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全民热议(上)

接下来的时间,从皇上开始演讲给大家问好,到结束演讲让大家注意安全散去返家,整个过程可以说是精彩连连、高潮不断。

各种大白话的新词汇、新概念不断从皇上嘴里冒出来。从皇上的自省道歉到革故鼎新,从大汉危机到未来展望,在余冰刻意安排的“捧哏”美化传播下,可以说折服了绝大多数的洛阳人民。

尤其是演讲过程中,余冰安排“捧哏”带起来的“互动”,让本来只是抱着“看热闹”心理的“吃瓜群众”们,都变成了亲身参与者,被一步步“带进沟里”,呃!是一步步融入皇上的演讲中。

“西园广场”的“互动”话语,被“有心人”不断的向外面层层传递、层层复制,洛阳的大街小巷也不断传来相同的高呼声。

随着皇上演讲内容涉及到大汉的方方面面,从边境战争到天灾瘟疫,从设立“论政堂”到“积善堂”,没有人觉得自己是“吃瓜群众”了,皇上所讲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大家对皇上的认知也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改变,有人觉得皇上满口“大白话”有辱斯文,有人觉得皇上引导大家一起“高呼”不够庄重,有人觉得皇上新设这样那样的机构太过离经叛道……

不管对皇帝产生了什么新的认知,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皇上真的变了!”

而对所有人的思想产生巨大冲击的,还是演讲过程中产生的两次“插曲”。

第一次巨大的“思想冲击”是尚书令曹节被直接拿下,这可真的是影响整个朝廷格局的超大事件啊。可以说对整个大汉而言,都是“石破天惊”的重大变故,但却被皇上“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直接完成了。

把控朝廷十余年,权势滔天的“宦党”领袖、众常侍之首、皇上一直倚重和信任的尚书令曹节,就这么失去了所有权利和地位。

非“宦党”一系的所有人,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有激动者更是不停高呼“皇上圣明!”

而“宦党”一系的人就有些“惶惶不可终日”了,这最大的“靠山”一下子就倒了,以后该怎么办呢?虽然后来皇上补充承诺说什么“既往不咎”,但谁知道过段时间皇上会不会反悔呢?

第二次巨大的“思想冲击”是司空张济的“谏言”被直接否定,张济作为儒学大家,曾经的“帝师”,“国三老”之一,向来受皇上敬重,没想到站出来反驳皇上成立“研学堂”,皇上同样没有给面子。

而这代表着两百多年来“独尊儒术”的大汉治国理念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儒学”一直以来的唯一崇高地位将被动摇,“百家争鸣”或将再次出现。

这对那些从小习文,有志官场的“儒家士子”而言,可以说都是巨大的冲击。对从汉武以来,几十代人潜移默化,广受“儒学思想”影响的老百姓来说,也是巨大的冲击。

而两次“插曲”的发生,都让皇上很是从容随意的就应对过去,完全没有影响到皇上那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演讲。

“皇上真的变了!”

真的变得“英明神武”、“睿智果决”了!

在系统后台,大量“怀疑值”转化成了其它数值。如果余冰能够看到,肯定会“心痛”这些“怀疑值”被白白浪费了,都用来启动“系统答疑”多好。当然,同时也不断有新的“怀疑值”产生,宿主的“言行举止”也不是同时都被所有人认可接受的,有些是因为时间差,还没有接收到最新消息,有的是观念比较固执,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转变,甚至还有一些超级“黑粉”,不管皇帝说什么,都是全部否定的。

余冰的演讲时间并不长,从未时初(下午一点多)出关来到西园墙头,到处理完所有后续“小插曲”离开西园,最多也就一个时辰(两小时)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个时辰,对身处洛阳的所有大汉子民而言,可真的是前所未有的体验。皇上演讲的内容和应对处理所有事情的方式,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出人意料”、“高潮迭起”,让多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产生了一些改变,很多人心灵都受到了极大的洗礼(其实余冰说的都是很平常的概念,只是这个时代的人第一次听到觉得难以想象而已)。

通过今天这场“演讲”,可以说再也没有人怀疑皇帝是不是真的受“列祖列宗托梦教导”了,皇上所说的所有内容和处事方式的极大改变,都不是皇上原来的正常表现。现实中也根本不可能有人能让皇上这么短时间发生这么大的改变。那些新词汇、新概念,更不是现实中的任何人能够编造出来的。

………………………………

余冰结束演讲,为了摆脱一众嫔妃宫女的纠缠,急匆匆的赶去“德阳殿”规划下一步如何开展演讲中涉及的相关事务,还没来得及去关注演讲取得的成效,不知道自己的演讲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对皇帝今日“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变化,说出的各种新概念,不同的个人或团体,感兴趣或关注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在皇帝的演讲结束后,京城范围很快就形成了“全民热议”。

离西园不远的是同样位于洛阳城西的“金市”,这里是洛阳最繁华的工商业区。从“西园广场”陆陆续续散去的人,有些各自返家,有的三三两两的相邀来到了“金市”。

遍布金市的茶楼酒肆的掌柜们,上午还在纷纷哀叹今日怎么这么冷清,半天没有几个顾客上门。这大下午的却一下子家家爆满、座无虚席,跑堂的小二忙得“飞起”。

这不,生意最火爆的“英雄楼”又传来顾客拍着桌子大吼的声音:“小二,我们的酒菜赶快端上来啊!这都半天了,还一个菜都没上。先把酒给上上来,赶快!”

“客官,稍等,稍等!马上就给你们上,今日实在忙不过来,抱歉,抱歉!请贵客多多包涵!”这是掌柜的在楼上楼下跑来跑去的及时回复那些催单的客人,至于跑堂小二,忙得脚不沾地,哪里有时间去回应。

“来来来,都各自坐下!孟德、子远、孟卓、伯求、德瑜,吾等几人好久未见,难得今日凑巧遇到,相聚一起,等下大家一定要多喝几杯,不醉不归!”

“英雄楼”二楼一个靠窗的宽敞雅间内,几个人围着一张很大的桌案正在陆续就坐。坐在东方靠窗首位的,是一位“姿貌威容”、“神情稳重”、“衣着贵气”的青年男子,看起来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是发起此次临时聚会的“东道主”袁绍(史载袁绍出生日期不详,而曹操此时24岁,二人年龄相近,才有可能在少年时期一起去偷“新媳妇”)。

几人在“西园广场”都是停留到最后才离开,因此在路上相继遇到,被袁绍组织到了一起,拉到“英雄楼”自己长期预留的雅间内,刚才招呼众人就坐的正是他。

“孟德,不是听说你去年就回谯县老家了吗?什么时候返回洛阳的?是有什么事情要办理吗?有需要兄弟的地方,尽管说。”坐在袁绍下首的是性子比较急躁的张邈,刚坐下就“噼里啪啦”的向桌案对面的曹操问道。

“孟卓,我也是刚回洛阳几天,下月家父五十大寿,我提前来京做一些准备。”面色有些黝黑的曹操,一边整理外袍席地而坐,一边有点“苦笑”的回应这个向来“急公好义”的好友的问候。

“大司农五十大寿了吗?孟德,需要兄弟协助,一起帮忙筹备吗?”张邈继续向曹操说道。

曹操:……

“好了,好了,孟卓,不要再和孟德寒暄了。吾等因各种原因经年未聚,今日正好彼此交流一下。”袁绍打断了张邈和曹操的对话。只因在座几位虽然和曹操都有不错的交情,但对其“宦党出身”始终还是有些“膈应”的。所以另外几人听到曹操说其父五十大寿,也都没有回应,只有张邈有点“没心没肺”的还要凑上去帮忙。

“诸位,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如今的京城局势吗?我从汝南返京,一路隐匿行踪,有些消息闭塞。今日上午进城,发现很多人往西园行去,我以为有什么[热闹]可看,也跟着前往,没想到这[热闹]可真不一般啊!”一道洪亮的声音响起,坐在客座首位的何颙有点迫不及待的说道,在其心中,对今日所见所闻的一切可以说都是满腹疑问。

这何颙(音“勇”)可不是一般人,比袁绍年龄稍长,大概三十来岁的样子,十多年前还是个“小年轻”,在京都游学期间,便与鼎鼎大名的陈蕃、李膺等相交甚好,虽然是晚辈,但也得到郭林宗、贾伟节等太学名士的认可。第二次“党锢之祸”后,何颙被“宦党”陷害,近十年来一直隐姓埋名,偶尔回京城见故友也是隐形匿踪,所以前面说自己从汝南隐匿行踪返京,大家听了也不觉奇怪。

“对呀!对呀!我也是刚返京不久,和伯求一样不太清楚现在的局势,你们有谁清楚的,赶快讲一讲。”坐在曹操下首,一看就勇武过人的伍孚也跟着附和道。

“伯求,德瑜,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京城,我给你们大概讲讲吧!”坐在袁绍对面,一副文士装扮的许攸接过话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