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养生良方:让您动静结合、形神兼养
- 张玉苹 杨宇 马淑然主编
- 14字
- 2022-01-14 21:55:44
第一章 运动养生的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传统功法的相关中医理论
一、阴阳
1.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其中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阴阳是自然界气不同运动变化的趋势,既对立,又统一。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如黑夜与白昼,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方,阴阳既对立统一,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还有无限可分性,如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气血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此,“阳”代表着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如向上的、运动的;“阴”则代表着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如向下的、静止的。
阴阳是宇宙自然界的一种根本规律,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物质世界各种事物的无穷变化,均属于阴阳的运动。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无不是阴阳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结果。因此,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人体自身阴阳要遵循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自然界的阴阳气是具有盛衰变化的节律运动的体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传·系辞上》)。自然界气由衰到盛为阳象,由盛到衰为阴象。
2. 传统功法中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气同时存在于一个活着的相对独立的个体中,阴阳两方相互为用,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阴和阳又是相对的,阴阳之间对立、斗争,才能使存在的独立体运动、变化。同时阴阳又是无限可分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法于阴阳”就是要人们根据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和自身阴阳相互变化的规律,适应自然,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养生防病,首先就是人体的阴阳要顺应自然阴阳变化的规律。“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这两段话的意思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维系需要阴阳的平衡。阴主体内的五脏六腑与气血精津,是阳的基础;阳主外部的皮肤肌腠与四肢关节,是阴的护卫。所有人体生命的正常活动,都是依靠阴阳的平衡和协调。阴阳平衡才会精神健旺,才会身体强壮。一旦阴阳失去平衡,人体便会产生危机,正所谓“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中医传统运动养生充分体现了阴阳学说的思想,如太极拳,就富含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讲求动静结合,动作有升有降、有开有合、有进有退,通过练习可调整机体阴阳的偏颇。练习太极拳时,形体外动而意识内静。形体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太极拳的拳路以浑圆为本,招招式式均由各种圆弧形态的动作组成,按照太极图形组成各种动作,同时意守于内,以静御动,用意识来引导气血运行周身,如此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传统运动养生还反复强调“阴平阳秘”,是因为各种运动方法都特别重视人体阴阳的消长变化。对于阴盛阳衰之人,就应选择扶阳抑阴之法;对于阴虚阳亢之人,则应选择养阴平阳之术。“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其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八个字一直是传统运动养生的指导性原则,不同季节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练习。春夏二季,自然界阳气日渐增旺,所以春天要顺应肝生长升发之势,可配合静功,这是为了保护人体真阴使其不受伤耗,也注意调养阳气不使其过旺。到了秋冬二季,阳气日渐衰弱,而阴气日渐强盛,练习时要顺应自然界气血收藏之势。总而言之,任何一种传统运动养生方法,都应该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注重协调机体阴阳,做到阴平阳秘,才会达到预期的健体防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