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藏象学说为核心对抗衰老的学术思想

中医学把保健延年的方法称为养生之道,并以其完整的理论为指导,极其宝贵的经验为内涵。我试以藏象学说为核心,做一肤浅的探讨。
(一)衰老与抗衰老的概念
衰老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衰老,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属正常的生理现象;一种是病态性的早衰过程。在一般情况下,人都是生理性衰老。衰老是十分复杂的综合过程,不能认为是一种原因造成的。在这里,机体的老化并不是由于相对健康的机体的各种功能逐渐衰退造成的,而是由于个别脏腑和组织发生了病变而逐渐衰退造成的。正如著名的俄国生物学家麦奇尼科夫在«乐观主义练习曲»一书中确认,衰老是机体受某些特殊毒素的作用而慢性中毒的结果。
既然如此,抗衰老也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抗衰老的根本是避免机体受某些特殊毒素的作用,不使脏腑和组织发生病态的变化而保持正常的功能,从而延缓衰老的进程,使人们尽量接近人类的自然寿命。«仙经»中指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就是保健延年的积极态度。
(二)调理脏腑功能在抗衰老中的作用
脏腑的功能活动,是生命的重要标志。人体健康与长寿,取决于脏腑保持正常的功能。这一正常功能的维持,有如要使机器保持正常运转,则要不断维修,需要进行调理,这是抗衰老的关键。
1.调理心肝两脏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形神合一”。异常的七情变化,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则可以致命。这说明人的精神状态是和身体健康状态直接相联系的。在五脏中,对七情起主导作用的是心与肝两脏。心主血脉,藏神,是生命之根,主宰人体的精神活动。若心脏功能失常,则精神情志活动紊乱。若不能及时纠正,将导致精神颓败,血脉痹阻,使人短命夭亡,如«黄帝内经»中指出:“心者,君主之官也……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正说明了维护心脏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是抗衰老的最根本保证。否则,短命夭亡,抗衰老也成了空话。肝藏血,为人体调节血量的重要器官。肝气急而易亢,若肝气太亢,则会使人善怒;反之,肝气不足而失其刚强之性,则使人恐惧胆怯。正如«黄帝内经»中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怒伤肝”“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临床中经常可以看到,发怒可使血压明显升高,甚则可导致卒中。值得提及的是,不少人在更年期,在阴亏的基础上,容易出现肝阳上亢,阴阳失衡,多个脏腑功能紊乱的表现。这时,及时进行正确的调治十分重要,可使失衡的脏腑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否则,可招致脏腑功能紊乱,形成恶性循环,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调理心肝两脏的功能,是调摄精神情志的中心环节,是保持精神豁达,情绪乐观,达到抗衰老目的的重要方法。
人们生活在极其复杂和变化万千的社会中,随时随地都被某种情绪所感染、支配。要保持健康的精神,就应铭记宋代周守忠在«养生类纂»中指出的“知名利之败身,故割情而去欲……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这样,就可达到«元气论»中所说:“调理、爱惜、保重,使荣卫周流、神气不竭,可与天地同寿矣。”
举一病例说明。张某,男,55岁,1975年8月15日初诊。眩晕、心悸2年。经某医院诊断为:①冠心病;②高血压。屡服西药,获效甚微。刻诊:头晕目眩,心悸心烦,失眠梦多,情绪易于激动,苔薄黄,舌边尖红,脉弦细数。测血压24/14kPa(180/105mmHg),心电图检查提示:冠心病。证属心肝两虚,阴虚阳亢,内扰心神。治以育阴潜阳,养心安神。生地、生牡蛎、珍珠母各30g,太子参、白芍各20g,麦冬、枣仁、牛膝、夏枯草各15g,五味子10g。嘱患者调摄精神,舒畅情志,每天早晚做气功等锻炼,上方入出共服60余剂,眩晕解,睡眠佳,未见心悸,血压19/11.3kPa(142/85mmHg)。以后定期复查,一切正常,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后追踪,现年70余岁,身体健康,尚能踏单车10余里路,毫无不适。
2.调理脾胃,旺盛代谢功能,有助抗衰老
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能保持脾胃正常的运化、升清降浊功能,就能源源不绝地供给机体脏腑、器官和组织所必需的营养,同时排出有害的代谢产物,避免机体受某些特殊毒素的作用而慢性中毒。临床证实,调理脾胃不仅能防治消化系统疾病,而且能防治多个系统、多个脏腑器官的疾病,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对抗衰老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正是对调理脾胃重要性的高度概括。例如:通过健脾,培土生金,改善肺功能,对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有相得益彰的效果。“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在防治肝脏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和多种老年病,究其根源,都是机体代谢功能紊乱的结果。不少病例通过调理脾胃,恢复脾胃的运化及升清降浊的功能,收到满意的效果。这种“治中央,实四旁”(注:四旁指四脏)的方法对防治老年病和抗衰老起着积极的作用。
举一病例说明。李某,女,49岁,1985年3月20日初诊。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3年。刻诊: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纳食乏味,肥胖便溏,苔白腻,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缓无力。证属脾虚失运,痰湿内蕴。治以健脾醒胃,祛湿化痰:茯苓30g,山楂、黄芪各20g,苍术、白术、泽泻、半夏、草豆蔻各15g,干姜、苏叶、橘红各10g,炙甘草6g,田七末2g(冲服)。每天1剂,调治3个月,诸证俱减。再以上方增损,每周服4剂,调治3个月,体力倍增,上症如失,纳食增加,但体重反由治疗前的68kg,降至62kg。经多次复查血脂三项,均在正常范围。检查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明显改善。
3.调理肾脏延缓衰老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五脏之本。与人的生长老病都有密切联系。«黄帝内经»中指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正是用肾功能来衡量人的生、长、壮、老。临床所见,早衰的最突出表现,首先是肾功能的衰退。«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了肾所藏的真阴,是人身元气的基本物质,具有抗病能力。由此可知。精强则生命力强,能适应气候的变化,能抵抗邪气的侵袭;精虚则生命力减弱,抵抗外邪的能力也减退,而诸病萌生。由此可见调理肾脏在抗衰老中的重要地位。在临床上对不少早衰的患者的治疗,正是抓住调理肾功能这点,使其焕发出青春。正如«三元延寿参赞书•仙书»指出:“阴阳之道,精液为宝,谨而守之,后天而老。”
举一病例说明。朱某,男,45岁,1984年9月12日初诊。患性功能减退2年,屡治罔效。刻诊:精神萎靡,头晕腰酸,阳痿早泄,苔薄白,舌质淡红,脉微细。证属肾气虚,治以补益肾气:熟地、怀山药、黄精各20g,杜仲、杞子、蛇床子、巴戟各15g,五味子10g,肉桂3g,用上方益损调治2月余,2年顽疾已告痊愈。经追踪患者虽年过半百,但精神体力仍胜治疗前。此例正说明调理肾功能,可达到防治早衰的目的。健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意愿,若能养生有术,延缓衰老的进程,就要遵循«黄帝内经»所教诲:“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