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分子进化流行病学的前景与运用原则

一、分子进化流行病学前景
如同任何新生事物,分子进化流行病学前景一定无比辉煌,同时面临巨大挑战。辉煌和挑战,也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辉煌必然是挑战的结果,挑战是辉煌的前提;两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
分子进化流行病学的辉煌,已有显现。前几节提到的成果,可能仅是其冰山一角。最近在PubMed和我国全文数据库中搜查有关文献时,标题中“分子进化”“基因”“表型”“遗传”“流行病”“分子流行病学”“疾病”“某病”“CDCV”“CDRV”“健康”“保健”“公共卫生”;“病毒”“细菌”“寄生虫”“环境”“心理”“思维”“行为”;“HGP”“GWAS”“NGS”“GIANT”“WTCCC”“HapMap”等关键词的各种组合难以胜数,可见其中不乏关于应用分子进化技术结合流行病学方法重塑系统发育树,研究健康-疾病发病与流行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和遗传物质相互作用的进化关系所取得的业绩。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在连续不断解决已经或将出现的一个个科学问题,才能呈现分子进化流行病学内在的无穷潜力和推动学术进步的巨大作用!
我们面临的挑战或需完成的科学研究任务亦十分艰巨。前述描写和查阅发表论文的研究,虽然也包括分子进化流行病学的结果,但大多是发现了和某病或健康状态有一定关联的基因、表型等遗传物质及其所在位置;因此,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以分子进化流行病学的方法,证实这些遗传物质和群(个)体发病或健康之间进化关系及其和社会-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进化历程。后者很可能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首先运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结合分子进化技术,进行:①筛选最适研究和发病或健康相关的靶遗传物质;②调查两者(发病或健康性状、该遗传物质)各自在群体中发生频率;③研究两者各自在群体中的历史;④发现社会-自然环境对群体中两者的具体影响因素;⑤确认这些环境影响因素和群体中发病或健康性状、该遗传物质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程度;⑥然后再以分子进化方法与有关软件进行,重塑该遗传物质在群体中的系统发育树;⑦仍以分子进化方法与有关软件,评价重塑系统发育树的可靠性和真实性;⑧以分子进化和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确认系统发育树和群体中发病或健康性状以及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⑨最后,分别进行分子进化和流行病学的前瞻性研究,再次从实践中证实上述的相关关系,并观察其新的发展等。
疾病方面,以癌症为例。国际癌症监测组织2017年8月10日报告,全球2012年新发病例1 410万,死亡820万;与之相比,2008年分别为1 270万和760万,可见疾病负荷增高之快。5年内患有癌症者达3 260万人,其中值得注意:57%为新发病例,死亡病例达65%;48%发生在较不发达国家。总体年龄标准化癌症发病率(1/100 000),男性比女性高25%,分别为205和165。世界不同地区,男性发病率的差异之大几乎达1∶5:非洲西部为79/100 000,但澳大利亚/新西兰则为365/100 000(因前列腺癌高发所致);而女性发病率差异较小(约1∶3);南亚中亚地区为103/100 000,北美则为295/100 000。在死亡率方面,区域差异比发病率要低(图1-4)。前几年常见癌症排序如下:肺癌(占总数13.0%)、乳腺癌(11.9%)与结-直肠癌(9.7%)。总之,癌症的地区、时间、性别和种族分布均不平衡,其可能和经济状况、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环境污染、基因型别不同等有关。这些正是分子进化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健康方面,以肤色为例。第一节已论及Canfield VA等研究了太阳光暴露、自然选择(应为自然-社会选择)和肤色变化三者间关系。归纳他们创新发现主要为:①揭示其关联等位基因地区分布差异及其原因:由于在进化过程中上述三者间相互作用,导致浅肤色的 SLC24A5基因之等位基因( A111T)在全球的地区分布差异,且与种族血统有关;②初步揭示相关单体型在进化的历史时期与地区变化之形成过程:最可能为进化最终的两个步骤发生在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之间,其在欧洲和东亚人的祖先之间先分离后发生等位基因突变。可见他们的工作不仅学术严谨,而且将成果传播得通俗易懂,便于学者们甚至大众接受与吸收。
Canfield VA等同事们的工作是一篇可记载于历史之佳作,已经将“分子进化”和“流行病学”两种方法结合研究,其成果犹如骚动在“分子进化”和“流行病学”孕母中健壮的“分子进化流行病学”胎儿。
当然,从上述两个领域研究可见,“分子进化流行病学”先驱们的工作,既结出繁茂丰硕的串串果实,又播下许许多多有待培育的颗颗种子,须我们结合流行病学方法对群体-基因(遗传物质)-环境三者及其相互作用的进化史,在科学崎岖小路上进行艰苦、谨慎、漫长、持续不懈地努力前进,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届时,“分子进化流行病学”已不再是东方太阳喷薄欲出前的五彩缤纷朝霞,而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芒四射,照亮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康庄大道!
图1-4 全球癌症估计的性别标准化发病与死亡专率(/100 000)
(1)纵坐标为国家或地区名称,自上至下为: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西欧、北欧、发达较快的地区、南欧、中欧和东欧、波利尼西亚群岛、南美、东亚、加勒比地区、南非、世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西亚、美拉尼西亚群岛、发达稍差的地区、东南亚、东非、中美、北非、中非、南-中亚、西非
(2)横坐标为性别和两个专率:①性别:左:男,右:女;②专率:浅灰色条:发病专率,深灰色条:死亡专率
二、运用原则
分子进化流行病学的运用原则,实际上我们在此章各节中随处强调,多处提醒。现可总结为两点。
(一)学习伟人为事业献身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
在此,先引用国际知名学者苏联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几段语重心长告诫:“永远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哪怕是用最大胆的推测和假设会掩饰呢。不论这种肥皂泡的色彩多么使你们炫目,但肥皂泡必然是要破裂的,于是你们除了惭愧以外,是会毫无所得的。”“要养成谨严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的。”“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表面上。切勿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洞悉事实发生的底蕴。要坚持不懈地寻求那些支配事实的规律。”“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科学是需要人的毕生精力的。假定你们能有两次生命,这对你们说来也还是不够的。”
对于事业需要奉献需要人的毕生精力,我国20世纪中叶两位伟大的艺术家也有类似的格言。电影艺术家赵丹曾指出,欲当个好演员就等于要下地狱;并以此写成著作“地狱之门”。我们曾在央视上,看和听到几乎是同时代一位演员兼导演的知名艺术家引用赵丹这句话指导青年演员。我虽不才,但也在科室的不同场合告诉年轻人:欲做好学问,需具“赵丹下地狱”之精神。在“徐悲鸿”电视剧中,这位著名画家曾对学生说,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应具“殉道者(注:可能因其留学西欧,常引后者的习惯用语)”的勇气;未知徐悲鸿是否真正说过此名言,但从他的事迹和留下的格言中可见他本人就是位“殉道者”!
(二)再次强调定义的重要内涵
1.研究方法
将先进并不断推陈出新的分子进化理论和技术引入流行病学研究并互相结合应用;决不能偏废任何一方,尤其是不能忽视传统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研究过程应注意
(1)遗传物质:不局限于基因。《物种起源》中即提示,遗传物质有多种。
(2)遗传物质的进化不是仅靠自身进行,而是和周围环境与携带其的宿主个体-群体相互作用下才能实现。
(3)周围环境内应重视社会因素:在生物进化的论文和专著(包括《物种起源》)中列举研究成果和观察的生物进化时,不仅描述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社会因素的作用(但很遗憾,始终未见“社会选择”一词)。
(4)应用哲学观点分析和理解三要素的相互作用: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每举进化实例时常描述遗传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共同作用;同时许多文字描述了哲学观点,尤其在上述提及的遗传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时。故我们也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考察,地球上的生物和周围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共同依存、相互作用;最终仅有能适应变化着的环境之携带突变基因等遗传物质的个体-群体(实际其自身也在不断变化着)才能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存。
(5)个体-群体,宏观-微观:既往相当长时间,对“个体”和“群体”分得十分“清楚”。但是,从研究思路和方法考虑,将“个体”和“群体”截然分开,可能得不到全面、准确的结果。因为“个体”和“群体”既对立又统一,互相依存和作用。“宏观”与“微观”又是一对矛盾。由此,应重视“群体”“宏观”,应从个体-群体,宏观-微观两两结合之视角进行各类研究。
(6)极其重要的研究思维方向和科学概念:应重视“非常规”思维。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对新出现之事物、概念和理论常常被学界置之不理甚至反对、敌对者不乏其例。但在国际上突破前人观点进行独创的伟大科学家们的身上,充分显示出“反向思维”十分重要。
若学者们具献身与踏实的工作精神、掌握哲学对立统一原则并运用“非常规”思维,“分子进化流行病学”将像雄鹰在科学天空中翱翔,俯瞰全球;像骏马在学术大草原上驰骋,勇往直前。
(徐德忠 王素萍编,李广林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