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是一个多事之秋,内忧外患不断,风云激荡,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其时,诞生了民主主义先驱人物、民国国父孙中山,诞生了“人民大救星”毛泽东,也诞生了一代枭雄蒋介石。
蒋介石从一个顽童、一介山野村夫开始闯荡,十余年间竟跃升为国民党总裁和北伐军总司令。孙中山去世后仅仅一年多时间,蒋介石一跃成为了中国第一号人物,进而执掌中华民国最高权力达二十余年,占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历史的二分之一还要多。
从1927年4月至1949年9月,被人们称为“蒋家王朝”统治中国的时期,这种说法从整体上说当然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分析起来,蒋介石真正确立起个人独裁的权威统治,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且不说1927年4月蒋氏另立中央不久,宁、汉分裂,互不相让,蒋介石被逼第一次下野;即使是在北伐告成,东北易帜,蒋氏第一次名正言顺地坐上国家元首宝座以后,先后经历了多次严峻挑战。
1928年打了大半年,才算推翻了奉系军阀在北京经营的小朝廷,国家表面上实现了统一,但接踵而来的是连绵的内战:先是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抢占地盘,对抗中央,通电讨蒋;继之冯玉祥集结兵力,联络晋阎,与蒋角力;蒋指挥中央军讨桂攻冯,战事未平,两广惊变,“北伐”讨蒋;中央军举兵平定两广,后又起战端——唐生智、石友三遥相呼应,与蒋开战。
1930年更大的反蒋浪潮袭来:汪精卫、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唐生智、张发奎……国民党军政要人,云集北平,另立中央,联合反蒋,中原大战打得昏天黑地。1931年也没有带给蒋氏一丝和平:年初,胡汉民与蒋争权,两巨头闹翻;随后,胡汉民、汪精卫、孙科、陈济棠、李宗仁、张发奎等,又在广州另立中央,起兵讨蒋,蒋氏被逼下野。
1932年蒋氏的日子也不好过: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攻占东三省,进而蚕食华北;福建另立中央,广东又生事变;蒋、汪、胡生命不息,争权不止,三驾马车上演了一幕曲曲折折的离合记。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蒋氏独尊地位才算正式确立,而此时,大半个中国很快沦丧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
可以说,在蒋介石走向权力巅峰的道路上,荆棘满布,举步维艰,但无论谁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他都紧紧控制着军权,因此蒋介石才是真正的统治者。人们不禁要问,在波谲云诡的斗争中,蒋介石是如何做到始终屹立不倒呢?
美国派给蒋介石的高级参谋史迪威在评价蒋介石时曾说:“他的卓越才干不在军事上面,而在政治上面。”
李宗仁先生也曾说:“蒋介石统兵治政的本领极端低能,但其使用权谋,用诈术则天下第一。”
的确如此,蒋介石是善用诡谋的。当时,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群雄荟萃,众贤毕集。在孙中山之左右,有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政治、军事领导人;孙中山身后,有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分掌国民党大权。更有北方仍居中央政府地位的北洋政府首脑段祺瑞、奉系军阀张作霖,地位显赫,野心勃勃。
与这些人物相比,蒋介石在当时中国的政坛上,的确只能算是“小字辈”。同孙科相比,他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同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相比,他没有厚重的革命经历。但他却能在强手如林的国民党中异军突起,荡平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新旧军阀实力派,到抗日战争时,独揽国民党军政大权。一直到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彻底崩溃,蒋介石退到台湾,权力仍不旁落,直到顺利过渡到蒋家王朝的第二代蒋经国手中,手段可谓高矣。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英雄,这就需要个人才能。有位哲人说过:“在机遇和智慧的角逐中,机遇最后会让位给智慧”。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派别之争、和地方实力派的角逐以及对外关系的处理上之所以成功,缘于他的主观性、能动性和适应性,也就是他阴险狡诈、纵横捭阖处理各种关系的手段。
蒋氏无疑是民国最高权力交替与争夺这一幕幕连台戏中的主角,权力斗争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