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发展历程

法国核电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根据工业独立和法国技术发展的整体目标,提出了各种反应堆设计方案(主要是天然铀石墨气冷反应堆和快速增殖反应堆)。但是,法国还与比利时财团共同建造了压水反应堆(PWR)机组(Chooz-A),并在布列塔尼(Brennilis)建设了一座重水反应堆。20世纪60年代后期,核电行业的国际发展让法国核电行业认识到,法国的核电站技术无法与日渐发展的轻水堆(LWR)技术竞争。1969年,法国核电行业决定按许可方式建设LWR,同时对国内核电行业重组以提高国际竞争力。随后,法国政府制定建设计划,每年建设1座或2座PWR。

第二阶段(1974—1981年),用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改进的一项设计来制定新的法国标准。当时,核计划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而加速实施,法国核电机组容量从900MW提高到1300MW,随后提高到1450MW。法国以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最初建立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制定并实施了一个强大的国内燃料循环产业计划。

第三阶段(1981—2000年),Framatome终止了西屋电气的许可,并就新协议进行了谈判,为国内核电行业提供更大的自主权。Framatome在反应堆运行和维护服务方面开发了广泛的维护专业知识和能力。法国根据低于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国家电力供应系统频繁出现的产能过剩情况调整了其能源政策。完成1450MW N4型号的研发,对法国核电机型研发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四阶段(2000年以后),Framatome将其核电部分与西门子(德国)合并。这促成Framatome Advanced Nuclear Power的创立,它随后与阿海珐集团合并,并命名为阿海珐核能公司(AREVA NP);其股份由阿海珐(66%)和西门子(34%)持有。2000—2010年,分别在Olkiluoto(芬兰)、台山(中国)和Flamanville(法国)建设了4座1600MW压水堆(EPRs)。

2015年6月,法国做出关键决定,给法国核电工业带来新的动能:法国电力集团(EDF)和阿海珐通过一家专业公司联手设计反应堆,EDF成为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燃料循环将成为阿海珐的主要业务;阿海珐将由法国政府进行资本重组;推出一项严格的绩效计划,更好地管理公司和员工。

2017年1月,欧盟委员会批准了法国政府提出的对于AREVA NewCo的资本重组,以及2017年5月EDF对于AREVA NP的接管。

2017年7月,法国政府完成了20亿欧元额外AREVA SA股份的购买,以及另外25亿欧元NewCo(该公司的燃料循环业务)股份的购买。New NP(阿海珐反应堆业务)的控制权被出售给EDF。

2017年12月,EDF成为New NP的主要股东,持有75.5%的股份,三菱重工(MHI)和Assystem分别持有19.5%和5%的股份。2018年1月,New NP宣布正式将名称改回Framatome(法国反应堆公司在2001年与Cogema合并前使用的名称)。

2018年1月,NewCo更名为Orano。2018年2月,MHI和Japan Nuclear Fuel Ltd(JNFL)正式成为Orano的股东(各持有5%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