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暗流涌动(推荐票加更)

(已修改,章节名不变)

二次串联抗议发生的这个晚上,没有睡好的并不只有宋军的将领们。

不少原蜀国的大臣们也是心思浮动,看着城中各处喧闹的宋军营地,心中做着各种权衡计较。

次日清晨,以李廷圭、王頵为首的蜀国将领们换了一身不怎么显眼的衣服,在一间寺庙里碰了个头。

王頵看着面前的一干蜀将,开口道:

“诸位想必也看到了,这两天来宋军内部人心离散,兵将不和,正是我等的好机会!”

作为蜀国少有的忠诚于孟氏的老将,王頵对于孟昶的不战而降是非常不赞同的。

身为军中将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旦投降放宋军入城的话,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但终归君臣有序,再加上蜀地多个大家士族都已经和宋朝眉来眼去的,各种劝谏之下,孟昶还是拒绝了王頵的继续抗争路线,选择了开城投降。

李廷圭有些担忧的说道:

“此时的确是天赐良机,只不过我等手下皆被收缴了兵甲,关押在了城外,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王頵胸有成竹的说道:

“行军打仗,讲究一击毙命,攻其必救。只要抓住要点,即便千军万马也能一击而溃。”

“王老将军已经有了计划?”

一名蜀将问道。

王頵点头道:

“不错。这两天发生的事情我都仔细了解过了,我已经找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那是?”

“二皇子,赵德昭。”

这个名字一出口,周围的蜀军将领们脸色也是有些变化。

对于这位行事和其他人大相径庭的二皇子,他们这些人也都是知道的。

毕竟赵德昭的舆论攻势太过于强大了些。

他们这些人都是多年的老人精了,对于那些街头巷尾的传言故事自然不会轻信。

可是就他们亲眼所见的事情而言,这位二皇子哪怕不如传言中那么公正,但也真的是为保护锦城府乃至蜀地的百姓们付出了不小的努力的。

站在军人的角度,他们不赞同赵德昭的做法,毕竟赵德昭这么一支军队太过于特立独行,肯定是不会受他们这些传统军人所欢迎的。

但是站在蜀人的角度,他们还是有些感激赵德昭的。毕竟赵德昭的到来,极大的降低了宋军对锦城府的破坏,也让那些欺压他们这些降将的北路军将领收敛了不少。

要知道不久之前,王仁赡就抓了李廷圭要治罪,李廷圭四处筹措了一大笔钱财和几个美姬送与王仁赡才算是勉强脱身,保住了性命。

李廷圭这样的大将都尚且如此,他们这些次一级的将领就更难过了,几乎都被轮流敲诈勒索了一番。

这些情况都是在赵德昭到来之后才有了些缓解。

一名蜀将问道:

“王老将军是什么意思?”

王頵左右打量了一番之后小声说道:

“据我所知,如今城中宋军上下相间,起因便是这位二皇子在后面撺掇。我虽然看不懂他这般自毁长城的举动,但这确实是个很好的机会。”

“根据我得到的消息,宋军的将领们已经对这位二皇子非常不满了,若是我们能找机会刺杀他,然后再将此事推到那些宋军将领身上,相信宋军必定内乱,到时候我等便可乘机去收拢城外降兵,一举定乾坤。”

王頵这个大胆的计划把另外几个人都吓了一跳。

现在蜀国已经向大宋递交了降书,在这个时候做出行刺皇子的举动,一个不甚的话只怕就会引来大宋的雷霆怒火。

现在锦城府里可是有五万多的宋军,这些人一旦动起手来,锦城府便是危在旦夕了。

心惊肉跳之后,平复下来的蜀将们又很快发现,这个计划似乎确实有很大的可行性。

从昨晚的形势就能看出来宋军目前的矛盾是何等的尖锐,若是在这时候投进去一个足够大的火星,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变成燎原大火。

而他们这些人,要做的就是火中取粟。

思量一番之后,李廷圭说道:

“王老将军此计甚好,可是该如何实行呢?那位二皇子每日都是待在自己营地里,少有出门。营地周围又有重兵把守,我等手下无兵,如何能杀得进去?”

王頵点头道:

“是的,想要入营袭杀他的话,凭我们这些人肯定不行,所以要想办法把他给引出来。”

另一人摇头道:

“先不说如何将他引出来,就算是引出来了,他身边也有侍卫随从陪护,我们这点人手怕是不够的啊。”

王頵瞪了对方一眼,不满的说道:

“靠我们这些人当然不够,所以我已经找到了帮手。你们要做的,就是等宋军大乱之后,尽快去城外收拢部下成军。”

李廷圭惊讶的问道:

“王老将军还有帮手?对方可靠吗?”

不怪李廷圭如此发问,只因这蜀国朝廷里头,主战派实在是太少了些。

“我便与你们交个底,那帮子士族派了母相传讯与我,相约之下才定出了这个计划,动手的人手也是那些士族家里豢养的死士。”

母相说的是孟昶的宰相母昭裔,这人和王处回并称孟昶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帮助孟昶将蜀地治理的物阜民安。

只不过母昭裔为首的文臣们大多都对中原朝廷比较向往,在朝堂上属于投降派。

现在这帮投降派突然说要反抗了,这话让众位蜀将都愣了一下。

有人开口道:

“不对吧,他们那帮人不是最早投降的吗?这事会不会有诈?”

王頵嘲笑道:

“他们那帮人,之前看不惯国主走匭函之道了解下情,以至于将他们做的那些丑事都给暴露了出来。然后他们就想着投降赵宋,等以后天高皇帝远了,好继续作威作福。”

“可是现在这位二皇子的行为举止,比起国主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下轮到他们急眼了,一帮白眼狼一样的东西。”

李廷圭想着这两天被赵德昭抄家的王梓良和王昭远,有些了然的点了点头。

赵德昭的举动让那些大家士族们感觉到了恐惧,要知道他们之所以选择投降宋军,除了军事实力的差距外,更多的是赵匡胤那少有的优待世家大族的政策。

于他们而言,蜀地百姓死多少都没多大关系,只要不动他们的利益就没问题。

可现在,赵德昭却把手伸到了他们头上,这种和所谓的起义军没太大区别的行事手段让他们想起了曾经的黄巢。

这些大家士族可不想再经历一次“内库锦绣烧成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所以,这群人刚在赵德昭这里看到了一丝的苗头,就顾不得其他的想要将之彻底的扑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