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78例临床报告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系由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所致,属中医胃脘痛范畴。该类病证不但缠绵难愈,而且少数病例会发生癌变。笔者对该病的治疗,潜心研究30余年,颇有体会。现对近几年经胃炎灵治疗而资料完整的178例CAG临床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按1982年10月全国慢性胃炎诊治问题座谈会拟定的有关CAG的胃镜、病理诊断标准。本组178例全部经纤维胃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本组178例,其中男97例,女81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47.2岁。病程3个月~19年,平均6.8年。主要症状与体征:胃脘痛176例(98.33%),胃脘胀159例(89.33%),嗳气162例(91.1%),纳呆147例(82.58%),大便改变138例(77.53%),舌质淡红133例(74.8%),舌质红21例(11.8%),舌质紫黯或有瘀斑24例(13.48%),舌苔薄白62例(34.82%),舌苔白腻97例(54.49%),舌苔黄19例(10.69%)。
(二)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健脾益胃、祛瘀通络、升清降浊。
基本方药:
胃炎灵(自拟方)药物组成:
黄芪、白术、公英各20g,厚朴、法半夏、玄胡索各15g,莪术10g,升麻、柴胡、木香(后下)、陈皮各6g,炙甘草3g。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内服。6个月为1疗程。
加减法:
胃阴虚则去黄芪、白术,加太子参、怀山药各20g;肝气犯胃则加柴胡、枳壳各12g;大便干结则加白芍20g、枳实15g、大黄6~10g;纳呆则加山楂20g,内金15g。
(三)疗效标准
参照1989年7月辽宁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和河北中医学院萎缩性胃炎研究协作会议拟定的标准判定疗效。
治愈:
临床主要症状中胃脘痛、胃脘胀消失,食欲增加,嗳气基本消失,大便正常,若在饮食不节时出现不适,经调治后很快消失;纤维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活检显示窦部和胃体部胃黏膜萎缩改变消失,同时伴有肠上皮化生改变也消失,胃液分析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者。
显效:
胃脘痛、胃脘胀消失或减轻,纳呆、嗳气、大便改变中有两个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的萎缩程度明显好转,萎缩范围明显缩小,或两项同时减轻者;胃液分析各项指标虽未恢复正常,但有改善者。
好转:
主要症状减轻,胃镜检查的胃黏膜病理活检显示胃黏膜萎缩程度或肠上皮化生程度中的某一项减轻,胃液分析显示胃酸有所上升者。
无效:
临床症状无减轻,胃镜检查和胃黏膜萎缩程度和逆转均无变化或者有部分加重,胃液分析各项指标未见好转或加重者。
(四)治疗结果
1.症状改变
表2-1示,经服胃炎灵6个月后对改善CAG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178例患者获治愈120例(67.4%),显效38例(21.3%),好转9例(5.1%),无效11例(6.2%),总有效率93.8%。
表2-1 178例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情况
2.胃黏膜改变
治疗前178例胃黏膜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治疗后胃黏膜萎缩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肠上皮化生也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以上治疗前后比较的结果表明:胃炎灵不仅能促使胃黏膜萎缩逆转,而且能使肠上皮化生减轻以至消除。
(五)典型病例
张某,女,46岁,工人。1991年6月15日初诊。胃脘痛病史15年,屡经中西药治疗,终未治愈。近3年胃痛发作较频,失去治疗信心,疑为癌变。分别于1987年3月和1990年5月在某市人民医院经胃镜和病理活检诊断为CAG(中度)合并肠上皮化生。刻诊:胃脘胀痛,嗳气频作,纳呆,神疲乏力,大便烂而少量,苔白腻,舌质淡红而黯,舌边有瘀斑,脉弦细。辨证为脾胃虚弱、湿瘀内蕴、胃络瘀阻、升降失职。治以健脾益胃、祛湿化瘀、升清降浊。用胃炎灵加减,处方:黄芪、白术、山楂各20g,厚朴、法半夏、玄胡索各15g,莪术10g,木香(后下)、陈皮各6g,炙甘草3g。每天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二诊:
1991年7月4日。服上方15剂后胃脘胀痛诸症明显减轻,纳食增加,药已中病,宗上法增损或增苍术燥湿醒胃,或益肉桂、良姜之属温中散寒,或加左金丸降逆化浊,或合香砂六君子汤、黄芪建中汤之辈调治半年。胃脘胀痛诸症悉除,体重由48kg增至54kg。1992年2月在某市人民医院经纤维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已消除。继以胃炎灵全方研成细末,每次6g,用温开水调服,每天3次。服3个月后,于1992年5月28日在某市人民医院再次经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未见异常。随访年余,一切正常。
(六)探讨
CAG病情缠绵,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是难治性疾病之一。该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有关报道CAG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胃癌的发生率为9%~10%。而笔者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证论治为核心、西医学客观检查为依据,对CAG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进行深入的探讨,对CAG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临床疗效。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治疗可以将CAG病情逆转,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CAG的优势,表明中医对CAG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CAG的治则: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是制定治则的根据,治则是选方遣药的准绳。根据CAG的病因病机,其基本治则是:健脾益胃、祛瘀通络、升清降浊。从而对CAG的辨证能执简驭繁,论治切中病机而获得理想的疗效,对CAG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与分型论治比较,后者只是辨证的一种思维框架,难以抓住在疾病中起主导作用的病机,影响疗效的提高。前者从疾病的主要病机出发,使治疗切中疾病的本质,从而提高疗效。
胃炎灵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胃炎灵是笔者通过对CAG近30年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了该病的病机,明确了对该病的治则,通过对大量病人的治疗观察,经临床反复筛选,总结出的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处方。方中以黄芪、白术、炙甘草健脾益胃;厚朴、半夏祛湿化痰,配升麻、柴胡以升清降浊;玄胡索、莪术祛瘀通络;公英既能苦味健胃,又能抑制幽门螺杆菌。临床研究证实,胃炎灵不但能明显改善CAG的临床症状,而且能使萎缩的胃粘膜逆转,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在西药对该病缺乏特效治疗,许多治疗方法主要限于支持疗法、对症疗法和防治结合的方法等。该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根据有关报道其在我国的癌变率为2.5%左右,严重地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积极探索中医中药疗法,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展示出广阔的前景。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说过:“余谓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对于有确实疗效的专病专方,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对胃炎灵治疗CAG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