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乏 力

乏力(fatigue)是患者常见就诊主诉之一,是主观疲劳无力的一种表现,而非特异性症状,生理及病理情况均可引起乏力。生理情况下的乏力,常在充分休息或改变高强度生活方式后缓解,而病理性乏力则需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

【病因】

1.生理性

高强度脑力或体力劳动、嗜酒、应激状态、妊娠及其他。

2.病理性
(1)药物性:

镇静安眠药、抗抑郁类药、解热镇痛类药、重金属中毒、农药中毒及其他药物等。许多药物都可使患者出现乏力症状,一些药物的撤药反应亦可导致乏力发生。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史,便可明确患者乏力原因。此外,对从事毒物接触等特殊工种者,需仔细询问其工作环境及毒物防护情况,完善相关毒物检测。

(2)精神类疾病:

抑郁症、焦虑状态、神经性厌食、贪食综合征等精神类疾病,常常以乏力为首发症状,需结合患者其他临床表现鉴别。

(3)器质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所致的急慢性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各型白血病、白细胞减少或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等。

4)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椎动脉供血不足、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

5)呼吸系统疾病: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

6)泌尿系统疾病:各型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功能衰竭等。

7)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等。

8)恶性肿瘤。

【诊断要点】

乏力是临床常见表现之一,其诊断主要靠详尽的病史采集、全面查体及依据病史选择适宜辅助检查等。

在诊断思路上,首先需鉴别生理性及病理性乏力,同时需要除外精神心理疾病及药物所致的乏力,最后考虑器质性疾病可能。

病史采集方面,需要详细了解患者乏力诱发因素、持续时间,与患者工作生活是否相关,既往疾病及特殊用药史。

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对患者病史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心动图、胸部X线片、病毒学或细菌学检查等指标。

根据初步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完善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骨髓穿刺术、超声、磁共振等针对性检查协助明确病因。

【鉴别诊断】

乏力的病因众多,首先需鉴别生理性及病理性乏力,同时需要除外精神心理疾病及药物所致的乏力,最后考虑器质性疾病可能。器质性疾病所致乏力可分为以下几类:

1.感染性疾病

急慢性感染的患者可有不同程度乏力表现,且常同时伴有发热、血象升高等感染表现。对于感染灶隐匿的慢性感染患者,患者常以乏力为临床首要表现。

2.血液系统疾病

贫血是乏力常见原因之一。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均可导致贫血,故明确贫血原因非常重要。实验室检查,如血象以及骨髓穿刺检查等可协助明确病因。

3.心血管系统疾病

患者的临床表现除乏力外,还常常伴有胸闷、喘憋、活动受限、下肢水肿等表现,可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明确病因。

4.神经系统疾病

脑出血、椎动脉供血不足、帕金森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乏力,同时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可资鉴别。

5.呼吸系统疾病

因肺组织弹性回缩力下降,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有呼吸困难、胸闷、发绀等呼吸系统症状,同时伴有不同程度乏力表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因夜间睡眠质量差,醒来常有乏力、头痛、嗜睡等表现。

6.泌尿系统疾病

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可仅表现为乏力、食欲缺乏等非特异性表现,随原发疾病进展,患者可逐渐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腰痛等原发肾脏疾病表现。

7.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1)腺垂体功能减退:

腺垂体功能减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肾上腺轴、甲状腺轴及性腺轴等功能低下,出现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女性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又称Sheehan综合征,患者常有产后大出血、产后停经无乳等病史。患者临床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及相关靶腺功能低下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血液中各类垂体前叶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等均有不同程度低下,垂体磁共振有助于诊断。

(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不足而导致临床出现乏力、畏寒、嗜睡、水肿、记忆力减退等表现。乏力可为患者早期唯一主诉。实验室及甲状腺超声可资鉴别。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常有多尿、口干、多饮、多食、消瘦及疲乏等临床表现,但多数患者常以乏力为首发症状就诊,口服糖耐量试验可明确诊断。

(4)恶性肿瘤:

患者常以乏力、消瘦、食欲减退为前期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表现出原发肿瘤相关表现,需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相关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部位。

【病情判断】

依据乏力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详见表2-1。

表2-1 乏力分级

轻度乏力在休息后常可缓解,若患者乏力症状通过休息不能缓解或乏力程度较重,需及时于医院就诊,除外器质性疾病可能。对于重度乏力患者,经采集病史,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初步检查结果,若考虑乏力与严重器质性疾病相关,需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以免延误病情。

【治疗】

1.依据病史,明确病因。

2.依据病因进行治疗 生理性病因所致乏力,需调整生活节奏,去除相关诱因;器质性疾病所致乏力,需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原发性疾病的相关治疗。

【预防保健】

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保持良好生活工作心态,劳逸结合,若调整生活节奏不能改善乏力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除外器质性疾病可能。

(高 岩 郑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