕发展现代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边远地区贫困群众,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罗宁代表:为妇女铺设一条锦绣致富路

政府工作报告中,“实施锦绣计划,培训绣娘1万人”被列为2015年我省要扎实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中的第二件。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贵州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贵州民族特色手工产业必将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贵州妇女必将踏上一条脱贫致富的锦绣之路。

“锦绣计划”实施以来,省妇联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注重政府主导、市场导向、妇女需求、社会组织参与,争取政策,办展会、搞培训,引资、引智、引技术、引市场,推动手工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出台了《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倡导成立了贵州省妇女手工协会,联手省科技厅设立了“贵州省妇女创新创业合作基金”,积极为产业发展搭台,推动手工小产业走向传承民族文化的大产业,为妇女更多居家灵活就业实现增收致富铺设一条锦绣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特色手工及关联产业产值达10亿元,妇女从业人员16万人,建特色手工产业基地109个。贵州绣娘逐步成为全国手工产业市场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被《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予以宣传报道,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锦绣计划”要顺利实施好,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联动,充分调动好各方积极性。妇联组织要和人力和社会保障、扶贫办等部门联手,主动和当地党委、政府对接,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在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乡村开展好绣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绣娘的技能水平,对接好市场,实现精准、精细、精实扶贫,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郭万泉委员:让残疾人生活得更优质,更有尊严

残疾人是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涉及若干的社会家庭。过去一年,我省残疾人事业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长足进步。要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就要以改善残疾人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高度关注对重度残疾人的服务工作。重度残疾人往往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遭遇疾病时受到的折磨更大,更容易失去生活的希望。虽然我省有了一些民办公助的机构,发展得还可以,但是不能满足那么大的群体需求,重度残疾人大多都无处可去。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把加快建设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列入发展计划,拨付了专项资金。下一步,希望地方政府在土地支持、选址规划等方面积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倾斜,让我省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早日建成,给重度残疾人更优质的托养服务,为重度残疾人家庭减轻沉重负担和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让更多轻度残疾人能够有一技之长,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劳动技能。像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中,就有培训绣娘1万人的计划。这对于那些腿脚不好但心灵手巧的轻度女残疾人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希望予以她们更多关照和支持。

马天云委员:积德积善抓实养老服务

我省已连续4年将养老服务列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2015年,我省将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增养老服务床位3.5万张。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是积德积善之举。

我省自2003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截至2013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501万,占常住人口14.38%。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560万,占常住人口16%以上。去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领导。

尽管近年来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总体上出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布局不合理、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建议要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生态、气候、旅游等资源优势,把我省建成中东部乃至全国养老服务基地;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鼓励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多种社会力量从事养老服务;要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专业居家养老服务组织;要继续加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满足不同经济水平、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要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实现“楼上养老、楼下看病”“小病不出养老院”的要求。

舒勇代表:切实保障百姓舌尖安全

2014年我省没有发生一起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主要体现在四个“新”:一是监管能力迈上新台阶,省、市(州)、县乡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基本配齐;二是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去年集中开展了打击白酒、乳制品、桶装饮用水、农村集体聚餐、农村食品、医疗器械、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假冒伪劣的打击行动,32项专项整治出动了检查人员16万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26万户次,药品生产经营户16635户次;三是监管体系能力有新提高,制定了相关法规12个,修订制度116个,行政处罚从391项合并缩减为19项,减少了93.5%,检验检测、应急处理、风险管理、基础设施等监管能力都得到提高;四是社会共治呈现新局面,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食品药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大大提升。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保证老百姓舌尖安全、身体健康?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机构改革人员划转中,确保食品药品的专业人才能够充实到监管队伍中;二是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尽快制定修改新的相关法律法规,让敢于违法违章的生产经营者付出重罚的沉重代价;三是要加大经费投入,配齐先进的检测设备,进一步提升我省食品药品安全检测能力,不仅有利于确保老百姓舌尖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有益于贵州发展大医药产业,让贵州造的食品药品顺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李洁琪委员:优化配置筑牢医疗保障网

看病就医是和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积极制定和出台了有关意见和决定,结合实际狠抓农村卫生网底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施乡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本药物制度,依法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工作,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村卫生员素质不断提高,待遇逐步得到改善,发挥了村卫生室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网底”作用,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乡村医生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医疗技能,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对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公平,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卫生室人员稀缺、服务能力不强,村医待遇偏低、生活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尚存。因此,改善和关注民生的高度,加快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建议要进一步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加大人员培养力度,拓宽乡村医师人员渠道;要提高村级医务人员待遇,搭建留得住、能发展、有保障的舞台;要动员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筑牢村级卫生网底。

【记者手记】

更多福祉 更多精彩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一切,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贵州努力奋斗的目标。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民生的每一项目标,每一条举措,实实在在的数据,妥妥帖帖的干货,都是为老百姓增福祉的精彩亮点。

在本次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承载着百姓期盼,讲百姓话,说百姓事,围绕衣食住行教医保,关注民生,热议民生。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也多与民生息息相关。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过的2014年,贵州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就业创业成效显著,精准扶贫有序推进,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新常态下的民生新亮点,见证着党和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只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把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只要我们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举措和扎实的作风继续努力,未来贵州人民的生活必将过得更甜、更美、更舒心!

(原载于2015年1月30日《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