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中国式的风险定义与概念

中西方在风险的定义与概念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认为,风险既可能造成风险损失,也可能带来风险收益。西方的风险的概念主要源于金融保险业的风险管理,所以他们认定风险就是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多采取购买保险等风险规避和风险消减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方法。

3.1.1 中国式风险的定义

为了理解中国式的项目风险管理,人们首先需要了解中国人对于风险的定义,具体如下。

1.中国式风险定义的文字描述

中国式风险是指:由于事情(或项目)及其所处环境和条件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在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无法控制其发展变化及影响,从而在事情的全过程中可能在某个时间出现风险,这些风险会导致事情的既定目标受到影响而出现人们意料之外的情况和后果,这包括会给事情的利益相关者带来风险损失或风险收益两方面的可能后果,以及由此可能引致的其他关联影响的后果。

2.中国式风险定义中的内涵

上述定义涉及四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风险是导致风险损失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其二是风险既有客观上环境与条件发展变化的原因,也有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性方面的原因;其三是风险是在事情的发展进程中(有预警信息风险)可能发生的,或者是在事情的某个时点上(无预警信息风险)突然发生的;其四是风险可能会具有某种关联影响,即触发其他风险及意外后果(多米诺效应)的特性。

3.中国式风险定义的要点

中国式风险定义中的要点为:所谓风险是指人们只知道一件事情(或称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可能会有多种结果,人们知道每一种结果的发生概率(即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每一种结果的情况,即知道是有利结果还是不利结果以及这些结果的价值大小,但是人们不能确定事情最终会出现哪一种结果。这就是风险事件与确定性事件和完全不确定性事件的区别,确定性事件人们知道只会有一个结果,完全不确定性事件人们不知道有多少种结果,也不知道每种风险事件结果的发生概率和价值大小。

3.1.2 中国式风险定义的描述模型

对于上述中国式风险定义的内涵,还可以使用工程语言和统计学的语言给出相应的描述模型。

1.中国式风险定义的逻辑模型

使用工程语言,上述中国式风险定义可用下面的公式给出其逻辑描述。

R=P×(L/G)

其中:R代表风险事件,P代表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L代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G代表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风险收益。

由该公式可知,中国式风险的定义认为,风险既可能带来风险损失,也可能带来风险收益。通常,一件事情的风险越大则意味着风险损失或收益就越大,所以中国人关于“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之说是成立的。

2.中国式风险定义的统计模型

使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的语言,上述中国式风险定义还可用下面的公式给出一个风险事件的期望值的表述,借此来描述一个风险事件的综合结果。如果一个风险事件的期望值为正,则表明该风险事件的综合结果是有利的,反之则表明该风险事件的综合结果是不利的。

其中:RE代表某风险事件的风险期望值,Pi代表该风险事件第i项发生损失的概率,Li代表该风险事件第i项可能的损失数值,Pj代表该风险事件第j项发生收益的概率,Gj代表该风险结果第j项可能的收益数值,i=1-n(即该风险事件多种后果中出现风险损失后果的个数),j=1-m(即该风险事件多种后果中出现风险收益后果的个数)。

3.中国式风险定义的统计模型示例

由逻辑模型公式可知,任何一个风险事件会有几种可能的后果,每种后果都有其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例如,一种新研发产品的上市销售情况就存在着销售风险,此时人们预测新产品的销售情况有三种可能:其一是销售“好”的情况,其可能性为50%,且会获得400万元的收益(可能的收益即风险收益);其二是销售“一般”的情况,其可能性为30%,且会获得10万元的收益;其三是销售“不好”的情况,其可能性为20%,且会造成500万元的损失(包括研发经费的损失)。这表明新产品上市销售会有三种可能的情况,此时人们为了分析和评估新产品上市销售的三种可能情况的综合结果,就需要将“好”的情况(400万元×50%=200万元),和“一般”的情况(10万元×30%=3万元),以及“不好”的情况(-500万元×20%=-100万元),进行汇总后得到+103万元的风险期望值,由于这个新产品销售的风险期望值为正,则说明这件事情是可行的。如果使用统计模型公式则有如下的表述。

RE=400×0.5+10×0.3-500×0.2

该公式也可以用作对于一件事情或项目整体风险期望值的计算,从而使用这个风险期望值的统计学描述模型,对于一件事情或项目的全过程中的所有风险期望值给出定量的描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风险期望值只是考虑了风险事件两个方面的信息,即风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以及风险后果的价值大小。但是一个风险事件还有其他方面的信息需要收集和掌握,这包括风险发生的时间、风险关联影响方面的信息(多米诺效应),以及风险预警信息或风险触发信号等一系列信息。由于只有风险后果的发生概率和价值大小这两方面的风险结果描述可以进行定量描述,所以统计模型公式将这二者放进统计学描述模型中去度量风险事件及其后果的期望值情况,以便人们可以按照风险期望值去分析如何应对风险事件(这方面内容将在后续章节中深入讨论)。

3.1.3 中国式风险定义的核心概念

上述中国式风险的定义中,涉及如下几个不同于西方风险概念的地方。

1.风险是会给事情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可能性

西方人对风险的定义是:风险就是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如西方学者罗森布鲁姆(Rosenbloom)[1]和克兰(Crane)[2]等人就持这种观点。但中国人的风险概念是风险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这就是中西方在风险或项目风险概念方面最大的不同之处。中国人的“富贵险中求”和“人无横财不富”等说法,都是指只有敢冒高风险才能获得高风险收益的道理。由此可见,中国式风险概念最大的独特之处就是中国人认为,风险具有风险损失和收益的两面性,而不是西方人说的风险只有损失的可能性。

2.风险的根源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

在西方人的风险概念中,认定风险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所导致的(即“某一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可能影响”)。但是中国人的风险概念认为形成风险的根源既有客观上事物及其环境和条件发展变化的原因,也有在主观上管理者对于事物及其环境与条件发展变化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不足的原因,所以导致出现风险有主客观两方面的根本原因。按照现代信息科学的理论:任何风险的客观根源是事物信息的不完备性,即客观情况使得人们缺少相关事物及其环境与条件发展变化的信息。此时人们需要对事物及其未来发展变化具有必要的预测和判断,即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使用已有信息和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去做出对于各种可能项目后果的合理推断或假设,并据此去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所以中国人认为缺乏信息是风险存在的客观原因,人们的认知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局限性是导致风险存在的主观原因。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应对风险的关键

中国人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的就是不管引发风险的客观因素如何,人们都应该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做好风险的应对。中国人认为管理者就应该假设出风险事件的各种结果,准备各种结果的应对措施或应对预案,以便待事物信息进一步完备后去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既定应对预案,从而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应对风险的各种情况。诸葛亮的传奇故事就是中国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开展风险应对的例证。诸葛亮每次派兵去打仗之前会先给带兵的将领们几个锦囊,并告知他们应在何时和何种情况下打开哪个锦囊,然后使用锦囊中的妙计去战胜敌人。实际上,诸葛亮的这些锦囊妙计就是他假设了打仗会有几种可能的风险情况,每个锦囊是针对一种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所制定的风险应对预案,而究竟需要使用哪个锦囊则需要将领根据打仗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去确定。这就是古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讲的意思,管理者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开展风险应对,这也是中西方在风险认识和概念方面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

4.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西方人认为,“风险是指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或“风险就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事物的不确定性与事物的风险性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把事物的不确定性同由此导致的事物风险性的因果关系混淆或颠倒了。中国人的风险概念认为,事物及其所处环境和条件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事物出现不同的可能风险后果。这表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导致事物风险性后果的原因,而事物的风险性是事物不确定性所造成的结果,所以这二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按照信息科学的理论,事物的不确定性是由于缺乏事物的信息造成的(注意:既不是一点信息没有,也不是有完备的信息),由此使得人们只知道事物有几种可能的后果,但是人们不知道哪种后果会确切地发生,而只知道每种可能后果的发生概率。

5.风险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反映

中国人认为,人们对于一件事情的认识是有阶段性的,随着事情的发展,人们才能够不断深入地去认识事情中所包含的风险,即人们在事物的某个阶段虽然对事物已经有了充足的认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事物及其环境发展变化导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时了”或“不足了”。如前所述,《道德经》中“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常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也是这个道理,这表明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及其计划安排,实际上总是赶不上事物及其环境与条件的发展变化。西方直到20世纪60年代信息科学发展之后才认识到这一点,即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三种状态,分别是拥有完备性信息、拥有不完备性信息和完全没有信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