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全鉴
- (春秋)曾参著 东篱子解译
- 2160字
- 2021-11-24 20:28:21
第4章 修身为本
国学原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①。其本乱而末治者②,否矣③。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④。
词语注释
章句理解
国学启示
本章主旨在于修身。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目的,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基。一个人,他从自身内部修养到作用于外部社会,是通过身体的言行来实现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自身修养的好坏决定了这个人对社会作用的优劣。所以才说,修身为本。
对自己的亲人要爱护,这既符合人性,也符合伦理,也是社会道德的根基。所以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从来没有过时这一说法的。反之,如果不爱护自己的亲人,却能对别人真心爱护,这就是本末倒置,是不可能的事情。本末倒置,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趣味故事
故事一:庖丁解牛(páo dīng jiě niú)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梁惠王有一个厨师,人称庖丁(一个名叫丁的庖厨)。庖丁可不是一般的厨师,他会杀牛,而且……
只见他手触、肩靠、脚踩、膝顶,动若街舞又有韵律之美。而手里的刀就更神奇啦,去皮、剔骨、切肉之声,竟然隐约传出了美妙音乐的节拍。
梁惠王惊呆地张大嘴巴,半天没合拢。他揉了揉发酸的脸颊,双眼闪烁着新奇的目光,说道:“厉害啊,小丁。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演奏合奏曲呢。你是怎么练就的这身本领?”
庖丁也没想到,杀牛竟然杀出了正能量。他放下手里的刀,毕竟拿着刀对君王说话容易招灾。放下刀后,他面色如常,说道:“刚开始,我也笨手笨脚。一头牛在我面前,我不知道该如何办,实在是不了解里面的结构啊。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去探索牛身体的生理结构,最后终于有了清晰的认识。凭着触觉,就能做到骨头与肉分离,而不损伤刀刃。你看我这把刀,用了好多年了,还像新的一样。”
梁惠王忙说:“好了好了,刀就不用拿起来了。不过我还得哎呀一声啊,我听了你的话,竟学会了养生了呢。”
庖丁没有“手里拿着锤子,便看什么都是钉子”,他历经三年时间探索牛的身体结构,才能达到不用眼睛看也能不伤刀刃且把肉和骨头分离的程度。这是他做事掌握了根本的缘故啊。
故事二:“大义灭亲”的霍献可
对应该亲近的人不亲近,反而落井下石,这样的人就违背了人性,违背了修身为本的原则,是不能学习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人为了向皇帝表忠心,竟然要把没有死罪的舅舅判死刑。这个不要脸的人是谁呢?
武则天时期,因为她是中国历史第一个女皇,反对她的人比较多。武则天就采用了非常严酷的刑罚打击反对她的人,并且鼓励打小报告,打了小报告还有奖励。因此,武则天时期,兴起一波酷吏潮。
霍献可是武则天时期的一名司法官吏,怎么来形容这个人呢?两个字:酷吏。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酷吏呢?酷吏是指用过分残酷的方法审讯犯人的那些官吏。中国历史上有过不少酷吏。霍献可跟别的酷吏不同,他还不单单是专心酷吏一辈子,他“酷”得比较恶心,不但害死无辜的人,而且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放过。
有一次,裴行本被人告发了。裴行本是非常大的官员了,当时他是正儿八经的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经过审查,发现问题没有那么严重。武则天就下旨,将裴行本流放。流放也是一种刑罚,不过总算没有砍脑袋。裴行本默念了几声阿弥陀佛,就准备服刑了。
可是有一个人不干了,他蹦了出来,吵着嚷着非要重新审判,一定要将裴行本判为死刑。武则天一看这个人,愣住了,谁呀?霍献可。武则天愣了半天也不明白,决定找霍献可来问问。
霍献可见自己被皇帝召见了,兴奋得脸都皱成包子了。一见到武则天,就匍匐在地,磕头表忠心。动作流畅,一气呵成。
武则天就问他了,说:“你为什么坚持要判裴行本死刑呢?经过审理,裴行本罪不至死啊。”
霍献可说:“裴行本心里对皇帝不满(人家心里的事,你是咋知道的),只要是对皇帝不满,就应该杀了他。”
武则天皱了皱眉头,很困惑地问道:“可是,可裴行本是你的堂舅啊。”
霍献可一听乐了,满脸谄媚地说道:“正是因为他是我的堂舅,所以他非死不可。我这个堂舅不死,又怎么能体现出我对皇上的忠心呢?”
武则天听了,出了一身冷汗。人的本性是对亲人朋友格外亲厚,霍献可竟然想害死自己的堂舅,想不到人世间竟还有这样阴损狠毒之人。武则天没有听从霍献可的意见。
霍献可感觉自己的忠心受到了摧残,竟然一头撞到台阶上,头破血流。大有一副不弄死自己的堂舅他就不活了的架势。
为了打动武则天,霍献可用颜色鲜艳的绸布把头包扎起来,伤口却露在外面,故意让武则天看到。
估计武则天恶心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去。后来,武则天依旧只是将裴行本流放。
据说,霍献可临死之时,四肢和脖子都缩到了一起。人人都说,这是被冤魂索命了。世上哪有鬼神?是霍献可自己不修身,亏心事做多了,疑心生暗鬼了吧。
思考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