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校成立迄今已走过六十余年征程。从全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发展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相关专业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四川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六十余年,我们用“厚德博学,精思笃行”的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药人才,扩充了中医药人才队伍,传承和发扬了中医药精粹。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同时,以开放心态,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为了切实完成“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的重任,推动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提高后辈中医人的学术水平,构建完善的学术体系,我们遴选了从学校建校初及稍后的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全国第一至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共计六十余人:包括国医大师郭子光、刘敏如、廖品正;内科专家李斯炽、彭履祥、冉品珍、彭宪章;伤寒专家邓绍先、戴佛延;诊断专家廖孟谐;医经专家吴棹仙、李克光、郭仲夫;中药专家凌一揆、雷载权、徐楚江;妇科专家卓雨农、曾敬光、唐伯渊、王祚久、王渭川;温病专家宋鹭冰;金匮专家王庭富;外科专家文琢之、曹吉勋;骨外科专家罗禹田;眼科专家陈达夫;方剂专家陈潮祖;医古文专家郑孝昌;儿科专家胡伯安、曾应台、肖正安;针灸专家余仲权、李仲愚、蒲湘澄、关吉多、杨介宾;医史专家孔健民、李介明;中医战略专家侯占元;全国第一至五批名老中医陈治恒、邹学熹、吴康衡、杨家林、叶传蕙、张之文、邓亚平、钟以泽、陈绍宏、李祖伦、万德光、王明芳、熊大经、艾儒棣、张廷模、张发荣、杨运宽、罗才贵、亓鲁光、张晓云、胡天成。并精心组织校内外专家以名医为纲,以名医成长历程、学术思想、临床精粹为目,系统归纳和整理了上述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医术人生。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遴选了六十余位医家,远不能代表我校中医药人才的发展水平,加之我们自身水平有限,虽做了一番全心的努力,终究不能全面而深刻地展现名医的思想,希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梁繁荣

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