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细胞与组织病理诊断学
- 卢兴国 叶向军 徐根波
- 2705字
- 2021-12-18 02:59:12
第七节 不同信息互补的整合诊断学时代
每一种实验室诊断方法都不是完美的,不论是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组织病理学还是现代的流式免疫表型检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技术,都是如此。所以恰当地结合其他方法或信息加以优化组合,即(多学科信息)整合诊断学已经成为疾病(血液肿瘤)诊断的主流。
根据目前的认知,形态学始终是重要的和基础的,依然是定义特征性并构成疾病分类的基石。但需要认识到这一形态学已经不是单一的骨髓涂片形态学和/或外周血片形态学,需要前进。2008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报告的骨髓标本和报告标准化指南中,强调完整的形态学诊断常常需要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包括细胞化学染色),有时还需要与血片的综合检查;同时强调当骨髓穿刺因干抽等不成功时,应做骨髓印片细胞学检查。2008年,在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提到Burkitt淋巴瘤用组织印片细胞学检查的意义,并在该书序言中强调形态学诊断的重要性,在2017年更新分类中还强调了原始细胞计数的标准性,2010年的欧洲白血病网(European LeukemiaNet, ELN)共识血细胞形态学的观点也是如此。我们在长期的形态学诊断实践中,发现消除一些方法不足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几种检查在同一实验室进行优化的互补检查,于2002年(卢兴国主编«现代血液形态学理论与实践»第一章现代血液形态学的新认识)和2003年(卢兴国.完善血液形态学诊断的新模式,实用医技杂志),正式提出比较完善的形态学诊断新模式——四片联检的形态学整合诊断。四片,即由血片、骨髓涂片、骨髓印片和骨髓切片组成,包括细胞化学染色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也可以细分为六个项目的检验诊断与评价(图1-8)。这属于同学科同层次或同一层面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化整合。郑州大学岳保红教授在2017年2月21日全国形态学诊断学术交流群上的一篇题为“看一看国外的骨髓形态学报告单”中所介绍的“国外骨髓细胞形态学概念比较大,送来的标本包括骨髓穿刺涂片、离心涂片、骨髓活检切片、骨髓印片,细胞化学和组织免疫化学染色、有时还有骨髓液凝块,一般还会同时送来血涂片。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全方位的观察、分析造血组织才能比较彻底了解造血组织发生了什么问题。就像要了解一个箱子,不仅要看看箱子的外面,还要看看里面、要反反复复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去分析”。
图1-8 四片联检整合诊断的组成
四片联检进一步提供的简便、快速、可靠的诊断信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通常情况下,依然作为血液病诊断的基础,而疾病精细的或特定的类型诊断往往需要与现代技术进行整合。在造血和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中,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技术是补充、整合细胞学、病理学以及流式免疫表型诊断不足的两个重要方面。
WHO(2001,2008)认为免疫表型、遗传学表型和基因表型特征则是定义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细分特定类型(包括新类型)的确诊方法,是提供分子靶向治疗和更好地预测预后的依据。这是新的检查方法,尤其是分子(基因)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参考常规项目的原因。但是,这些方法也有长处与不足,还有各自学科的框定与特色,在不同疾病中显现各种方法特征的重要性也各不相同。故从整体看,不存在定义与诊断全部疾病的金标准,这就是我们在2005年提出将临床信息与所需的现有实验检查整合进行诊断并称为多学科信息整合诊断模式(图1-9)的缘由。
早在1986年和1988年,美国、法国、英国的Bennett、Bergce和Catovsky等七个国家14位专家组成形态学(morphologic, M),免疫学(immunologic, I)和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 C)国际协作组(简称MIC协作组),即在FAB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基础上提出MIC三者互补的分类诊断。MIC分类仍将AML按FAB分为M1~M7,另增加伴有其他细胞增多(如嗜碱性粒细胞)的M2等,确认与形态学相关的染色体异常10种类型(表1-8),与形态学无关的10种染色体异常类型。后10种染色体异常类型分别为+8,-7,7q-,5q-,-Y,+21,9q-,i(17q),20q-和+22。
图1-9 造血和淋巴组织疾病的诊断方法及其整合诊断
表1-8 AML的MIC分类(形态学相关染色体异常10型)
∗在原始细胞及成熟的粒细胞中可见嗜碱性颗粒
随之,MIC分类将ALL分为T系ALL(T lineage acute lymphoid leukemias, T-ALL)和B系ALL(B lineage acute lymphoid leukemias, B-ALL)两大类若干亚型。概述B系ALL和T系ALL的MIC分类见表1-9和表1-10。
1987年Bennett等又提出MDS的MIC分型,确立了细胞遗传学在血液肿瘤诊断和分类中的地位。白血病染色体畸变的发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还具有临床和生物学意义,如急性白血病最初的核型异常经治疗后完全消失,而完全缓解后原有的异常核型重又出现,则提示白血病复发;在病情中除了原有异常外,又增添了新的异常染色体,则提示发生了克隆性核型的演变,通常意味着疾病的进展和严重性。细胞遗传学检查又是分子遗传学和分子学研究的前提,染色体易位断裂点的克隆导致一系列与白血病有关的重要基因被相继发现,确立了结合分子学的MICM方法进行诊断和分类。
表1-9 B系ALL的MIC分类
表1-10 T系ALL的MIC分类
从血液肿瘤的广度和深度看,MICM分型也有一些不足,随后被更为完善的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所覆盖(1999)。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迈入肿瘤分子血液学时代,应用分子学的思维和技术,提供人们进一步认识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子病理及其诊断(表1-6),可以评估患者预后,还进一步影响临床的治疗手段——分子靶向疗法和个体化医疗等多个领域。
WHO分类是一种多参数的整合分类和整合诊断。正如第4版所说的:“分类是医学的语言:疾病必须被描述、定义和命名之后,方能被诊断、治疗和研究。关于定义和术语的一致意见对于临床实践和调查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分类过程的主要步骤(包括了WHO临床顾问委员会分类标准的建立及其应用)如图1-10所示。在2008年第四版和2017年修订第四版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介绍中,Harris等明确指出,WHO分类是以国际淋巴瘤研究组在“修订的欧洲-美国淋巴组织肿瘤(REAL)分类”中所制定的原则为基础的(图1-11)。简而言之,其目的是定义能用所列出的标准可靠诊断的“真正”的疾病。凸显了以下3个特征:①采用了使用所有可用信息的整合多参数定义疾病的方法,即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数据;②分类依赖于尽可能多的专家在血液肿瘤的定义和命名上达成共识;③分类的制定主要由病理学家负责,而参与的临床医师和(分子)遗传学家确保分类在实践和基础或临床调研中的有用性和接受度。并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疾病的深入认知,可以期待更多更精细(精准)的分类、诊断与治疗。
图1-10 WHO临床顾问委员会病种分类的建立及其应用(2017)
图1-11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演变
HL为霍奇金淋巴瘤,NHL为非霍奇金淋巴瘤,REAL为修订的欧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MDS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CMD为伴多系病态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ALL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IC为形态学、细胞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类,MICM为形态学、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