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模猪场猪病高效防控手册
- 常德雄编著
- 1520字
- 2021-12-23 10:14:44
第六节 消毒效果的检测
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消灭被各种带菌动物排泄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疾病传播链,尽可能减少发病率。消毒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消毒剂的种类和使用浓度、消毒时的环境条件、消毒设备的性能等。因此,为了掌握消毒的效果,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必须对消毒对象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
一、消毒效果检测的原理
在喷洒消毒液或经其他方法消毒处理前后,分别用灭菌棉棒在待检区域取样,并置于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中,再以10倍稀释法稀释成不同倍数,然后分别取定量的稀释液,置于加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出,进行细菌菌落计数。比较消毒前后细菌菌落数,即可得出细菌的消除率,根据结果判定消毒效果的好坏。
二、消毒效果检测的方法
(一)地面、墙壁和顶棚消毒效果的检测
1.棉拭子法
用灭菌棉拭子蘸取灭菌生理盐水分别对禽舍地面、墙壁、顶棚进行未经任何处理前和消毒剂消毒后2次采样,采样点为至少5块相等面积(3厘米×3厘米)。用高压灭菌过的棉棒蘸取含有中和剂(使消毒药停止作用)的0.03摩尔/升缓冲液中,在试验区事先划出的3厘米×3厘米的面积内轻轻滚动涂抹,然后将棉棒放在生理盐水管中(若用含氯制剂消毒时,应将棉棒放在15%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中,以中和剩余的氯),然后投入灭菌生理盐水中。振荡后将洗液样品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置37℃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后进行菌落计数。
2.影印法
将50毫升注射器去头并灭菌,无菌分装普通琼脂制成琼脂柱。分别对猪舍地面、墙壁、顶棚各采样点进行未经任何处理前和消毒剂消毒后2次影印采样,并用灭菌刀切成高度约1厘米厚的琼脂柱,置于灭菌平皿中,于37℃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后进行菌落计数。
(二)对空气消毒效果的检查
1.平皿暴露法
将待检房间的门窗关闭好,取普通琼脂平板4~5个,打开盖子后,分别放在房间的四角和中央暴露5~30分钟,根据空气污染程度而定。取出后放入37℃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计算生长菌落。消毒后,再按上述方法在同样地点取样培养,根据消毒前后的细菌数的多少,即可按公式计算出空气的细菌消除率。但该方法只能捕获直径大于10微米的病原颗粒,对体积更小、流行病学意义更大的传染性病原颗粒很难捕获,故准确性差。
2.液体吸收法
先在空气采样瓶内放10毫升灭菌生理盐水或普通肉汤,抽气口上安装抽气唧筒,进气口对准欲采样的空气,连续抽气100升,抽气完毕后分别吸取其中液体0.5毫升、1毫升、1.5毫升,分别接种在培养基上培养。按此法在消毒前后各采样1次,即可测出空气的细菌消除率。
3.冲击采样法
用空气采样器先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然后强迫空气通过狭缝直接高速冲击到缓慢转动的琼脂培养基表面,经过培养,比较消毒前后的细菌数。该方法是目前公认的标准空气采样法。
(三)消毒效果检测结果的判定
如果细菌减少了80%以上为良好,减少了70%~80%为较好,减少了60%~70%为一般,减少了60%以下则为消毒不合格,需要重新消毒。
三、强化消毒效果的措施
(一)制订合理的消毒程序并认真实施
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果没有一个详细、全面的消毒计划并严格落实实施,消毒的随意性大,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1.消毒计划(程序)
消毒计划(程序)的内容应该包括:消毒的场所或对象,消毒的方法,消毒的时间和次数,消毒药的选择、配比稀释、交替更换,消毒对象的清洁卫生,以及清洁剂或消毒剂的使用等。
2.执行控制
消毒计划落实到每一个饲养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要监督检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定期进行消毒效果检测,通过肉眼观察和微生物学的监测,以确保消毒的效果,有效减少或排除病原体。
(二)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适当的消毒方法
见本章第三节、第四节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