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低体温

正常中心温度(机体中央部位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为36.5~37.5℃,围手术期体温低于36℃即为围手术期低体温。

一、诱发因素

1.室温较低。

2.室内有风。

3.麻醉期间机体代谢产热减少30%左右。

4.麻醉药可抑制体温调节反应系统。

5.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内脏暴露的时间过长,体腔多次用冷溶液冲洗,冷的静脉输液引起患者体温下降。

6.体内热量的重新分布。

二、生理影响
(一)低体温对机体的益处

适度低体温(体温低于正常的1~3℃)能降低组织器官的氧耗,可能对一些患者有保护作用,利于组织器官保护,改善心肺复苏后神经并发症。

(二)低体温对机体的有害影响

1.减慢房室传导,心率、心排出量降低,引起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2.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氧的释放。

3.凝血功能受到抑制,手术出血量增多。

4.麻醉药物代谢和排泄时间延长。

5.抑制免疫功能。

6.影响电解质、酸碱平衡。

7.麻醉后寒战(post-anesthetic shivering)。

8.苏醒延迟。

三、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治疗

术前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皮肤的完整性,评估手术期间是否有体温下降的可能以及其下降的程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室温控制在22~24℃,术中应建立体温监护,制订保温措施。

1.预先加温

手术应具备良好的温度调节设备,使室温维持在24~25℃,对于新生儿及早产儿,室温维持在27~29℃,相对湿度50%~60%,麻醉诱导前手术室预先加温1~2小时可以减少因全麻诱导引起的再分布性低体温。

2.皮肤加温

手术环境温度是影响热丢失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其决定了代谢热通过辐射和对流从皮肤丢失以及通过手术切口蒸发的速率。

(1)减少皮肤热丢失的最简单方法是将保温材料覆盖于皮肤表面。

(2)主动加温:单纯被动绝热并不足以维持大手术患者的正常体温,这些患者需要主动加温。

1)术中循环水加温:患者躺在可调节温度的水毯上,依靠传导方式加温。

2)充气加温系统:通过采用屏蔽辐射和对流,是最为有效的无创加温方式。

3.内部加温方法
(1)静脉液体加温:

使用加温装置可以减少热量损失,但保温作用有限。

(2)气道加温和湿化:

约有10%的代谢热量经呼吸道丢失。成人的气道加热和湿化临床上不能显著改变机体热含量,而在婴儿和儿童比成人有效。

(3)给予氨基酸预防术后低温:

最近研究表明在术前或术中输注氨基酸可有效地预防术后低温的发生。

(4)冲洗液体适当加温:

避免冷冲洗液带来的低温反应。

(5)体外循环下血液复温:

对于重度低温的患者,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进行复温,是最有效的一种复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