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模猪场猪病高效防控手册
- 常德雄编著
- 2879字
- 2021-12-23 10:14:41
第三节 猪群健康检查与疫情控制
一、猪群健康检查与疫病监测
猪群健康检查与疫病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对猪群健康状况的定期检查,对猪群中常见疫病的治疗及日常生产状况数据收集分析,监测各类疫病和防疫措施的效果,对猪群健康水平的综合评估,对疫病发生的危险度的预测预报等。
(一)健康检查
饲养员对自己所养猪只要随时观察,如发现异常,及时向兽医或技术员汇报。猪场技术员和兽医每日至少巡视猪群2~3遍,并经常与饲养员取得联系,互通信息,以掌握猪群动态。不管是饲养员还是技术人员,观察猪群要认真、细致,掌握好观察技术、观察时机和方法。
生产上可采用“三看”措施,即“平时看精神,喂饲看食欲,清扫看粪便”。并应考虑猪的年龄、性别、生理阶段、季节、温度、空气等,有重点、有目的地观察。对观察中发现的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分析,查明原因,尽早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属一般疾病,应采用对症治疗或淘汰;如是烈性传染病,则应立即捕杀,妥善处理尸体,并采取紧急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措施,防止其蔓延扩散。
对异常猪只及时淘汰,可提高生产水平,减少耗料和用药,更有利于维护全群的安全,因为这些猪往往对传染病易感或是带菌带毒,是危险的传染源或潜在的传染源。
(二)测量统计
特定的品种或杂交组合,要求特定的饲养管理水平,并同时表现特定的生产水平。通过测量统计,便可了解饲养管理水平是否适宜,猪群的健康是否在最佳状态。低劣的饲养管理,发挥不出猪的最大遗传潜力,同时也降低了猪的健康水平。
猪所表现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反映饲养管理好坏和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例如,母猪受胎率低、产仔数少,往往与配种技术不佳、饲养管理不当和某些疾病有关;出生重低与母猪怀孕期营养不良有关;21天窝重小、整齐度差与母乳不足、补料过晚或不当、环境不良或受到疾病侵袭有关;肉猪日增重低、饲料报酬差有可能是由于猪群潜藏某些慢性疾病或饲养管理不当。
(三)病猪剖检
通过对病猪的剖检,观察各器官组织有无病变或病变的种类、程度等,了解猪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
(四)屠宰厂检查
在屠宰厂检查屠宰猪只各器官组织有无异常或病变,了解有无某种传染病及严重程度。
(五)抗原、抗体测定
检查和测定血清及其他体液中的抗体水平,是了解动物免疫状态的有效方法。动物血清中存在某种抗体,说明动物曾经与同源抗原接触过,抗体的出现意味着动物正在患病或过去患过病,或意味着动物接种疫苗已经产生效力。如果抗体水平下降,表示这些抗体可能是传染病或接种疫苗的残余抗体。接种疫苗后测定抗体,可以明确人工免疫的有效程度,并作为以后何时再接种疫苗的参考。怀孕母猪接种疫苗后,仔猪可通过吃初乳获得母源抗体。测定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量,可了解仔猪的免疫状态,同时也是确定仔猪何时再接种疫苗的重要依据。用来检查抗体的技术,也可以检查和鉴别抗原、诊断疾病。生产现场可用全血凝集试验等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某些疾病的检疫,淘汰反应阳性猪,净化猪群。
二、及时诊疗疾病与扑灭疫情
(一)日常诊疗
兽医技术人员应每天深入猪舍,巡视猪群,对猪群中发现的病例及时有效地进行诊断治疗和处理。对内科、外科、产科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单个病例,有治疗价值的及时予以治疗,对无治疗价值者尽快予以淘汰。对怀疑或已确诊的常见多发性传染病患猪,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控制,防止其扩散。
(二)疫情扑灭
当发现有猪瘟、口蹄疫等急性、烈性传染病或新的传染病时,应立即对该猪群进行封锁,根据具体情况或将病猪转移至病猪隔离舍进行诊断和处置,或将其扑杀焚烧和深埋;实施强化消毒,对假定健康猪群实施紧急免疫;全生产区内禁止猪群调动,禁止出售或购入猪只,禁止人员流动,实施防疫封锁。当最后一头病猪痊愈、淘汰或死亡后,经过一定时间(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无该病新病例出现时,经大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三)果断淘汰病猪
猪场一旦发生猪病,多数人抱有侥幸心理,舍不得淘汰已经没有希望但尚未死亡的猪,结果不但病猪没有保住,疫病反而不断蔓延。所以在规模饲养的情况下,应该树立群体防疫的概念,放弃个体的得失,对病猪处理应做到发现早、诊断准、处置快,及时淘汰处理那些没有挽救希望且构成严重威胁的病猪。
(四)无害化处理病死猪
病死猪应及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的方式有多种,如专业化尸池(毁尸坑)处理、湿化焚烧处理、深埋处理。其中,专业化尸池处理和深埋处理,化尸速度慢,长期使用存在对周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湿化焚烧处理效果好,但成本较高,效率低。推荐使用发酵堆肥处理法和生物化尸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
1.发酵堆肥处理法
在距离猪舍60米以上,避开水源和低洼地带建设发酵堆肥场。初期地面铺一层30厘米厚的木屑(如果处理大于100千克的猪要铺更厚的木屑),堆一层尸体后在其表面上至少覆盖一层20厘米厚的木屑。如靠墙边,应留30厘米的距离,并填满木屑。如果处理100千克以上的猪,则猪只之间约留30厘米的间距。死胎、胎衣及哺乳仔猪可以群放,但应整齐地层层叠加安放并覆盖严密。堆肥期为6个月。在3个月时进行2次机械性翻动,重新分配多余水分,引入新的氧气供给,这样效果会更好。熟化的堆肥50%可再次利用,50%另外处理(还田作肥料或与粪便一起堆肥等)。
控制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堆料水分含量为55%,堆料孔隙度为40%,堆料理想温度37.7~65.5℃。保持温度大于55℃的天数至少5天,以杀灭病原体。
发酵堆肥处理法的优点: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良好;简单易学,易管理;初期投入及运行费用低廉;大小猪场均可实施。缺点:需要大量碳原料,全程要管理和监控;要设置防护栏,防止狗等叼走病死猪。
2.生物化尸机(有机废弃物处理机)处理法
将病死猪、胎衣、胎盘等有机废弃物投入化尸机中,按比例加入辅料和耐高温的生物酵素。经化尸机切割、粉碎、高温分解发酵、高温灭菌、烘干处理48~72小时(12小时杀菌和生物降解,24小时后物料呈流质状,48小时后物料呈粉末状),生成无害的粉状有机肥料。辅料主要为木屑、谷壳糠、麸皮等。
生物化尸机处理法的优点:整个生产处理过程无烟、无臭、无污水排放,占用场地小,处理过程卫生清洁;能将病死猪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一定价值的有机肥料,实现综合利用的目的,避免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缺点:一次性投入大,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三、适度推行猪群药物预防保健计划
规模化猪场除了部分传染病可使用免疫注射加以预防外,许多传染病尚无疫苗或无可靠疫苗用于防控,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对整个猪群投放药物进行群体预防或控制,因此,适度推行药物保健措施是需要的,也是合理的;但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药物的选用,而选择药物的关键在于对本猪群致病菌的耐药性和敏感性的监测,所以必须定期检测猪群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及时制订适合本场的保健计划,预防疾病发生。用于预防的药物应有计划地定期轮换使用,投药时剂量合理,不宜盲目追求大剂量。混饲时搅拌要均匀,用药时间一般以3~7天为宜。
提倡使用中草药开展预防保健工作。要充分发挥中草药资源丰富、无有害残留、毒副作用小以及病原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来开展猪群的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