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校説明

《黄元御醫集》共十一種,清代黄元御撰,今分六個分册出版。本書爲第五分册,收載有《四聖心源》《四聖懸樞》兩種。

《四聖心源》是論述内外感傷之作。《四聖懸樞》是論述温、疫、痘、疹之作。以上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著録之《黄元御醫書十一種》之七、八也。

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聖,立診法而傳醫藥,萬世之師也。魏晉以來,下逮明清,賢哲輩出,杏林昌茂。師聖訓而法準繩,參己驗而創新義。其治疾也,每有覆杯而愈之效,其撰著也,探微抉奥,佳惠無窮。遂使華夏人丁興旺,歷數千載而益昌盛。然著述日繁,亦有悖醫理,不足爲訓者。而愚者習用,於醫無補,於民無益。黄氏爲薪傳四聖偉業,正本清源,乃於研習四聖典籍深得其精藴,旁概百氏,臨證心得殷實之時,於乾隆十八年癸酉(公元一七五三年),述内外百病,原始要終,分作十卷,勒成一部,名之曰《四聖心源》。是書首論陰陽五行、藏府經脈、氣血營衛、精神形骸、六氣脈法等基礎理論,繼述内、婦、瘡瘍、七竅諸科雜病之原始要終,理法方藥齊備,薪傳四聖微旨,探奇抉奥,内容宏富。

温病祖述於《内》《難》《傷寒》,而未及方藥,疫病、痘、疹,四聖無傳。黄氏鑑於後世醫家混熱病於傷寒,遂使温病之義,長訛於百代。而痘病無《經》可循,乃家自爲法,其論每多雜亂而無章,其藥每多孟浪而不精。爲正錯訛而惠將來,乃於研習四聖典籍有成之際,參以魏晉以來前哲之論,於乾隆十八年癸酉,撰《四聖懸樞》五卷。前四卷分别論述温病、疫病、痘病、疹病之原始要終,以六經辨治,所擬諸方,均宗四聖之旨。卷五伊公四問,辨難前四卷所未詳者,以圓其説。其文探索奥,發四聖之微藴,前哲之精言,參以己之臨證經驗,條分縷析,前後融貫,獨俱特色。

傳世之《四聖心源》刻本較多,舉凡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公元一八四二年)丹徒趙克宣(竹坪)、趙克宜(小樓)昆仲校刻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一八三二年)陽湖張琦(翰風)刻本(以下簡稱趙本),咸豐十一年辛酉(公元一八六一年)長沙徐受衡(樹銘)於福州刻本(以下簡稱閩本),同治七年戊辰(公元一八六八年)江夏彭器之(崧毓)於成都刻本(以下簡稱蜀本),同治八年己巳(公元一八六九年)長沙黄濟於重慶刻本(以下簡稱渝本),光緒二十年甲午(公元一八九四年)上海圖書集成印書局排印本(以下簡稱集成本),民國二十四年(公元一九三五年)上海錦章書局石印本(以下簡稱石印本)等。其中以趙本最爲精善。

《四聖懸樞》刻本有咸豐十一年辛酉長沙徐受衡(樹銘)於福州刻本(簡稱閩本),同治七年戊辰江夏彭器之(崧毓)於成都刻本(簡稱蜀本),光緒二十年甲午上海圖書集成印書局排印本(簡稱集成本)等。其中以閩本最佳。

此次點校,《四聖心源》以趙本爲底本,其内容不删節(後附之《莊氏慈幼二書》例外),不改編,並補入徐受衡昌邑黄先生醫書八種序、楊希閔(鐵傭)黄先生醫書八種後跋、彭器之重刻黄氏醫書序、完顔崇實黄氏遺書序、顧復初重刻黄氏遺書序、歐陽兆熊序、黄濟序等,以資識其精藴,考究版本。以閩本、蜀本爲主校本。以集成本、石印本爲旁校本。以《重廣補注黄帝内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一九五六年據唐代王冰注,宋代林億等校,明代顧從德翻宋刻本影印本)、《靈樞經》(人民衛生出版社一九五六年據明趙府居敬堂刻本影印本)、《難經集註》(吴人吕廣等註,明代王九思等輯,商務印書館一九五五年版)、《傷寒論》(人民衛生出版社一九五七年據明代趙開美翻宋版影印本)、《金匱要略方論》(人民衛生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影印之明代趙開美刻本、清康熙六十年辛丑寶綸堂刻本)及黄氏之其他醫籍爲他校本。《四聖懸樞》以閩本爲底本,其内容不删節,不改編。以蜀本爲主校本。旁校本、他校本與《四聖心源》所用諸本相同。

以上二書,這次整理除標點外,校勘以對校、本校、他校爲主,酌情運用理校,兼以必要的訓詁。具體問題的處理,見以下各點。

(一)底本中確係明顯之錯字、别字、訛字,或筆畫小誤者,如已巳不分、日月混淆等,均予逕改,不出校記。

(二)如係底本錯訛脱衍,則據校本改正或增删,並出校注明。

(三)底本與校本不一,難予肯定何者爲是者,原文不動,出校注明。

(四)書中引録他書之文獻,黄氏多有删節,或縮寫改動,但均不失原意,故置之不論,以保持本書原貌。

(五)書中文義古奥難明之字、詞等,出注訓釋。

(六)凡屬難字、僻字、異讀字,黄氏未注音者,均予注音。注音採用直音法,即漢語拼音加同音字。

(七)凡屬古體字、俗字、一般避諱字(如玄、厯、、邱等),均予逕改,不出注或首見出注。

(八)凡屬通假字,一般不改動,首見出注釋明。

(九)生僻、難明之成語、典故,出注説明其出處。

(十)以上二書目録,有錯訛者,均據正文做了訂正。

西安市中醫醫院 麻瑞亭 主校

孫洽熙 徐淑鳳 蕭芳琴 點校

一九八七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