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酒酿造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毛健编著
- 4702字
- 2024-10-30 01:16:28
3.2.2 红曲的生产工艺
3.2.2.1 乌衣红曲的制作工艺
(1)工艺流程
乌衣红曲制作工艺流程见图3-29。
图3-29 乌衣红曲制作工艺流程
制红曲娘的配方为红曲种∶水∶米饭=1∶3∶2。
(2)红曲娘制作工艺
取3kg自来水放在干净桶中,加入1kg红曲种浸泡(春秋季浸48h,夏季泡36~40h,冬季泡60~65h)。取标准大米1.3kg用水浸泡6~8h,取出用水冲洗干净,沥净水,放入蒸煮锅内蒸饭,蒸至米饭表面出大蒸汽,用干净盖子盖住,闷蒸10min,取出蒸熟米饭用排风机吹冷至米饭品温33~35℃,加入已浸泡好的红曲液中,轻轻搅拌至米饭粒染有红色停止搅拌。保持红曲娘品温在28~33℃,冬天需做好保温而夏天需做好降温工作。在18h左右查看红曲娘上面饭层是否开裂,同时检查品温情况,品温过高即超过33~38℃时要及时搅拌(又称开耙)。之后每天需检查品温并且搅拌1次,连续搅拌3~4天后观察红曲娘上层的饭粒,若大部分已经糊化且有小部分沉下,同时嗅到有酒的浓厚气味即可封桶盖。大约5天后便可以使用,使用周期为冬季10天,夏季7天。使用前需送样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总酸、酵母数、杂菌(杆菌)和酒精度等。
(3)乌衣红曲生产操作说明
浸米:清洗干净浸米罐后,把制曲米倒入浸米罐内并清理米中杂物。将干净自来水倒入浸米罐内,加水要求为水位高出米层10~15cm,并用捞米耙把上层杂质捞净。浸泡时间根据米质和气温情况决定,冬季为0.5~1h,夏季为20min~1h,米质较硬时浸泡时间要延长,需根据上批蒸饭情况以灵活掌握浸米时间。领取当批使用量的黑曲种,检查黑曲种的质量是否变质或使用周期过久(黑曲种必须在4℃以下保存,使用周期最好不能超过2个月)。此外,黑曲种必须当天领取和当天使用,如当天因领取过多而剩余的黑曲种需及时送回仓库冷藏保存,在下批使用时应优先使用余下的黑曲种。按当天使用量取已制好的红曲娘,放在干净桶内加入一定比例的水,一般情况为1kg红曲娘加0.3~0.5kg水,搅拌均匀待用(新制的红曲娘加水量稍多,用久的红曲娘加水量较少,由于新红曲娘内红曲霉活力旺盛,加水起稀释作用)。
工具准备和消毒灭菌:将拌曲盘清洗干净,对麻袋、曲耙、拌曲铁铲、扫把等制曲工具进行蒸汽消毒灭菌。灭菌方法为:先把曲耙头和拌曲铁铲头放在蒸米桶内,再用麻袋盖住上面,开启蒸汽阀进行灭菌,待蒸米桶上汽大约10min后关闭蒸汽阀,5min后待麻袋上蒸汽散发掉时取出麻袋和其他工具,放在干净的工作台上备用。
蒸米曲:从浸米罐内把浸泡好的米用捞米耙捞出,将米放在洗米筐内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半分钟后水沥净,再倒入蒸饭桶内,每桶大约装150kg。打开蒸桶下面排水阀,当放水口没有余水排出时,关闭排水阀。耙平米层并清扫桶壁上的米粒,再开启蒸汽阀门开始蒸米饭。开始时蒸汽量要小,待蒸米桶外壁有三分之二烫手时再把蒸汽开大,待桶内上层米达到圆汽状态后,再把蒸汽关小,盖上已灭菌的麻袋再蒸1~3min,关闭汽阀,再开启排水阀排净蒸汽水后,立即把已蒸好的米饭倒入拌曲盘(接种盘)内。
立即用曲耙把饭团耙开使之松散,排放大汽,再开启排风扇吹冷饭,同时进行拌饭。拌饭时用耙曲的竹耙来回耙,尽量耙薄以缩短冷却时间,这不仅可以防止米饭内水分过度排出,也防止米饭回生影响成曲质量。当温度降至接种要求时,即冬季40℃,夏秋季35~38℃,关闭排风扇。把米饭重新堆积,米饭的质量要求为饭粒松散、内软外硬。
接种:第1种方法,分别接种,待米饭冷却至接种温度时,把米饭用手堆积起来,用手来测量米饭温度是否均匀和符合接种温度,在适合温度时开始接种。接种步骤为先取黑曲种放在手心内(手必须干净)搓散,再把搓散黑曲种均匀散布在米饭上面,用手搓拌匀(接种量大约为3~5g曲种每100kg大米,主要是靠平时制曲及曲生长情况灵活掌握接种量),接着取已配好的红曲娘均匀散布在米饭上面,立即搅拌。红曲娘接种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情况按每100kg大米接种红曲娘800~1500g。搅曲质量要求为每粒米饭都必须染上红色。拌好米曲醅用温度计测试品温并记录每罐品温,装入麻袋并压紧袋口。
第2种方法,混合接种,把黑曲种和红曲娘混合一起使用,有经验人员可以采用此方法,使用时必须每次都要搅拌匀。接种方法同第1种方法。
制曲室准备:a.曲室地面干净,不能有水渍和黑点。b.制曲用具必须经消毒灭菌。c.保温散热器没有漏气且管道正常。d.保温门要严密以防止漏风,窗玻璃要完好,排风扇要正常运转。e.水缸水干净。f.干湿计正常,并检查干湿计的水是否为正常状态。
养醅:把已接种好并装入麻袋的曲醅送入曲室内,夏天需分别堆放,冬天为了保温效果需堆积于一处。每袋上插入温度计,温度计必须要插入曲醅中心位置(此时曲醅温度计显示应该在28~32℃之间),关闭门窗,冬天开启保温汽阀,一般情况曲室的温度保持在25~33℃,湿度保持在75%~90%。在10h左右检查曲醅的温度情况,一般夏天曲醅温度在35℃左右,冬天在30℃左右。如果温度开始上升说明曲菌已开始繁殖,在温度上升较快时需注意,并每2h检查1次,待曲醅中心温度上升至38~40℃(夏天)或39~43℃(冬天)时可以倒醅。倒醅温度过低会导致养醅不均,同时红曲霉菌生长过慢,造成成曲较黑;温度过高容易引起烧曲,同时黑曲霉菌生长不良,造成成曲青红,或者红曲中酵母菌减少而引起杂菌感染。此阶段是关键工序,需兼顾红曲霉(生长温度较高)、黑曲霉和酵母菌的生长,此养醅培养方法是适合多菌种混合培养的宝贵经验。
耘醅:将培养好的醅从麻袋中倒入曲室地面上,每袋倒1堆。这时曲醅中心位置的米曲醅已出现发白并且结成块状,说明曲菌已开始繁殖。用手搓开结块米粒使每粒米饭都要分开并且拌匀,重新堆积起来成圆锥形。在中心位置插入温度计,同时把周边的米饭粒扫入米饭粒堆内,此时曲醅温度大约为32~36℃,每隔2h检查1次,当温度上升至37℃左右开始耘醅。耘醅必须用手操作,耘醅方法为把右手插入曲醅中心按顺时针方向向外耘,为使耘醅彻底耘均匀,在每次耘醅时手要接触地面。每次耘醅结束必须要把周边米饭粒扫入曲醅内,同时,耘醅时要把曲醅堆向周边扩展并保持各处温度分布均匀,最终把曲醅耘成中心薄外边厚的圆形状。一般情况下每2h耘醅1次,但是因接种量、菌种、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导致耘醅时间有差异,需根据温度和曲醅外观情况灵活掌握耘醅时间,达到每粒曲醅粒都有生长菌丝且50%以上的曲醅已经生长成粉红色的要求。
耘醅必须要达到均匀的标准,一般情况第1次曲醅厚度为30cm,第2次厚度为25cm,第3次厚度为12cm,第4次厚度为10cm,根据曲醅生长情况掌握耘醅次数。此阶段为菌丝繁殖旺盛期,很容易引起烧曲,所以要掌握好耘醅时间。把已耘好的曲醅用已消毒过的竹曲耙分别从两边向中推成一条长垅,根据每堆曲醅生长不同而兑均匀,再用曲耙把曲耙开成厚10~12cm长垅。大约过3h后曲醅温度上升,并且可闻到曲香时,再用曲耙把曲垅耙开,厚度大约在6~8cm。之后根据曲醅生长情况需进行耙曲醅,注意每次耙时必须要耙到底,且厚薄均匀,形状类似耕犁小波浪状,如果发现曲醅不均匀处或水分较多时需转坛1次。转坛方法:用竹曲把曲醅推向一边约三分之二处,用扫帚把余下曲醅扫入曲醅里,再反转方向用曲耙把曲醅推向已扫净的中心位置,堆积成一条大约50~60cm宽的长垅,把两头的曲醅再转移至中心并扫净余曲,待几分钟后地面上的水分挥发干,重新把曲醅耙开。如果曲醅温度过低可以等待至曲醅自然升温,当品温上升到36℃左右就可以耙开,开始曲醅要厚,随后慢慢耙薄。根据曲醅菌繁殖情况掌握开耙时间和次数,待曲醅每粒表面达到80%以上转红色且带少量黑斑时为佳。整个曲醅生长过程曲醅表面变化从青灰白即米饭原色转白色,再转变成淡红色,最后变成红色和有部分黑色。应避免让黑曲霉繁殖过快,如果黑曲霉繁殖过快时需进行补救措施。方法为提高耘曲次数,防止曲过早结块,并且推迟喷水时间。同时要减少喷水量,大约量为正常喷水的1/2,但是为了不影响红曲霉的生长需保持总喷水量,即增加喷水次数。
喷水(又称吃水):在曲粒表面干燥时可以喷水,一般喷水次数为2~3次,冬天因气温过低或黑曲霉生长过快需增加喷水次数,一般情况下为3~4h之间喷1次,总喷水量为大米量的20%~25%。所喷的水必须是干净自来水,喷水要均匀。如果冬天气温过低可把所喷的水进行加温,但水温不能超过35℃。第1次喷水5~10min后要进行转坛,转坛后把曲醅耙开。第1次开耙需较厚,曲层约在8cm,隔2~3h把曲醅耙成5cm厚。每次耙曲必须要耙到底,以防止低层曲结块。第2次耙曲后而曲表面水略干时,约2~3h,可以进行第2次喷水。每次喷水量根据曲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而言每次喷水量按喷水次数进行等分,每次喷水后需等待几分钟,让曲充分吸收水分。注意这时曲室内干湿度要在75%以上,如果干湿度过低可以在地面上喷洒热水以提高室内的湿度,或者在曲室内放蒸汽来提高湿度和温度。最后一次喷水后曲粒开始膨胀,用手接触有较松而发轻的感觉,同时可闻到曲香和酒香,待曲生长完全后红曲粒表面出现深红色。整体看上去有结块现象,当抓把曲放在手心上有微湿的感觉,这时曲的水分大约在25%~30%,即可坐坛。坐坛时间主要靠经验掌握,如果坐坛水分过高容易引起杂菌感染或曲结块大而不松散。
坐坛:坐坛前先把曲耙成3~5cm厚的耕犁波浪形状,冬天可稍厚而夏天需略薄。检查室内温度和湿度,室温在30~35℃,湿度在75%以上,耙好曲后立即关闭窗户及门和门帘,这期间操作人员最好避免进入曲室。大约过6~8h从外面玻璃窗观察可看到里面气雾蒙蒙,这时说明曲菌已开始大量繁殖而处于旺盛期,再过10~15h气雾退去,制曲人员进入检查,此时曲已结成松弛块状,曲表面有毛绒黑菌丝红曲且表面出现暗红色,用手轻轻动会有孢子粉飞扬,成熟好的曲比例是红七黑三。确认成熟后需打开窗和门让水分自然排掉,即可出坛。
出坛:出坛前先准备好装曲所用的干净编织袋和干净且无破损的薄膜内袋,同时把薄膜内袋套装入编织袋中。开启抽风扇,操作人员穿好出曲工作服,戴好防孢子面具及眼镜(防孢子面具每次使用后必须要清洗内过滤棉,晒干后下次使用,一般过滤棉能使用3次左右)。用曲耙把成熟的曲推成一堆,同时把周边的曲扫入曲堆里,将曲装入编织袋里,每袋装35kg,需扎实袋口避免漏气造成烧曲。需注意堆积的曲要立即装完,不能堆积时间过久,堆积过久容易引起自然升温而烧曲。此外,如果成曲不是当天用,最好加长排气时间以便曲的水充分挥发,最佳方法是把成曲重新耙一次,将碎块耙碎、松散则容易排除水分,水分低于18%较为安全。最后把装袋乌衣红曲送入仓库或车间以备使用。
曲室清洗与消毒:出曲后应立即清洗曲室。清洗方法为先用高压水把地面上残余孢子冲干净,再用高压水把四周墙壁及窗玻璃冲洗干净,接着在地面上撒漂白粉,用扫把扫匀漂白粉等待几分钟,达到消毒效果后再用高压水边冲边扫,把曲室扫净,关闭排风扇。如果本次成曲有蓝点菌丝出现,则说明成曲已感染杂菌,需把整个曲室进行消毒灭菌,一般采用高锰酸钾配甲醛熏蒸法,正常情况下曲室要每月消毒1次。
3.2.2.2 黄衣红曲的制作工艺
(1)工艺流程
黄衣红曲制作工艺流程见图3-30。
图3-30 黄衣红曲制作工艺流程
(2)黄衣红曲生产操作说明
浸渍:将早籼米浸渍1.5~2h。
蒸饭:捞米置于竹筐内淋水、沥干,装甑蒸饭至全面透汽推不动米粒时为止。
摊凉:摊凉至饭品温为36~38℃(冬春的品温为38~40℃)。
接种:接入三角瓶培养的黄曲霉种和红糟母种,并翻拌均匀,入箩。
进曲室培养:接种后经18~20h,品温达到45℃左右时即可倒箩。倒箩后品温经3~4h还会继续升高,此时要使品温保持在32~34℃,视米粒表面菌体已基本长满,可逐渐作方平堆。
喷水:第1次喷水量为3%~5%,品温控制在30~32℃,经4~6h;第2次喷水量为18%~20%,喷水后曲粒,3~5h开始结块,此时要耙1次,使曲疏松,有利于曲霉生长,同时注意控制品温为28~32℃,使曲霉正常生长繁殖。1天后可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