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胎心血管病学
- 侯明晓 林建华 王军主编
- 1451字
- 2021-12-18 02:06:43
前 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决策。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提出将这一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统筹应对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人均预期寿命是世界卫生组织衡量国民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的三大综合指标,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进的全民健康事业。“健康中国2030”的核心指标和预期目标中提到:到2030年,将孕产妇死亡率降至7.7/10万,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6.8‰。
妊娠合并心血管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死因之一,且病死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占孕产妇死亡非产科因素的第一位。随着心血管病诊治技术的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女性患者能够很好地存活,而这部分患者达到了生育年龄后,其妊娠和分娩问题就为医学界带来了新的挑战。先天性心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在新生儿主要出生缺陷中占近1/3,是导致围产儿和5岁以下儿童非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产前诊断和胎儿医学的发展,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病的诊断率正在逐年上升,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成为医学界新的关注点。
目前,国内现有的母胎心血管病相关医学专著仅有高大中和陈庆伟教授在2001年出版的《妊娠心脏病学》,以及吴沃栋、黄艳仪、陈次滨教授在2017年出版的《心脏病与妊娠》。美国和欧洲的专家在近十年也分别再版了相关的专著。近十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数据收集、处理更加简便快捷,新的证据不断呈现,很多观念不断更新,新问题也在不断涌现,亟需新的解决方案。从我国国情和医疗诊治水平现实出发,《母胎心血管病学》云集国内心血管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超声影像科及遗传咨询等多学科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数十载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详尽剖析孕产期母胎心血管病的病理生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对母胎心血管病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对是否适合妊娠、何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方式、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等进行科学分析,为临床选择提供最佳诊疗策略,指导临床实践。在最大限度保障母亲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及死亡率,进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本书共41章,内容编排分为母体心血管病、胎儿心血管病及母胎心血管病多学科一体化管理三大部分,融入多学科协作的理念,每一部分均由多学科专家联合编撰,系统地对母体、胎儿心血管病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也提出了一些国内外关于母胎心血管病诊治的新观点、指南及专家共识,目的是让大家在阅读时能更清晰、快速地掌握要点。各位编者结合自身学科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遇到的临床难题,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并结合自身经验,汇编成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而这些问题目前在教科书、工具书甚至是医学文献中常难以找到恰当、全面的答案。希望本书能对面对此类患者的临床一线工作者在处理母胎心血管病相关问题时有所裨益,也希望本书能对临床医学生、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全体编者及其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诚挚谢意!所有编者从临床实践出发,尽力使编写内容满足临床医生的实际需要,但仍有可能难以涵盖所有问题。本书出版之际,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吝赐教,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renweifuer@pmph.com,或扫描封底二维码,关注“人卫妇产科学”,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批评指正,以期再版修订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侯明晓 林建华 王军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