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治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

扒开阻拦在身前的唐观、李肃二人,走到气势汹汹的骆宾王面前。

“庸才?你说本王是庸才,说朝堂上的百官是庸才。”

“那本王就想不明白了,既然满朝文武都是庸才,为何是你站在这里气急败坏,而满朝文武却享受世间千万百姓的拥戴?”

“本王就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嘴里的庸才,究竟是什么东西?”

有道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虽然出现了一些小小的混乱,但这点混乱还不至于让李治面色大变。

李治从容不迫地询问,言语间听不出半点攻击性。

看骆宾王此刻气喘如牛的样子,再看李治淡定如初的神情,两者高下立判。

骆宾王显然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变成了众人眼中的小丑,到现在还是非常不服气。

听李治这么问,当即气势汹汹地道:“你自己看看你写出来的诗句,那也能称之为佳句?就连一个能让人信服的作品也没有,你不是庸才是什么?”

一听这话,李治不由乐了:“所以,按你的判断标准,能写得一手好诗,才是世间大才?”

说着,他喃喃自语:“如果真按这个标准来进行评价的话,那满朝文武确实全都是庸才。”

此话一出,茶馆内掀起哄堂大笑。

人就是这样,在听到有人的观点与自己产生分歧的时候,就会生气。

但这人的话一旦离谱到一定的境界,就只会让人感到好笑。

“以诗治国,这就是愤青的观点,这话未免也太可笑了!”

“我等敬重与你,是因为你的才气,而非你的能力,若是连才华与能力都分不清楚,你还是尽早回去歇歇吧,免得惹人耻笑!”

“八岁时作出一手拿得出手的诗,就以为自己是天才了?还敢妄自评论朝廷百官,真是狂妄至极!”

……

周围时不时地传来奚落的嘲笑,骆宾王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总之!没有拿得出手的好作品,就没有资格对我指手画脚!”

“你凭什么说我考不上科举,还不是因为你想让谁落榜,就能让谁落榜?”

“全凭祖宗阴德,自己却没有半点本事,有什么了不起的?!”

看样子,他是跟李治杠上了,非要证明朝廷腐败。

见此,李治无奈地摇摇头:“且不说你那可笑的言乱,你可知千金易求,佳句难得的道理?”

“写不出来就写不出来,找什么借口!”骆宾王想要不屑一顾地大声嗤笑,但表演的痕迹太重,反而露了怯。

李治反身回到座位上,拿起酒杯小酌一杯。

“若是我能写出一篇千古佳作,你又当如何?”

骆宾王梗起脖子,当场宣誓:“你要真有那个本事,那我立马滚出长安城,这辈子再也不回来!”

他就不信了,一个只会写打油诗的,能有什么本事写出千古佳作。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想让文人对别人的诗句赞不绝口,可没那么容易!

骆宾王笃定自己不可能会输,想到能当众落了晋王面子,不由开始得意起来。

见状,李治冷哼一声,冷冷地道:“那好!你记住你的誓言,本王会让你心服口服!”

如果只是小小的冒犯,他还能一笑而过。

毕竟身份地位摆在这里,他没必要跟一个文人一般见识。

但被人当场怼成“庸才”,这如何能忍?

必须得给骆宾王一个教训,让他明白自己的浅薄!

酒馆内的众人原本还在看骆宾王的笑话,此刻一听李治竟然答应下来,不由感到惊讶。

《凤凰词》确实精妙,但并非是妙在诗句本身。

这首诗是有针对性的。

它存在的意义在于,能让清河崔氏的人当场气晕过去。

在座的大多数人都是官员子弟,有消息渠道知道宗室跟崔氏之间的恩怨。

因此才会对凤凰词赞不绝口!

可在外人看来,这就是一首打油诗。

在场的人从来没听说过李治有诗才,现在听他信誓旦旦地说要让骆宾王心服口服,这让他们不由开始担心起来。

李治现在代表的是京城学子,在跟外来者对垒,一旦打赌输了,所有人都要跟着一起倒霉。

一旁,唐观担忧地道:“为善你行不行?这话说得未免也太大了,要是输了给怎么办?”

为善是李治的字,唐观比李治大,跟李治在一起的时候通常用表字称呼对方。

当然,这也是因为两人自小就是朋友的关系,换做陌生一点的人,还是得使用尊称。

李治朝唐观摇摇头,示意他安静一点。

见李治坚持,唐观也不好再劝。

毕竟他只是莒国公唐俭的幼子,并非是嫡长子,在身份地位上还是有所差距的。

李治酝酿了一会儿,忽然眼前一亮,在外人看来就好像是有了灵感一样。

随后,李治举起手中的酒杯,开始吟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

……

两句话一出来,就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听到前一句的时候,只感到一种大气磅礴之感直逼过来。

就恍若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就出现在自己眼前一样!

其中的豪迈之意,令人不禁为之心醉。

可转到第二句,却是给人一种悲凉之感。

朝如青云暮成雪,恍若这一辈子就在瞬息之间过去。

令闻着不由想到,自己到现在还一事无成,忍不住为之感到悲叹。

光听前两句,就能让人展开如此多的联想。

不用多说,这绝对是一首好诗!

骆宾王脸色一变,在享受千古佳句带来的美妙感官的同时,也明白自己这下是真的踢到铁板了。

他黑着一张脸,不知在想着什么,面无表情地继续听了下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

……

诗句从悲凉到豁达,两者之间的转变浑然天成!

就仿佛前一秒的感叹恍若过往云烟,诗人转眼间抛之脑后。

其中所蕴含的洒脱之意,不由令人为之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