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强的慈父

杨家原籍陕西省弘农郡。七世以前,大灾之年搬到江南吴县居住,仍世代务农。杨承宗曾祖父茂文公务农之余,做些稻谷加工、米粮买卖的事,积累了一些家产,在沈家港建造了住屋。祖父镐堂公、父霭如公三辈在沈家港以务农耕读为生。19世纪中叶,英国以鸦片侵入中国,杨镐堂不慎染烟,家道中落返贫。杨父霭如在十三岁之年不得不离开沈家港村,到同县八坼镇周家米行做学徒。

杨蔼如刻苦坚忍,先在站场学习收购斛量、运送入仓,日逾千百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也使他体格强壮。后凭诚实得米行东家信任,进柜从事财务工作。于是细心学字习算,在幼年乡间小塾三年文化的基础上,自学努力,不仅练就了一手好字,还能打出两手好算盘。或是左右手同时打,互相核对结果,或是左手拨打算盘,右手写字入账。从学徒、卖场工人、财务职员,一直做到账房先生。工作之余,杨蔼如还关心世事时务。中年以后更是医卜星相、天文地理,无不涉足。杨承宗少时多病,父亲从外地回家常见其小病不断,便开几付“汤头”(即药方),到对河的太和堂药店赎药一服便好,足见其医术高明。

杨承宗出生之年,周家将米行出让给杨蔼如。杨蔼如接业后,将店铺搬迁至八坼北港桥东岸,取名生泰米行。为了易于照顾,他举家搬至生泰米行的后院居住,遂成前店后居的格局。米行初期业务从收购稻谷、糙米开始,在行内设有去砻糠(稻壳)及去米糠舂米两级原始设备。杨蔼如从当地钱庄贷款购买了机器设备,将米业加工链中最费人力的米糠分类环节改良,以碾米机器代替几百年来农人传用的舂米臼,工作效率剧增。生泰米行业务逐步兴旺,生泰白米更远销上海等地,时称“苏州白梗”。

图1-2 杨父蔼如、杨母张氏(杨家翔供图)

杨承宗生于周家米行,长在生泰米行。从记事时起,便发觉父亲创业的本领之大。以生泰为中心,房屋东西至少有十多开间,南北更是屋宇连绵,令幼时的他无法计数。一片错落无序的建筑群中,营业场所、仓库、工场、住所交织着大小天井、花圃、晒场和一个百平米的池塘,缤纷相织,面积不下一公顷。

杨承宗少时,父亲事业进一步扩大。杨蔼如对农产品加工的机械化十分推崇,除经营生泰米行外,还开有厚生布庄。开办厚生布庄的初衷原为收购棉花,经过轧棉机轧制成花絮,返销农民用以纺纱织布。后因棉花产值不及水稻,地方产棉日减,厚生布庄乃改变经营方针,利用从上海售米之资金,从沪买回洋纱(即上海纱厂机械化大生产品)。洋纱价廉质美,受人欢迎,对“厚生”称道者颇多。

杨蔼如的人生轨迹,恰如那个时代多数纯朴的爱国民族实业者,出身贫苦,少年奋斗,艰苦创业,功成则热心公益事业。他曾两次斥资翻修沈家港内仅有的一座木桥,一次为修桥,一次为重建。杨承宗后来回忆,沈家港的小木桥承载有父亲的一段伤心往事。父亲幼年时,祖母卧床不起,想吃鲫鱼汤。父亲去离家几里的北库镇买得几尾活鲫。回家走过此木桥,不想小鱼忽然蹦跳,跃入河中。父亲念及此事,仍然热泪盈眶。捐助家乡重建木桥,惠及乡里,当然是父亲的心愿。

杨承宗读大学期间,父亲积极参与(或发起)在八坼镇安装电灯,代替洋油灯。刚读过“电工学”的杨承宗奉命参加与苏州发电厂的讨论,拟请以苏电输电至八坼。苏电十分积极,愿扩大发电量,仅要求输电线路设施需自费。途经的吴江城区同意电灯入境但不愿出资苏州至吴江段线路设施,以致讨论失败。杨蔼如遂决定在八坼自建电灯厂。他于生泰米行东北隅特选坚屋三间,用作厂房,每日傍晚发电几小时。当半明半暗的黄光亮起时,邻舍孩子惊喜叫喊:“电灯来了!”数十年后这叫喊声犹在杨承宗耳边回荡。

关于父亲的乐善益公,杨承宗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事。他在外地求学期间,一日邻居失火,火穿屋顶。那个时代,民家住屋都是砖木结构,失火求援,鸣锣为号,大家自动携盆提桶赶来救火。八坼尽是沿河人家,水源不成问题,关键在取水工具。杯水盆浇,显然不济。关键时刻,有人扛来“洋龙”救火机,由四个壮汉两头按掀,使龙头喷水高出屋顶,果然水到火灭。后来杨家父子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当时汲水的抽水机是有效的,但驱动的机械太重,人力难以操作。理想的办法是用汽油发动机作动力源,再配一台抽水机,合成一组,有两位壮劳力即可以搬动,一旦发生火情,便于及时施救。杨承宗对此事铭记于心。留法初期,一次参观巴黎国际农展会,他看到伯纳得工厂专门生产的小型汽油发动机,约有两三匹马力,正合可移动抽水机原动力之用。此机器小巧灵便,核心构件为铝合金制,主要出口美国。他想到父亲曾有置办便携救火机之念,便购买了三台汽油发动机,寄回祖国。只是由于父亲年高体迈,三台发动机最终没有派上用场。

杨承宗十五岁时母亲去世,原本刚强严厉的父亲有所转变,对几个子女更加慈爱,对杨承宗尤甚。某年,杨承宗有假在家。午后暑热,侄女家淑带头和几个妹妹偷偷分吃西瓜,又怕被祖父看见责备。家淑虽是长房长女,不敢承责,脱口而出“就说是五叔(指杨承宗)允许她们分食的”。杨承宗在邻室亲耳听到此言,自也感到父亲偏爱自己之重。

图1-3 杨承宗从法国购回的三台发动机(其中一台赠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培摄于2011年8月)

对这位刚强的慈父,杨承宗怀有崇敬之情,他在“想念父亲”一文中写道:“我看父亲,令我敬仰,时至现代,还是高山仰止。父亲出身农家,少年奋斗,艰苦创业,参与社会,乐善益公,爱国爱人,为人孝道正直,绝烟、戒赌、远色,是他那时代的理想人士。”从这段记述中,不仅可以看出杨父的高尚品德,还可以发现杨承宗继承了父亲的性格和品质,也是一位少年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爱国爱家、正直宽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