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笼络人心“三板斧”
- 穿越打脸要合理之汉魂永铸
- 追魂龙
- 3271字
- 2022-07-08 08:10:06
余冰一整天都在“御书房”查阅“系统”兑换的各种资料,对原时空汉灵帝时期的各种事件和人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至于像之前那样一无所知,生怕随便做点什么就引起严重的后果。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汉室还是很有威望的,只是近几十年的“汉羌战争”导致国库日渐空虚,对大汉周边的威慑力越来越弱。
而朝廷因为“宦党”和“外戚”、“士人”之间的不断内斗,使整个政务体系混乱不堪,消耗了不少国力,又因为天灾瘟疫不断,老百姓日子越发艰难。
但实际上,整个大汉国还是很有底蕴的,毕竟后汉光武中兴也有一百多年快两百年了,前汉也有两百年,几百年的传承,其实汉民族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归属感了。
虽然“独尊儒术”导致了全民思想的单一僵化,少了“百家争鸣”的活力,但儒家文化的“君权神授”和“仁义礼智信”等概念几百年不断对大汉民众的潜移默化,也让全民基本上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普世信仰”。
在这种大的氛围里,基本上不会有人想着汉室灭亡之类的,零星的地方造反也基本上是“官逼民反”。一心想推翻大汉当皇帝的野心家也并不多,大汉还没有到民心尽失的地步。
所以说,东汉的灭亡,表面看是“桓灵二帝”的昏聩导致的,深入分析后发现是“宦党”、“外戚”、“士族”、“豪强”争斗导致的。但再更进一步追寻根本原因,在这个“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还是皇帝自身的问题最大,一个昏聩无能的皇帝根本无法驾驭这么大一个国家。幼年登基,宠信宦官,权臣霸道,世家奢靡,豪强猖獗,究其根源,还是皇帝这个环节出了问题。
只要皇帝熬过幼年期,顺利成人,稍微英明一点,不被下面的人忽悠,其实是很容易掌握实权的。当然过早和权臣硬碰,在宫中没有自保之力,难免被权臣下毒手,两汉都有年幼的皇帝被毒杀。而余冰现在正好把曹节拿下了,可以说只要余冰自己以后不像原身刘宏那样傻呼呼的继续宠信张让那些宦官,就不可能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大汉折腾得濒临灭亡。
一整天研究下来,余冰心里也多了很多底气,虽然这些世家大族啊,朝中重臣啊,地方豪强啊,士族党人啊,看起来都有很大影响力,不能轻易对付,但实际上,面对皇权还是翻不起什么大浪,宦党借助皇权的威势都可以为所欲为,可想而知,皇帝要是自己会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利的话,完全可以轻易掌控全国的实权的。原时空刘宏也是放手让地方豪强各自募兵消灭黄巾军,之后又恢复州牧制度,让各州州牧军政一体,才彻底让中央朝廷失去对地方的掌控的。
有句话叫做“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几千年有记载的人类文明史,表面看起来整体惯性好像都是群体力量推动发展和演变的,但深入分析后,可以发现,不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时间节点,都离不开当时的少数人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乱世出英雄”,究竟是东汉末年的乱世造就了那么多风云人物,还是这些风云人物造成了东汉末年的乱世,这是一个双向辩证的问题。但不论什么时候,精英人才总是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余冰作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对这个时代精英人才的“先知预判”,虽然或许有很多精英因为各种原因未能青史留名,但留名了的,至少都是这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不论是因为身份地位还是智慧能力。
余冰通过兑换的人物资料,对大汉现有的和未来十年将要出生的精英人才,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只要把这些“风云人物”掌控好,自己就能够拥有极大的优势,即使还有更多无名的精英冒出来,自己凭这些已知的精英,也有抗衡的底气。
余冰一边走,一边想明白了如何应对这些“求职”的贤才。作为现代人的思想,更明白人才的重要性,现在有了“先知”的优势,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些主动“报名”的人才了,不论其中有多少是未来的“风云人物”,只要自己不断的“招贤”,早晚会把多数精英聚拢到身边的。
很快,余冰走到了“德阳殿”前厅的“接待处”,在为皇帝准备的专用“高席”落座,有负责“朝拜礼仪”的小黄门大声喊道:“陛下驾到!众人恭迎!”
在前厅等候的众人早就看到了皇帝的“龙行虎步”,虽然大家不敢直视皇帝的面部,但所有人都用热切的眼神注视着“皇帝仪仗”向自己等人逐渐靠近。听到小黄门的高呼,所有人都跪地俯身,行“稽首礼”,同时大声高呼:“参见陛下!陛下万寿!”(这个时候还没有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朝拜词)
余冰回道:“免礼!平身!赐座!”
众人回道:“谢陛下!”
两百人左右在前厅分成四列,面向余冰的方向“席地而坐”,从余冰高几阶的位置看下去,也是相当有视觉冲击力的,外朝的“百官朝会”也就差不多这个规模吧!
袁绍七人左三右四,分为两组分列于最前端靠近皇帝陛案的左右两侧,面向前厅中庭“席地而坐”。
许攸率先出列,施礼说道:“臣许攸参见陛下!受陛下之命,臣等七人今日将[四夷馆]改为临时[招贤馆],按陛下要求,不论出身、年龄、性别、资历、过往,对所有大汉民众一视同仁,唯才是举,臣等七人于[招贤馆]接受有志之士报名。”
“从巳时初到申时末,共接受报名3000人,经臣初步筛选淘汰特长不太明显的大约1000人,其余2000余人分别由本初、孟德六人按特长和喜好,分政务、法务、军务、研学、百工、积善六大类再次筛选,加上臣筛选留下的参谋型人才,今日总共留下193人,现已全部带来,由陛下亲自考评。另外,所有报名者留下的资料信息,均已按陛下要求全部带来,陛下可随时查阅。”
“臣,大汉中央办公厅科长,许攸,汇报完毕!”
余冰:“好!子远做得很好!子远先回座候着。朕先好好了解一下我大汉的热血才俊,本初、孟德,你们几人分别把这些贤才给朕引荐引荐!”
几人分别回应:“喏!”
几人互相交流一下眼神,袁绍出列来到中庭陛案前方,施礼说道:“臣袁绍参见陛下!受陛下之命,臣等七人今日于招贤馆为大汉遴选贤才,臣主要负责对政务方面有特长的贤才筛选。”
“臣从300余位报名者中,初步遴选出24位贤才,现由臣为陛下一一引荐。”
“第一位,史弼,字公谦,陈留郡考城人,曾任河东……”
余冰:“本初,且住!你这样介绍的效率太慢了,你只需要把你选出的所有贤才,直接一个一个的喊籍贯姓名,听到的人站起来回应一下就可以了,详细的资料,朕后面会去了解的。否则这两百多人介绍完,都明天了。”
袁绍愣了一下,想想陛下说的确实在理,像自己这样介绍,怕到明天都介绍不完。何况这些信息基本上也是报名者自己写的,自己也只是大略看了两眼,也没有去核实过真实性,确实没必要在这里详细读出来。
袁绍:“臣遵命!”
于是袁绍拿出单独挑选出来的24份名单,直接开始“点名”。
袁绍:“陈留史弼,史公谦!”
席地而坐的人群中“长身而起”的却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看起来虽然气质不凡,但却气色苍白,身体欠佳的感觉。
老者施礼,用浑厚而略显苍老的语音说道:“陈留史弼,参见陛下!陛下万寿!”
余冰看着眼前的老者,一边查阅兑换资料里相应的人物介绍,一边调取原身刘宏的记忆,呵!这第一个“贤才”就真不简单啊!余冰在脑海里迅速整合完史弼的资料,心中有了“收买人心”的应对方案。
余冰:“免礼!平身!史公,你的过往朕很了解,能在此时此刻见到你,朕无比欣慰。这些年,朕受王甫、曹节一众奸宦蒙蔽,委屈你们这些正义之士了。史公刚出囹圄不久,今日就积极响应朕之招贤令前来应征,可见史公为国为民之心何等真切,我大汉的脊梁就是靠史公这般的众多忠直之士撑起的。在此,朕要向你们这些受迫害的忠良们,说一声,对不起!是朕不好,偏听偏信,让你们受苦受累了!一切皆是朕之罪过,朕知道,仅仅是一句对不起,是无法消除过往对你们造成的伤害的,以后朕会从各方面弥补大家的。”
史弼在下面垂首恭听,听到陛下居然向自己这样受奸宦迫害的人说“对不起”,一下子被感动得涕泪交加。刚刑满出狱不久,本来心灰意冷准备返回故里隐居的史弼,前几日正好听到余冰在西园的演讲,当时就被激得热血沸腾,改变了隐居的念头,后来又听到余冰的“招贤令”,立马积极响应,希望能趁有生之年再次为国为民发挥余热。现在听陛下这么诚恳的语言,更是激动得不能自已。
在下面的人群中,还有不少像史弼一样受过奸宦迫害的人,听到陛下的道歉后,也是感触颇深,眼眶泛红。前方在左侧首位席地而坐的何颙也是不停的用衣袖擦拭眼泪。
余冰看到自己挥出“笼络人心”三板斧的第一斧--罪己,效果相当不错,于是继续挥出第二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