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何公益?

当我们提出为什么要做公益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有人说,我觉得穷人的生活太艰苦,我有义务帮助他们。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当遇到一个因为没有钱而无法就医或因为没有钱而无法上学的情况时,多数人都会慷慨激昂、正气凛然,这说明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内生化”的爱心,因为在面对那些生活艰辛群体的时候,当我们的生活状况远远优于他们,这种爱心释放不需要太多的游说和说服。这种爱心释放显示了我们人类社会在面对不平等方面具有的一种内在机制,这也可能常常被很多学者作为“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依据。慈善与公益是在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克服社会不平等的一个自发、内在的矫正机制。从孔子到亚里士多德,中外几乎所有圣贤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都高度一致。慈善公益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实践,是跨越文化、宗教和国家普遍性的社会实践。我认为,无论是传统的慈善还是现代的公益,都是基于社会的不平等而逐渐形成的。

与此同时,慈善与公益又是一个不完全自发的社会行为,也就是说,尽管人类都心存爱心,但这并不必然会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慈善与公益需要呈现它们存在的价值,社会大众需要真正能够受益于慈善公益的活动。我们不能仅仅把慈善和公益看作是一种道德义务,要求社会成员去履行,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激励。当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公益,这个社会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公益社会。慈善和公益起源于我们对不平等问题的关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公益的元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通过公益来缓解这种不平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恰恰是社会不平等产生的根源,这在现代社会尤为突出。公益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公益自身,还涉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公益是一个夹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特殊部门。这就需要公益能够游刃有余地穿行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这是公益,尤其是中国公益面临的最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