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有关妇产科学的医学文献

魏晋时代的妇产科,在整个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尚属于早期阶段。目前,除了从日本发现的《小品方》古卷子本残卷序文提及的参考书中,记载当时存有一种13卷的《治妇人方》 [1],《隋书》中记载有范汪(晋代医家,生平不详)的《范氏疗妇人药方》11卷 [2],除此之外还未发现其他妇产科的专著。而《治妇人方》及《范氏疗妇人药方》的内容,亦不见于其他医籍,究竟能反映多少晋代妇产科学的概貌,也就无从可知了。虽然如此,晋代留存的另外一些医籍,还是可以提供有关妇产科学的资料,从而反映出当时妇产科所取得的进展。
这些书籍包括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约撰于259年)。在其卷十二中,有“妇人杂病”专篇 [3]。这个专篇,代表了当时针灸治疗妇科疾病的最高水平。从这一点来讲,是可以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妇人病三篇相媲美的。此外,还有影响极广,为唐代朝廷推崇备至,而作为学医者习诵必修的方书——陈延之的《小品方》,其中第七卷的目录有“治女子众病诸方”“治妇人无儿诸方”“治任胎诸方”“治产后诸方”“治妇人诸血崩下宿疾诸方”(该目录为日本尊经阁文库《国书分类目录》医学部所藏),书中保存了数量可观的关于妇产科疾病的治疗方剂 [4];还有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王叔和的《脉经》,其中第九卷中列有“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平妊娠胎动血分水分吐下腹痛证”“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平带下绝产无子亡血居经证”“平郁冒五崩漏下经闭不利腹中诸病证”“平咽中如炙脔喜悲热入血室腹满证”“平阴中寒转胞阴吹阴生疮脱下证”“平妇人病生死证”等篇目 [5],其中包含了大量妇产科的生理、病理以及妇女疾病在脉学中的表现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许多创新的见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虽然原本已经散佚,但梁代陶弘景补辑的《补阙肘后百一方》以及散见于其他著作的资料,保留了相当丰富的妇产科资料。查阅《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总集》,《补阙肘后百一方》卷四均系妇产科内容,包括“治妇人腹痛方”“治妇人妊娠诸病方”“治产难横生逆生胎死不出方”“治产后诸色诸患方”,卷七还有“治痈疽妒乳诸毒肿方” [6],内容极其丰富。日本丹波康赖辑的《医心方》(撰于982年)中保留了数量可观的葛洪(称为《葛氏方》)与陈延之(称为《短剧方》)有关妇产科的内容 [7]。此外,以歌诀形式将王叔和《脉经》编成歌诀的高生阳的《王叔和脉诀》,目今遗留最早的外科书籍《刘涓子鬼遗方》 [8],均记载了妇产科方面的内容。这些幸而得以保存的资料,成为研究晋代妇产科学的宝贵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