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在《前夜》中走向《回归》

“怎么搞呀,这北平城的臭老鼠少说也得3000多只,怎么抓的过来?”

“就是,那帮家伙连领导都敢咬,就更不用说别人了。”

“听说这次是电动升旗,可威风了。”

“可是大典马上就要召开了,最后一次的升旗测试还没做,这事很重要,必须马上办。”

一帮人骑着自行车往前面走,结果就看到军队已经把里面给封了。

为首的典礼负责人想进去。

可人当兵的得服从命令,怎么可能让他进去?

结果这事一下子就拖住了。

故事到这。

很多原本抱着试试看的观众,却在这短短两分钟内,接受了很多信息。

而且那些隐喻他们也能听懂,有些上年龄的甚至觉得很亲切。

那可是开国大典。

能从那会挺过来的,现在都七老八十了。

这不,影厅里就有个老头,戴着老花镜看着荧幕,很是感动。

正感动着。

黑屏里闪出两行字。

下午三时。

广场全面戒严。

而在一间狭窄的房间里,明显是军队过来的领导,大着嗓门布置着任务,手里还拿着家伙。

底下的人报告着任务进度,说话的时候掷地有声。

“广场的布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按照上级部门指示,八盏大红灯笼已经到位……”

“伟大祖国成立的17个字的特大横幅,傍晚也能完工!”

“旗杆底座汉白玉栏板已经全部修建完成!”

……

铿锵有力的汇报声响起,从材料准备到人工升旗组的训练,首长一个个问了过去。

结果到了布置科。

戴着眼镜口音很重的林远,却有些尴尬道:“电动升旗装置,不敢确保万无一失。”

这话一说,不论领导还是工友,都很是诧异的看着他。

咽了口唾沫,迎着领导的目光,林远很是严肃道:“距离明早6点验收,还有14个小时,可是广场已经封闭了,我没得办法,反复试验,而且电动升旗属国内首次,科学的讲没有人能说有100%的把握……”

扛着家伙的领导瞬间炸了。

“明早六点验收,出了什么问题,后果我不用说你也清楚。”

领导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强自忍住,这就是钟兴做的一个小调整。

“方法还是有的。”林远说着,影迷们就看到转场闪出。

为确保电动升旗装置万无一失。

林远竟然想到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重建一模一样的升级装置。

可是重建这样的装置很困难。

再加上他们所用的材料,还必须和广场上的升旗装置一样,甚至连结构,环形,连接点,也是等比例缩小。

在这么紧急的时间下。

这件事几乎不可能完成。

但林远咬着牙,他必须完成。

领导说过,在开国大典的升旗仪式上,他要站在主席身后,确保升旗仪式的完美进行。

这件事的分量无比巨大,他不能出现任何纰漏。

因此他反复试验,一边强调着细节,一边絮絮叨叨的说:“27号才定下的国旗国歌,可广场试验才做过几次啊,4次啊,科学这个东西,容不得有半点侥幸心理!”

坚定的话语说出来的时候。

很多影迷内心深处原本对一个小小的升旗,多少有些不太在乎,觉得这么精密太过夸张的人,瞬间开始变得肃穆起来。

可惜寻找材料的时候,他们要的红绸子没有了,整个京都全都没货,被老百姓带到家里做国旗了。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

由孙国强扮演的林远徒弟,站在房顶,大声喊着问街坊邻居借红绸子,这个画面很是令人动容。

紧跟着借录音机,还有录好的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各方面,都准备的差不多。

可这录音机太不给力,每次放出来的音乐都不一样。

这让很多观众原本放下的心,又一次提了起来。

为了升旗圆满,林远马不停蹄去寻找音乐,可惜辅助他的老兵,这会儿却嫌他有些无理取闹,直接把他关了起来。

戴着眼镜的林远极其愤怒,他伸着手指敲着窗户道:“姓杜的,你以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吗?”

这话极具震撼力。

老兵最终同意去给他找个靠谱的音乐。

那会的人也确实实在,这老兵直接去军乐团那边给他借了个人,而且还是掐着表算时间的。

可到了晚上,正在升旗的装置突然停电了,又一次麻烦接踵而至。

师徒两人只能摸着黑去抬发电机。

抬着的时候,东西沉,徒弟发牢骚,问人工组去哪了?

林远就忍不住发牢骚说人家巴不得他们搞不好,还说人心眼小。

这话正说着人老方听到了。

但观众想象当中的对骂场景却没有出现,在面对林远的时候,老方很严肃道:“说实话,升旗还是你们电动的威风,得了,国家光荣吧,让给你们了……”

说话的功夫,一帮人工组的人全都进来了,看着眼前这么多人。

林远很是感动。

观影的这帮人,也很是感慨。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吗?

奉行过个人的竞争可以有,但在国家利益面前通通都得让步的思想,这一点现在的人根本比不了。

而就在很多观众终于以为,国旗马上就要升起来的时候。

坏消息又传过来了,广场那边,旗子卷进去了。

这事一出,林远瞬间着急,马不停蹄的就要奔赴广场去检修,可要通过层层关卡,所以他几乎每隔几秒就看一次表。

然而在通过最后一道关卡的时候。

人那边不让他进。

结果林远他居然拿着工具箱,撒腿就往里面跑。

边跑嘴里还边念叨:再过几个小时就是开国大典了,到时候广场会有20万群众看着,全国会有四万万。同胞看着。

全世界都会看着。

在这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即便再小心也出了纰漏,万一伟大领袖按动电钮的时候出了事,这个后果怎么能够想象?

他咬着牙,眼中满是坚定。

而在这一瞬间,观众的情绪也仿佛被他牵引了进去,他们仿佛变成了林远,在为祖国第一面国旗的升起,而担忧着。

等跑到地方。

爬那么高的旗杆又是个问题。

林远心中很是恐惧,但他强忍着,就这么玩命的往上爬。

一步又一步。

他的脸上全都是汗,即便底下有人拉着,他的每一步,也是异常艰险。

有几次甚至都滑了下去。

这让很多观众看得异常揪心,可即便再是恐惧,他也仍旧咬着牙一步又一步。

终于,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爬到了旗顶,顶着寒风开始修理旗杆。

巨大的危险,无时无刻都在伴随着他。

而他,看起来是那么瘦小。

可他仍旧坚持着。

火星不断向下掉,整个镜头拉伸的一瞬间,众人只看到在那恐怖的高度下,一个隐约能看出的人影,正在奋力的修着旗杆。

他的身影显得很是单薄。

尤其是在特别长的旗杆的映衬下。

可他完全没有任何恐惧,因为这是他必须完成的任务。

结束了修理,他把藏在胸口的表拿了出来,就这么听着,时钟一分一秒的转动。

而随着时钟转动。

十月一日的下午三时,庄严肃穆的开国大典终于到了升旗阶段。

林远拿着他那块怀表,站在伟大领袖以及一群功勋身后,就这么看着前方。

随着领袖宣布伟大祖国成立。

下面响起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林远也跟着鼓掌。

而此时此刻观众虽然激动,但还是看出了,这里的拍摄用的居然是真实和虚幻结合的手段。

而且结合的是那么完美。

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林远庄严的看着前方,看着国旗升起的方向。

鲜艳的国旗升起。

在二十多万双眼睛的注视下,就这么升了起来。

他的眼里闪出泪水,眼泪根本控制不住的流了出来。

感动,幸不辱命,骄傲,自豪,各种情绪充斥在他内心深处。

但此刻对于林远来说,他其实更庆幸,庆幸自己承担了责任,庆幸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光影倒转。

他的步伐一步步向前,从门里走了出来,脸上满是坚定。

也是这一刻,很多观众看到林远身旁有一行行白字。

林远,号裕民。

京都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

49年开国大典所用的旗杆和自动升降装置,由他亲手设计完工……

这是他的资料?

有观众回过神来,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故事居然是真实存在,而不是被捏造出来的。

所以当年升国旗的时候,确实遭遇到了这么多问题?

年轻一辈迫切想知道这事的答案,老一辈浑浊的眼睛里却满是泪水在不断转动。

而随着林远兴奋地高高跳起。

一行白色的字出现,印证了他们的猜想:本故事源于真实历史事件。

《前夜》就这么在他们的感动和自豪当中结束。

但在那一刹那,很多观众完全没回过神来,他们觉得没有看够。

甚至明明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

可很多人却发觉,时间仿佛嗖的一下就过去了,而且刚才那个单元,和他们以前看到的主旋律完全不一样。

甚至于要是没人说这是主旋律,他们都不会意识到。

也就在他们回味着《前夜》,感慨国内主旋律电影居然拍的这么完美的时候。

又一个单元出现。

不过这一次,原来的毛笔已经变成了钢笔。

数字的1949也变成了1997。

这两个数字几乎所有华国人都知晓,也在敏锐的感触中,把脊背挺的笔直,那是自豪。

因为一个是开国大典。

另一个,则是港城回归!

庄严肃穆的现场。

一脸坚毅的升旗手。

掐着表看着时间的领导。

还有那目光不善的外国人。

以及等待着港城回归的港警。

他们都在盯着表,在飞机滑过港城上空的一刹那,期盼着祖国领土的《回归》。

《前夜》之后,《回归》接上。

钟兴回神,然后四处看了看,陡然间他发现整个影厅的人数好像变多了。

是多了吗?

他忍不住开始用视线去数。

还真的多了,刚才不到十个人,现在有十多个,好些人是被朋友叫过来的。

没赶上前夜,但至少有回归。

相较于前夜的开国大典,回归的剧情就是港城回归。

不过薛小璐的拍摄风格跟钟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习惯以小见大。

后者则喜欢用好几条线,将人物和故事串联起来,还习惯于在台词中添加些耐人寻味的话。

就比如故事开篇的修表老头,在和自己的港警媳妇交流的过程中。

媳妇说:“表的机芯都坏了几十年了,修不好的,我情愿戴电子表,比较安全。”

面对媳妇的话,男人很认真的修着表,嘴上说:“别人修不好,我能修好,全港城懂这种机芯的不够十个人……”

几十年里,他修的是表吗?他修的分明是一种期盼,是回归。

还有那电子表,不明显是代表了港城一直在别人手上,看似被旁人保护,但其实一直都在被他人拿捏。

简简单单不到一分钟的镜头,被红姐和龙哥演的特别自然。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俩人就是港城人。

耐人寻味却又十分自然的画面过去,紧跟着,故事到了港城警署。

一帮港警们嘴里嘀咕着:“都已经十几天了,他们到底在谈什么啊……”

他的表情多少有些不耐烦。

却被莲姐一下子呵斥。

莲姐说着,抬起手看着自己的电子表,十点五十六分,画面在这一刻倒转。

一个转场之后,便迎来了港城的谈判。

“1984年的联合声明,虽然规定了7月1号归还港城,但并没有说具体时间。”英方代表又一次说起了这个理由。

而华国这边的谈判方,则完全不进他们的陷阱,反而目光坚定,语气严肃道:“我们这帮人就在这里谈这么久,不就是为了确定港城回归,然后敲定相应细节?”

“可是我不明白为何这个细节你们这么在意。

这是合乎逻辑的吗?

我们的国旗7月1日0时0分0秒降下,毕竟那一秒,我们的国家对港城的拥有权才结束。”

面对着眼前谈判的外国人,华国谈判领导仍旧坚定的回应道:“零分零秒升起国旗,这是我们的底线!

这一秒对你们来说是结束,可对我们是开始。”

话说到这,谈判领导脸上带着复杂却坚定:“自华国成立以来,哪怕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始终在维护和尊重你们在港城的权力。

可今年不同了,154年了,港城回归华国,我们不想,也不能再多等一秒了。”

说完他直接站了起来,而后带着整个团队出门,步伐稳健,目光坚定。

随着他们离开。

故事镜头倒转,那是故宫。

严肃的话语,随着镜头闪动在故宫里,“请领导放心,港城回归是中华民族雪耻的见证,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文斌一定竭尽全力,不辱使命!”

随着那道坚定的身影从故宫大门走出,画面再一转,是那个外国人叫住了他们。

细节,还是细节。

从《前夜》里开国大典林远对升旗仪式里升旗的四十六秒分毫不差,再到《回归》里,港城回到祖国怀抱谈判领导不忍一秒落在国外。

这仅仅是细节吗?

不,这就是爱国,真正的爱国!

一刹那间很多观众明白了。

所谓的爱国不能是挂在嘴上,而是应该在行动中体现。

也是这一瞬间,观众从《前夜》来到《回归》。

感受到了整部电影的一脉相承。

品味着依旧是那么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