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红一师
——第1机械化步兵师

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是美军历史最为悠久、名气最大的陆军师,自1917年组建以来,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重大战事,皆充当主力,创下不菲的功绩,赢得“大红一师”的美誉。在美国现代陆军历史上,它占有多项“第一”:一战中第一个与敌军交火,第一个出现伤亡,第一个抓到俘虏,第一个攻人德国。二战中第一个进驻英国,第一个在北非、西西里和法国登陆,第一个穿越德国西部防线齐格菲防线……。在美军各陆军师中,它是为数不多的从未退出过现役的部队之一,也是在寒带、热带、森林、沙漠等各类地区均作过战的部队之一。步1师还是一支以狂妄傲慢闻名的部队。它一贯以王牌自居,骄横跋扈,目空一切。在长期的征战中,步1师遵循着这样一条师训:“任务第一,职责至上!”

“二战史上最黑暗的记录”

步1师于1917年6月组建于法国,当时叫第一远征师。创建伊始,即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数次重大战役战斗,总共作战158天,伤亡22320人,获荣誉勋章5枚,赢得“大红一师”的绰号。

一战结束后,步1师返回本土,驻扎在纽约地区。1941年12月6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全师调往马萨诸塞州的彭文兵营集结。次年8月派往英国,不久,全体向北非开拔,征战地中海,开始了自己历史上最辉煌的二战生涯。

1942年入冬时,整个西欧及其南缘的地中海地区已被德、意法西斯集团控制,盟军在西欧大陆几乎没有立足之地,而且还面临着德、意军队冲过中东、挺进南亚,与日军会合的危险。为夺回欧洲大陆,并阻止德、意南进,盟军最高统帅部决意首先从纳粹欧洲最薄弱的南翼下手,夺取地中海南缘的北非地区,控制地中海,进而向南欧进军。为此,发起了代号为“火炬”的北非作战。

1942年11月8日,美英军队10余万人开始在北非的摩洛哥登陆,步1师奉命从一个叫做奥兰的濒海古城上陆。当时驻守摩洛哥的是德国扶植的法国傀儡政权维希政府的军队,他们对美军的登陆进行了小规模抵抗,步1师打响了美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枪,很快制服了抵抗,不久,美、英军队全面控制了摩洛哥。

可是,在摩洛哥以东1000公里的突尼斯,此时却出现了不利局面。由著名将领隆美尔率领的德意非洲军团在阿拉曼战役失败后,逃脱了英军的围堵,从埃及一路狂奔,窜入突尼斯,从维希法军手中夺取了整个突尼斯东部地区,摆开一副固守的架式。突尼斯位居北非中部,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隔海相对,是与西西里距离最近的北非国家。为拿下这个跨海北征的基地,把德意军彻底逐出北非,美英军队立即挥师东征,开往突尼斯。

突尼斯是一个类似半岛形的国家,宛如一个拳头向地中海伸出,海岸线由西而来,在东北角的崩角折向正南。境内多山,中部自北向南,平行绵亘着两道山脊,非洲军团进驻后,盘踞在东山脊至东海岸线之间的狭长地带里,美英军队则抢占了西南部山区,两军之间形成一条长约400公里的战线。

1943年1月初,加入美2军编成的步1师进驻战线南段,分兵把守住几个重要山口据点。官兵们士气高昂,信心十足,准备给德军一个痛击,让这支曾打遍欧洲无敌手的军队好好尝尝美国军队的厉害。

不料,隆美尔这支凶狠狡诈的“非洲之狐”却抢先出击,猛扑过来,先让他们领教了一番条顿骑士团的威风。

2月中旬,非洲军团选择部署分散、缺乏经验却傲慢轻狂的美军为突破口,发起了一连串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德军第十、二十一两个久经战火考验的装甲师迅猛冲向步1师和装甲1师联合驻守的凯塞林山口,坦克排成严密的战斗队形快速推进,新式六管“奈比尔威费”火箭炮倾泻着骇人的炮火,根本没有准备的美军官兵吓得面如土色,仓惶抵挡一阵,便落荒而逃。短短几天之内,美军就损失了6300人、98辆坦克和57辆半履带车,德军一气深入了150公里。就在后方美军放火焚烧后勤物资、准备撤向阿尔及利亚时,德军却主动撤了回去。

这一仗成了美军“二战史上最黑暗的记录”,不可一世的步1师遭到迎头痛击,蒙受前所未有的羞辱。

激战西西里

美军指挥部痛下决心,撤掉了2军军长,改由著名的巴顿将军接任,同时及时补充力量,调整部署,准备与隆美尔再比高低。

3月17日,美英军发起进攻,步1师在巴顿亲自指挥下,猛攻一个月前失手的加夫萨要塞,迅速将其拿下,然后严阵以待,防备德军反击。3月23日,曾在凯塞林山口让美军大吃苦头的德装甲10师大举反扑过来,步1师坚定沉着地进行还击,打退了一次又一次进攻,装甲10师损兵折将,被迫撤回,阵地上留下32辆熊熊燃烧的重型坦克。美军自开战以来,这是“第一次实实在在、无可争辩地”打败了凶悍的德军,步1师报了凯塞林山口的一箭之仇。

步1师接着转攻埃尔库塔山脊,师长特里·梅萨,艾伦少将正赶上关节炎发作,行走不便,但仍拄着拐棍在第一线指挥战斗。他高喊着:“谁也挡不住第1师!”指挥士兵冒着密集的弹雨顽强推进,终于冲破防线,将德军赶下了山头。

4月下旬,美、英军队对退缩到突尼斯东北角的德非洲军团发起最后总攻,步1师向东北迅速挺进,连续作战17天,抢占了一个个要地,一直推进到北部海岸。

5月9日,非洲军团25万人宣布投降,盟军彻底肃清了北非德意军队,完全解放了北非。

在这次战役中,步1师承受了极大的人员伤亡,阵亡和战伤人数超过了其他任何一支美军师。但同时,它也赢得了比别人更多的奖章和勋章。

战役结束后,步1师返回奥兰休整,两个月后,又投入了一场新的战事——西西里战役。

西西里是位于意大利南部沿海的一个大岛,是出入意大利本土的重要跳板。1943年7月,美英盟军决定发起代号为“赫斯凯作战”的登陆战役,夺取西西里,为日后突人意大利本土铺平道路。

7月10日凌晨,战役打响,3200艘大小舰船搭载着20余万美英军队,乘着夜色,劈波斩浪,扑向西西里,步1师乘坐的登陆舰行驶在编队的最前列。

步1师此次参战,还是经过了一番周折才决定下来的。北非战役后,师里一部分官兵旧病复发,仗着自己是作战功臣,四处寻衅滋事,把所驻城市搅得鸡犬不宁,上司赶紧将其调离城区,发落到乡村驻扎。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一气之下,决定不让1师参加赫斯凯作战。不料这一决定遭到了战役总指挥、1师前任上司、2军军长巴顿的激烈反对。他认为1师虽然不服管教,但战斗力别人难比,打恶仗不能没她。他闯进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大叫:“我要那些狗娘养的!没有他们,我不干!”步1师就这样上了登陆部队的名单,并被确定为美2军的先锋。

2时45分,舰队驶抵西西里南岸的杰拉海滩。1师的16团和26团迅速抢滩上陆,构筑滩头阵地。在此驻守的意大利军队作了些零星抵抗,很快被击退,这一天没有发生大的战斗。

第2天早晨,德军开始实施强大反击。一阵铺天盖地的炮火之后,希特勒的王牌师——“赫尔曼·戈林”党卫军坦克师从内陆冲出,向海岸地带杀来,其中一路60辆坦克直逼杰拉海滩。此时坚守滩头阵地的美军手中几乎全是轻武器,仅有2辆坦克,配属的反坦克炮在上陆时几乎全部掉人海中,后续坦克分队一时又跟不上,美军士兵只能用机枪和手榴弹阻击德军,但收效甚微,德军坦克如入无人之境,气势汹汹向前猛冲,形势越来越危急。

2军军长布莱德利将军给艾伦打来电话:“你是否有麻烦,特里?”

“我们还没开始打呢!”艾伦镇静地回答。他当机立断,命令师属炮兵在海滩上架炮轰击德军。师炮兵指挥官安德鲁斯叼着烟斗,跑前跑后,指挥部下拖炮架炮。待坦克驶近时,他不慌不忙下达了开火令。炮弹怒吼着飞向德军,连连命中,前沿士兵也跃出阵地,把手榴弹投向敌人。德军坦克纷纷起火爆炸,乱成一团,掉头逃命。

在16团阵地上,副师长、罗斯福总统的侄子特迪,罗斯福亲自坐镇指挥,他看到德军坦克越冲越近,便跳上一辆吉普车,抢在德军坦克封锁公路前的一刹那冲出阵地,赶到师部,然后带上一支炮兵连又返回阵地,他亲自指挥炮兵架炮射击,一下子击毁了5辆坦克,迫使已冲人海滩的德军仓惶后撤。

激战至下午,德军的反攻终于被击退,阵地前留下了30辆坦克残骸和几百具官兵的尸体。杰拉登陆场仍牢牢控制在美军手中。

杰拉登陆是步1师经历的第二次登陆行动,但却是第一次真正的登陆作战。这次战斗,再次显示出了步1师那坚韧顽强的战斗品格。事后,布莱德利将军感慨不已地写道:“顽固倔强的大红一师和她的同样顽固倔强的指挥官既坚强又富有作战经验,只有她才能排除万难,夺取这次进攻的胜利!”他不无庆幸地说:巴顿坚持要步1师参战,使第二军“免遭了一场大祸”!

稍事休整后,步1师在美2军的行列中向北卷击,一路上过关拔寨,连克强敌。8月初,奉命进攻德军在西西里的防御中枢特洛伊纳。此时,激战竟月的步1师战斗减员已非常严重,许多连都由军士指挥,排则由下士或一等兵指挥,但他们仍顽强地展开进攻。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拚杀,终于夺得了这个战略要地。随后,又在一天中击退了德军十余次反扑。后来特洛伊纳战斗被称为西西里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8月17日,美军攻占了最后一个据点墨西拿,胜利结束了赫斯凯作战。一个多月中,步1师共攻占城镇18座,俘敌数千,歼敌无数。

但是,在这次战役后,1师却失去了她最有威望的指挥官。布莱德利将军等高级将领们对艾伦、罗斯福及其部属的骄横傲慢早就恼火透顶,一直憋着劲要收拾这个“刺儿头”。这一次,“为了拯救艾伦和他光辉荣耀的生涯,也为了把1师从过分成功所带来的轻率后果中解脱出来”,布莱德利毫不客气地来了个“卸磨杀驴”,把艾伦和罗斯福调离了1师,改任他职。

新任师长是克拉斯·R·许布纳将军,这是一位在陆军中以执法严明而著称的指挥官。他到任之初,1师老兵们对他处处报以冷眼。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他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官,统领他们这支明星部队完全够格。

勇渡英吉利海峡

1944年上半年,大战形势已经出现根本性转折,德军在苏联和意大利节节败退,日呈颓势,美英盟军决定不失时机地发起跨海登陆作战,攻入法国,开辟第2战场,给希特勒来个致命一击。

6月6日,空前规模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5千多艘船只满载着盟军部队,浩浩荡荡驶过英吉利海峡,直扑法国海岸。

步1师再次被选为登陆主力和先锋,加入美5军编成,6时30分率先到达主要登陆地区——科汤坦半岛北侧的奥马哈登陆场,抢滩上岸。

部队上陆后,立即发现他们掉入了一个恐怖的陷阱中。奥马哈海滩宽6.4公里,纵深约1.6公里,两端是高30米的悬崖峭壁,后面是一排防波堤和一块高45米的高地。海滩上密布着5道堑壕和雷场,高地上构筑着几十个轻重火力发射点,登陆难度相当之大。而且,美军上陆后才查明,在此驻守的并非情报中所说的地方守备队,而是德军精锐的主力师352步兵师!

德军对美军的登陆展开了凶猛的抗击,机枪、追击炮、大炮铺天盖地射向海滩,美军登陆艇连连中弹沉没,正在上陆的坦克、火炮纷纷爆炸起火,官兵或死或伤,成片倒下,海滩上鲜血横流,海水都染成了红色。幸存的士兵龟缩在海堤、悬崖后面,不敢动弹半步,部队上陆一小时后,竟未能前进一步!

形势变得十分危急,坐镇“奥古斯塔”号巡洋舰指挥登陆的第一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心中暗暗叫苦,觉得成功的希望已微乎其微,他开始考虑放弃奥马哈海滩,转攻其他登陆点。

海滩上,1师官兵们拚死进行着最后的抗争。许布纳师长眼见火炮和坦克无法上岸,情急之中用无线电紧急呼唤海上舰队,要他们不顾误伤自己人的危险实行抵近射击。12艘驱逐舰毅然启航,不顾水下障碍、水雷密布,最大限度地驶近海岸,用大口径舰炮猛烈轰击德军阵地,压制住德军火力。

先头团团长泰勒上校一步跨出隐蔽物,冒着横飞的弹片和子弹,镇定自若地在海滩上大步行走,他冲着躲在岩石后面瑟瑟发抖的士兵们大喊:“只有两种人可以留在海滩上,一种是死了的,另一种是准备去死的。给我冲!”

海滩上的部队终于开始向前挪动。

下午1时,布莱德利收到许布纳发回的电文:“部队牢牢守住了奥马哈海滩!”他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谢天谢地,大红一师在那儿!”

入夜,共有3.5万名美军在奥马哈上陆,坦克、卡车和自行火炮源源不断开上海滩,向纵深挺进。这一天,步1师损失了2500名官兵,在5个登陆场中高居首位。

7月25日,美军集中上陆部队,发起“眼镜蛇作战”,一举突破德军设在科汤坦半岛与内陆联结处的“圣洛”防线,打开了进入法国北部平原的大门。

开过莱茵河

8月以后,战火迅速在西欧大陆蔓延,西方盟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由西向东,横扫法国北部平原,再转入比利时、荷兰,直捣德国本土。

步1师在美第一集团军编成内向东疾进,势如破竹,收复了一座又一座法国城市。9月,进入比利时,途中追上两个溃退中的德军师,将其歼灭,俘虏1.7万人。11日,师先遣侦察队进抵比德边界一带的齐格菲防线外围。

齐格菲防线是西欧境内与马奇诺防线齐名的防御设施,修建于1936~1939年,从北向南绵亘于德国与荷、比、卢、法毗邻的边境地区,总长580公里,纵深35到75公里,由2至3条防御带组成,遍布由钢筋混凝土或铁甲屏护的轻重火力发射点,号称“西部壁垒”。在盟军步步逼近的1944年秋,它成了希特勒拒敌于国门之外的主要屏障。

步1师16团C连在11日到达这里后,当天下午就在斯托尔伯格附近越过边界进行侦察,成为西方盟军中第一支踏上德国国土的部队。

11月中旬,美、英、法军队对齐格菲防线发起第一次大规模进攻,盟军出动2200架轰炸机、1200门大炮,对德军防线狂轰滥炸,开辟通道,步兵随后发起进攻。新任师长安德鲁斯将军(西西里战役时任师炮兵指挥官)率步1师加入柯林斯的美7军的编成,充当第一集团军的先锋,在亚琛地段展开攻势。进攻初期进展顺利,但在进抵许尔特根森林地段的齐格菲防线时遇到了凶猛抵抗。德军凭借修建在土丘、岩石、树丛间的多条坚固工事带为依托,以密集的交叉火力,层层堵截,大量杀伤美军。1师官兵冒着枪林弹雨,拚命冲向一个又一个德军阵地,一拨倒下,另一拨接着冲上去。森林里硝烟弥漫,杀声四起,弹片、乱石、木屑不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飞向天空。盟军飞机赶来支援,但由于天上云层太厚,地面密林遮盖住目标,无法准确投弹,对德军未能造成多大损失,反倒误炸了自己人。最后用了整整3个星期,1师才将德军肃清,将战线向前推进了9.6公里。此战消灭德军近万人,而自己也损失数千人,16团两个整连被打光,许尔特根森林因此得名“绿色地狱”。盟军其他各路人马也遇到顽强阻击,最后仅向前推进到鲁尔河一线,被迫停顿下来,没能实现进抵莱茵河的战役目标。

12月中旬,不甘失败的德军孤注一掷,集结重兵在法、比、卢交界处的阿登地区发起凶猛的反击,企图将盟军赶回西线。盟军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陷入混乱,一线阵地大部失守。步1师作为第一集团军预备队,在危急关头被调往前线,坚守北部防线。官兵们掘壕固守,怀着为许尔特根森林阵亡将士复仇的心愿,奋勇射杀向阵地扑来的德军,3天之内击毙3000多人。各路盟军协同作战,最终粉碎了德军的阿登反击战役。

进入1945年,盟军对莱茵河一线的“西线壁垒”再度发起全面冲击,步1师与82空降师并肩携手,冒着漫天大雪,沿着崎岖的山道,穿越阿登北部山地,插向德国境内。3月中旬,前出至德国西部主要河流莱茵河,到达河西岸的雷马根。在这里,美军第9装甲师已于3月7日成功夺取了鲁登道夫桥——这是莱茵河7座桥梁中唯一被盟军完整夺取的。

3月16日,上级将一面1918年由卡宾上校带过莱茵河的美国国旗交给师炮兵第五营营长莱德利中校。当晚,莱德利高擎着这面旗帜跨过大桥,到达河东岸。

1师主力浩浩荡荡开过莱茵河,随即投入到巩固桥头堡的战斗中。德军出动了12个师的兵力扑向桥头堡,还调来了重炮、飞机、浮雷和蛙人,甚至向大桥发射了11枚V-2导弹——这是德军唯一一次在战术上使用这种导弹,拚命要夺回并炸毁鲁登道夫桥。美军以4个师的兵力进行阻击,步1师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一天之内击退了德军14次进攻。第一集团军在河东岸稳稳站住了脚,虽然后来大桥在战火中坍塌毁坏,但美军已在河上架起了6座浮桥,把两岸牢固地联在了一起。

4月以后,步1师又参加了围歼鲁尔工业区德军B集团军群的作战。接着,横贯德国中部,向东南挺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清剿德军残余。最后根据美苏达成的占领区划分协议,奉命在姆尼乔夫停止了进攻。至此,步1师结束了在二战中的全部战事。

在4年的战争中,步1师总共作战443天,参加大小战役战斗几十次,获荣誉军团勋章弹位)20枚,荣誉勋章(个人)16枚,获奖之多,参战时间之长,在美军各师中名列前茅,而它付出的代价,也居美军前列,共伤亡20659人,几乎相当于一个整师!战争结束之日,部队中曾参加过北非作战的老兵已不足百人!

1955年,步1师结束了在欧洲的服役履历,返回本土堪萨斯州赖利堡驻地,在美陆军参加欧战的部队中,它是最后返回本土的一个师。

折戟湄公河

回国后,1师一度在1959年改为训练师。1961年又改为战备值班师。1962年加入进击司令部所属战略预备队,改编为机械化师,成为执行全球战略任务的机动部队。

美政府赋予步1师的基本任务是:随时准备开赴欧洲或中东地区作战,增援前沿部署部队,击退“敌国”进攻。要求它能迅速空运到“出事”地点,一遇“紧张事件”,3~5天即能到达,“一下飞机即能投入战斗”。1964年,将其列为配备武器装备的“优先单位”。

从60年代初开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猛烈冲击帝国主义在全世界的新旧殖民统治秩序,美政府和军队首脑惊呼,“共产主义之火正在全球蔓延”,指示部队加强针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作战准备。

据此,1964年以后,步1师的作战演练明显转向“反叛乱反游击”作战。当年接连举行了3次代号分别为“红色骚动”、“印地安河”、“金火”的反游击战演习,学习掌握向“出事区”迅速展开、在游击区“建立秩序”、保卫村镇设施、纠察、处置反美宣传、争取人心、侦察、对游击队作战等一整套特种战技能。

就在这一年,约翰逊政府作出决策,大规模武装介入越南,在美丽的中南半岛上点燃了侵略战争的熊熊战火。

步1师在开战的第二年,作为第一支参战的步兵部队奉命开赴越南。

1965年7月12日,步1师第一批官兵踏上了越南国土。他们踌躇满志地在亚热带丛林里升起了本师的旗帜。他们相信,凭他们“大红一师”的神威,定能够再次斩敌于马下。

然而,这一次,历史没有再偏爱它。

步1师赴越部队计有7个步兵营和两个机械化步兵营,它们分别是2团1营、16团2营、18团1营和2营、26团1营、28团1营和2营,以及2团2营、16团1营,另外,还有5个105、155毫米口径榴弹炮营和第一航空兵营,可谓兵强马壮。到达后,它主要被部署在南越“首都”西贡外围和越柬边境一带作战,其任务,一是清剿西贡外围人民武装,护卫“首都”;二是切断外界通过柬埔寨向南越境内反美武装输送人员、物资的通道。

在湄公河畔茂密葱郁的东南亚热带森林里,步1师与身材瘦小、装备简陋,但坚韧不屈、机智灵活的越南人民武装展开了极为艰难的搏杀。从1965年开始,步1师先后参加了十余次重大战役战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966年6月2日至7月13日,参加平隆省13号公路战役,协同南越军步5师与北越人民军第九师交战,企图打通13号公路,据称打死打伤对方855人。

1966年11月30日至1967年12月14日,参加西贡外围清剿战,据称打死打伤对方1044人。

1967年1月8日至26日,参加“联合城”作战,与步25师、空降173旅协同进攻越军第四军区总部。

1967年9月27日至11月19日,参加平阳省和平隆省禄宁镇反击作战,据称打死打伤对方956人。

1968年2月,参加针对越军春季攻势的反击作战。

在这些战役战斗中,步1师发挥其作战凶悍顽强的传统,并根据森林水网地带作战的特点,灵活调整战术,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在越人民武装灵活机动的袭扰和打击下,也蒙受了惨重损失。

1967年9月在禄宁反击战期间,步1师一个营进入禄宁以南铁三角地区的一处丛林,搜寻越军一个不知去向的团。营长小特里。梅拉梅沙,艾伦中校——步1师大名鼎鼎的前任师长特里·艾伦的儿子,率领部队小心翼翼地向阴暗潮湿的丛林深处推进,不幸掉入了越军的伏击圈。越军猛烈的火力从四面八方突然射来,艾伦第一个饮弹毙命。营作战参谋、西点军校优秀毕业生、1954年全美橄榄球明星唐纳德·霍莱德尔少校颇为勇敢地挺身而出,接替指挥,结果遭到艾伦同样的命运。这场战斗,步1师这支部队最终打死越军103人,可自己也死了55人,伤66人。

1968年9月13日,师长基恩·韦尔少将乘直升机在越柬边境一带视察战况,突遭地面火力袭击,韦尔随被击中的直升机栽到地面,葬身火海,成为命丧越南的7名将官之一。

1970年4月15日,死伤累累、精疲力竭的步1师撤离越南,返回赖利堡基地(第三旅调驻西德),结束了将近5年的恶梦般的岁月。

这次战争中,步1师仍旧是立下不少战功,也涌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四级专业兵罗伯特,斯特赖克下士,在一次战斗中奋不顾身扑向一个“阔)9”式地雷杀伤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爆炸的地雷,用生命掩护了同伴,被迫授国家最高奖赏——“国会荣誉勋章”。战后,全师赢得了“荣誉军团勋章”,983人(次)获各类各级个人奖励和称号,其中11人(次)获“国会荣誉勋章”。

然而,这些“战功”并没有变成整个侵越美军的胜利——1972年,全部美军都灰溜溜地撤出了越南,并无可奈何地听任南越政权在3年后彻底败亡——而且,为此付出了令其刻骨铭心的惨重代价:越战中共伤亡20770人,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0659人)!又在侵越美军各师中名列第一!

战后,步1师在伊利诺斯州的威尔顿修建了一座纪念馆,陈列越战有关物品,并在白宫附近的另一处纪念馆中镌刻下1师在一战、二战和越战中所有阵亡将士的名字。此外,步1师还成立了一个越战阵亡将士遗属联谊会,每年举行一次活动,缅怀那些血洒湄公河畔的官兵。

越战,是“大红一师”的史册上一个也许永远都抹不去的污痕。

逞雄波斯湾

90年代第一个夏天,沉寂了又一个20年的“大红一师”的威名再一次鸣响在世界战争舞台上。这一年,步1师参加了有“90年代第一战”之称的海湾战争。

1990年8月,中东军事强国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以一个漂亮的“90年代闪电战”吞灭了小而富庶的南邻科威特,在两伊战争后刚刚平静没几天的波斯湾上又搅起了掀天波浪。

一贯视海湾为禁脔的美军拍案而起。科威特丰厚的石油财富、美国和西方经济在海湾的石油生命线岂能让萨达姆这个一向让美国头痛的反美狂热分子霸占!

8月7日,伊拉克拿下科威特的第五天,布什总统宣布实施“沙漠盾牌”行动,向海湾地区派出美国海陆空三军部队,逼迫伊军主动撤出科威特;若恐吓无效,就不惜一战,用武力将其逐出。

步1师1旅和2旅作为首批重装机械化部队,于10月初在师长雷姆少将率领下开赴海湾,进驻科威特南邻沙特阿拉伯的北部地区。

官兵们在沙漠中安营扎寨,开始了紧张的训练生活。

10月的阿拉伯沙漠,气温虽然已较前一两个月下降了几度,天气变得稍许凉爽了些,但仍然让许多来自寒带的士兵感到炎热难耐。官兵们头顶如火的烈日,脚踩滚烫的沙地,每天重复着单调的训练动作,骇人的沙暴时不时拔地而起,遮天蔽日地袭来,把营地变成砂石笼罩的世界。士兵们配备的军靴还是当年为越战设计的丛林靴,底部没有隔热层,且开着漏水小孔,结果在沙地里,漏水孔变成了“进沙孔”,让士兵们大吃苦头。

单调乏味的生活一天天地延续。举目四望,周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荒漠,“连母骆驼都见不到几只”,由于在沙漠里无法开伙,每天的伙食,都是重复一种经过辐射处理的糊状快餐,吃得士兵们大倒胃口,厌恶地将这种“随时即吃”称之为“随时拒吃”。士兵们呆了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全没了初来乍到时的振奋感,企盼着轮换日尽快到来,早日逃离这个“该死的萨达姆公寓”(美军对沙漠营地的谑称)。

11月4日,国务卿贝克莅临步1师视察劳军。他一本正经地发表了一通给士兵们打气的话,然后亲切可人地走到士兵中间与他们握手。这时,站在后排的一些士兵毫不给面子地突然大叫起来:“要喝热水”,“请吃快餐”,“让我们回家”,弄得贝克满脸尴尬,只能装聋作哑,拔腿开溜。

士兵们没有等来回家过圣诞节的命令,反而在4天后听到了布什总统宣布将海湾美军再增加一倍的消息。

布什已下定决心要与萨达姆奉陪到底。感恩节这一天,他携夫人芭芭拉亲自飞临沙特,视察慰问部队,给士兵们鼓劲打气。他站在沙丘上对士兵们说:“我们不是来演习的,只要侵略者一天不滚出科威特,我们就一天不离开这里!”

大批生活保障物资——全套沙漠作战服、淋浴装置、收音机、电视、书刊、热水器源源不断运到海湾,用以改变士兵的生活条件,快餐品种也一下子增加了十几种。圣诞节前,国内发出的慰问卡如雪片般飞来:“上帝保佑你们为自由而战”,“为保卫祖国利益而战”、“感谢你们为祖国作出的牺牲”。

步1师官兵们别无选择。

1991年1月17日凌晨3时,20余个国家组成的多国部队派出的750架作战飞机铺天盖地般地扑向伊拉克和科威特,以猛烈的空袭,掀起了震惊世界的“沙漠风暴”!

2月24日凌晨4时,多国部队的地面钢铁兵团又杀向伊科境内,给已被炸得晕头转向的伊拉克军队最后一击。

步1师编人中路主攻兵团——美第7军,位居该军最右(东)翼,向北进攻,引导英军装1师前进。步1师编成内,有140辆号称“世界坦克之王”的M-1系列主战坦克,220辆M-2、M-3“布莱德利”步战车,400辆其他装甲车,90门大炮和80架直升机,拥有强大的空地合成突击能力。

24日下午,美7军发起进攻,步1师扑向“萨达姆防线”的最西段,使用扫雷坦克和推土坦克在布满铁丝网和地雷的复杂障碍地带中开辟出通道。入夜,已完成开道任务的50%。

次日,英军装1师沿着步1师打开的缺口突向伊拉克纵深。步1师在巩固突破口后,随即向北攻击。26日夜,步1师超越需补充油料弹药的装骑2团,顺利完成越线换班,开始东转,攻击科威特以北的伊军战区预备队——共和国卫队。

27日晨开始,步1师与7军其他几个师由南向北一线排开,同时向“共和国卫队”发起猛攻,打响了这次战争中最大规模的坦克战。美军大口径火炮和多管火箭炮猛烈开火,M-1坦克的120毫米脱壳穿甲弹准确地飞向目标,“阿帕奇”攻击直升机超低空潜入,喷射出一条条火舌,伊军坦克一辆接一辆地起火爆炸,车体碎片和人体残肢不时飞向空中,呛人的硝烟笼罩了整个战场。当天,步1师连续击败伊军装12师和装10师,毁伤坦克数十辆。随后又担任7军右翼,与左翼骑1师协同,对后撤中的伊军实施两翼包抄。

入夜,步1师挺进到连接科威特和巴士拉的南北公路,建立了狙击阵地。

28日晨,科威特战区的伊军已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布什总统宣布从当日上午8时起停止进攻性军事行动。

干净漂亮的地面进攻战役胜利结束,总共耗费时间100小时,伊军43个师中的38个被歼,损失坦克1800辆,多国部队自己损失轻微,仅有8辆坦克被地雷炸毁炸伤,战果之辉煌,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战争结束后,步1师又奉命执行了一次特殊的军事外交使命,为这次战争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月1日,雷姆师长突然接到中央总部陆军司令约索克中将的命令,被指派立即去占领沙夫旺机场,在那里为即将进行的美伊停火谈判开辟会谈场所。

沙夫旺机场位于伊拉克境内,距伊重镇巴士拉50公里,多国部队总指挥施瓦茨科夫上将选择这个伊境内的地点举行停战谈判,目的是要彻底羞辱一番伊拉克人。

雷姆立即派3个装甲连开着50辆坦克和装甲车赶往沙夫旺,不料在机场附近的一个路口,迎面发现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15辆坦克正把守在这里。

装甲连停止前进,上前交涉,伊军指挥官拒绝撤离。

情况迅速报到施瓦茨科夫那里,这位凶神般的将军斩钉截铁地下令:“必须夺取那个路口!”

“可是,现在不是已经停火了吗?”部下担心地问。

“没有停火!这是临时停止进攻。马上告诉伊拉克人,我们不能容忍他们就在我方部队附近,命令他们马上滚蛋,否则就当俘虏。如果要打,就消灭他们!”

步1师装甲连的坦克立即将路口团团围住,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对方,“阿帕奇”直升机超低空盘旋,飞转的旋翼,在沙丘上扬起阵阵砂石。伊军士兵终于吃不住劲了,他们发动马达,掉转车身,愤愤地撤走了,装甲连立即占领了机场。

入夜,施瓦茨科夫打电话给雷姆,对他占领机场的行动表示赞赏,并命令他在会谈那天派部队到路口迎接伊方代表。施瓦茨科夫特别嘱咐雷姆,务必要在伊方代表经过的道路两旁阵列各种处于临战状态的军火,“我要让伊拉克人好好看看铺天盖地排列着的、崭新的、第一流的美国坦克和装甲车”。

3月3日上午II时,伊方首席谈判代表、副总参谋长艾哈迈德中将和第三军贼军已在两天前被击溃)军长穆罕默德中将一行8人,打着白旗,从巴士拉驱车来到沙夫旺。在机场人口,被威风凛凛的步1师士兵截住。美军将他们引上8辆美军的中型吉普车。

车队向机场里面的会谈地点驶去。前面,4辆坦克和装甲车领先开道,后面,2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以极低的高度慢速尾随飞行,伊方代表全然成了被押赴刑场的囚犯。道路两旁,一辆接一辆横列着步1师的高机动多用途轮式战斗车,车体铮光发亮,神情傲慢的士兵肃立在车内,手中的重机枪和反坦克导弹发射筒指向路心。不远处,环绕机场的山丘上还密密麻麻地停着几十辆坦克和装甲车,炮口全部指向机场中央。

伊拉克人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脸上不可掩饰地流露出紧张、沮丧和羞愤的神情。

在随后进行的会谈中,伊方痛痛快快地接受了美方提出的所有要求。

美报记者事后写道:“这是海湾战争最后一个、也是最漂亮的一个战役。”

这次战争后,美国根据冷战消亡的形势,对军队进行大幅度削减,计划将陆军现役师从18个减至10个。撤留的基本原则是保留战斗力强的优秀部队。据此,步1师荣幸地得以保留下来,编人新成立的大西洋司令部,继续充当战略增援部队,留驻本土,随时准备开赴欧洲、中东和西南亚地区作战。

“大红一师”从不退出现役的历史在继续延伸。

步1师当前编成

美国第1机步师下辖3个装甲步兵旅、1个航空旅、工兵旅等,具体编成是:

第1旅(驻堪萨斯州赖利堡)

第34装甲团第1营

第34装甲团第2营

第16步兵团第1营

第5野战炮兵团第1营

第1工兵营

第3防空团第4营c连

第101前方支援营

第331通信连

第2旅(驻德国)

第77装甲团第1营

第18步兵团第1营

第26步兵团第1营

第3旅(驻德国)

第63装甲团第1营

第63步兵团第2营

第2步兵团第2营

第1(机械化)步兵师炮兵(驻德国)

第6野战炮兵团第1营

第7野战炮兵团第1营

第33野战炮兵团A连

第1(机械化)步兵师航空旅(驻德国)

第4骑兵团第1中队

第1航空团第1营

第1航空团第2营

第1(机械化)步兵师工兵旅(驻德国)

第9工兵营

第82工兵营

第1(机械化)步兵师支援司令部(驻德国)

第201战斗支援营

第299战斗支援营

第601地域支援营

第701主要支援营

第1(机械化)步兵师直属部队

第3防空炮兵团第4营

第101情报营

第121通信营

第1军事警察连

步1师现任指挥官

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师长约翰·P·阿比泽德少将,负责作战的副师长克雷格·A·彼得森准将,负责支援的副师长里卡多·S·桑切斯准将。

现任师长约翰·P·阿比泽德少将1973年6月毕业于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并获得学土学位,被任命为少尉军官。

1974年1月至1983年11月,历任驻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的美国第82空降师第504步兵团1营步兵排长和侦察排长,驻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的美国第75步兵团2营排长、连执行官、连长,现代阿拉伯语基础课程学员,约旦大学学员,哈佛大学中东问题研究中心学员,美国陆军步兵学校学员,第75步兵团1营平民军事事务官和连长。

1983年12月至1984年12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办公室下属的陆军研究组参谋。1985年1月至6月,为美国武装部队参谋学院学员。1985年7月至1986年7月,任联合国驻黎巴嫩停战监督机构黎巴嫩观察员组作战官。1986年7月至1988年6月,任美国陆军南欧特遣部队第325步兵团3营执行官、空降营战斗队副营长。1988年7月至1990年5月,任驻德国的美国欧洲陆军司令部暨第7集团军司令部总司令的副官。1990年6月至1992年6月,任美国陆军南欧特遣部队空降营战斗队营长。1992年6月至1993年6月,为斯坦福大学学员。

1993年7月至1995年7月,任驻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的美国第82空降师第1旅旅长。1995年6月至1996年10月,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执行助理。1996年10月至1997年8月,任驻德国的美国第1装甲师负责作战的副师长。1997年8月至1999年7月,任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第66任学员队司令。

1999年8月,出任驻德国的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师长。

阿比泽德的军衔晋升情况为:1993年9月晋升为上校,1996年11月晋升为准将,1999年8月晋升为少将。

负责作战的副师长克雷格·A·彼得森准将1972年毕业于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并获得学士学位,获得少尉军衔。后来还获得了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国家安全与战略学硕士学位。接受的军事教育还包括:步兵军官初级课程和高级课程、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美国海军军事学院。

1973年2月至1983年3月,历任驻科罗纳多州卡森堡的第61步兵团1营排长、连执行官,美国第4(机械化)步兵师分队军官培训学校教官,该师第4步兵旅民事官、连长,驻佐治亚州本宁堡的美国陆军步兵学校学员,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学员队助理人事官、连战术官.,驻科罗纳多州斯普林斯的美国空军学院学员中队中队长。

1983年3月至1983年6月,为驻堪萨斯州利文沃思堡的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学员。此后曾任驻华盛顿州刘易斯堡的美国第9步兵师2旅作战官,美国陆军负责作战与计划的副参谋长办公室参谋,第4(机械化)步兵师第12步兵团1营营长、负责作战的助理参谋长,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学员,美国陆军步兵学校战术系主任,驻韩国的美国第2步兵师第2旅旅长,美国陆军负责作战与计划的副参谋长办公室科长。

1997年5月至1999年8月,任驻德国的美国第1装甲师参谋长(任内于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兼任执行波黑地区维和任务的北部多国师参谋长)。

1999年8月,升任美国第1步兵师负责作战的副师长。任内于1999年8月至12月兼任驻科索沃地区的“猎鹰”特遣部队司令。

军衔晋升情况为:1994年8月晋升为上校,1999年12月晋升为准将。

负责支援的副师长里卡多·S·桑切斯准将1973年毕业于得克萨斯农业机械化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通过接受后备军官训练团训练后被任命为少尉军官。后来还获得了美国海军研究生院军事运筹与系统分析工程硕士学位。

接受的军事教育包括:装甲兵军官初级课程和高级课程、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美国陆军军事学院。

1973年10月至1994年6月,历任主要职务为驻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的美国第82空降师排长、助理后勤官、连执行官、营助理作战官、负责支援的副师长的副官、连长,“联合国军”司令部/美韩联合部队司令部/驻韩国美军司令部参谋行动控制官,驻肯塔基州诺克斯堡的美国陆军装甲兵学校系统分析员、项目官、分析科科长,驻德国的美国第3装甲师第8骑兵团3营作战官、执行官、师副作战官,驻佐治亚州本宁堡的美国第197(独立)机械化步兵旅2营营长(任率部参加海湾战争),美国陆军监察长办公室调查官。

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任驻堪萨斯州赖利堡的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第2旅旅长。1996年6月至1997年5月,任驻巴拿马的美国南方司令部副参谋长。1997年6月至1999年7月,任美国南方司令部作战部部长。

1999年7月,任驻德国的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负责支援的副师长。

军衔晋升情况为:1994年9月晋升为上校,1998年11月晋升为准将。

前任师长戴维·L·格兰奇少将毕业于北佐治亚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通过后备军官训练团训练之后参加美国陆军,被任命为少尉军官。

接受的军事教育包括:英国特种空中作战课程,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与参谋学院,美国国家军事学院。

在任师长之前,历任驻韩国的美国第2步兵师第503步兵团1营营长,驻北卡罗来纳州布雷格堡的美国第1特种部队作战大队副大队长,驻佐治亚州本宁堡的美国第75别动团团长,驻德国的美国第3(机械化)步兵师副师长,特种作战司令部副司令,美国陆军负责计划与作战的副参谋长办公室作战、战备与动员处处长。

1997年8月至1999年8月,任驻德国的美国第1步兵师师长。1999年8月,任期届满并退出现役。

军衔晋升情况为:1997年8月晋升为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