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修辞技巧

20世纪,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很少有人能读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一次,有人要求爱因斯坦用最简单的话来解释“相对论”。爱因斯坦是这样解释的:“你同你最亲爱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感觉像坐了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爱因斯坦用日常生活中人们体验过的真切感受来解释高深玄妙的相对论原理,通俗明了,一听就懂,这就是语言运用中的修辞技巧。

“这是我的狗”与“这是我的爱犬”描述的是同一个事实,但前者是客观描述,而后者则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描述。上述两种情况中,前一类称客观性言辞,后一类称感情性言辞。所谓言辞“着色”,就是指以感情性言辞代替客观性言辞。

客观性言辞有准确、可靠的优点,但也有直白、单调等不足,因此,常常需要用感情性语言来弥补它的缺点。

谈话中常用的语言修辞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喻

在演讲和谈话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戏剧性效果。当对方以某种事例显示出难以理解的道理来刁难时,你就可以用比喻的事例显示另一种道理予以反驳。

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的重要原理时,有人嘲讽他:“这个又有什么用处呢!”法拉第诙谐地说:“刚生下来的婴儿有什么用呢?”

比喻,作为口才表达的一种技巧,的确能够加强表现力。但是,在说话时必须运用得自然贴切,富于创造性,切忌滥用,否则,就会出现“比喻不当”,或落入俗套。

2.比拟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说话人有意识地把物当作人跟它对话,或用适合于人的动作来让物接受;或用适合于人的词语来修饰物;或用陈说人的方式来陈说物;或以物的身份进行自述的修辞格就叫作比拟。

比拟作为口才施展的一种技巧,它基于联想,富于启发性,而且又常常能把静态拟成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因此,在说话中恰当地运用它,会收到生动、具体的效果,有利于表达感情。

3.借代

“学好ABC,走遍天下。”把ABC看作外语的特征,借以代外语;“目不识丁”,借“丁”字代全部文字。

上述例子中,所借与所代之间,或以某种特征相关联,或与某一象征意义相关联,或具有某典型性的代表意义,或具有部分与全体的关系。这种不直接说出该人或该物,而用与要说的人或物有密切关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格叫作借代。

说话中灵活运用借代这种技巧,会使说话人的话语更生动,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不但说到了某人或某物,而且还把与某人或某物有密切关联的东西也说出来或暗示出来了。所以,这样的话更能诱发听众的联想,因而也就更能吸引听众。

4.夸张

当描绘某人又矮又瘦时,人们说他像根“干豆角”;当描述发高烧时,会说烫得像“火炭”。这显然言过其实了。但是,别人听来并不觉得虚假,反而能加深印象,这就是夸张的技巧。夸张也有突出事物某一性质合理的地方,而且常常与比喻、比拟等技巧结合在一起,听话人心里自然有数。

夸张虽言过其实,但不同于浮夸和哗众取宠,更不是无中生有和信口开河。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反映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5.双关

说话时,使用的每一个词或每一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有时,这种含义并不表现在这个词或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上,而说话人要表达的意思恰好隐含在这个词或句子背后。这就是双关技巧。

形成一语双关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谐音法。

6.对比

鲁迅在《战士和苍蝇》一文中这样说过:“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毕竟不过是苍蝇。”这里,鲁迅把“战士”和“苍蝇”拿来比较,尖锐地讽刺了那些诬蔑革命者的可耻奴才,坚决支持了勇敢坚持革命的战士。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通过比较可使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并且鲜明地表现出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这就是对比。

7.模糊

模糊是说话人在说话时一种机智的回避,或者说是一种讲究策略性的说话方法。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或不便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对方,这时,就可以用模糊语言应对,不仅可以帮你渡过难关,还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与人交谈中,有些话要尽量避免说死,以便留有回转的余地。否则,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但模糊的语言绝不等同于含糊其辞。前者是策略,后者是词不达意。还要注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需要说话人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时,特别是在对敌斗争、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在战场上,切不可使用模糊语言,以免贻误战机。所以,模糊法只能用作缓兵之计,不能经常使用。

8.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又称“吊胃口”。它是利用听者的好奇心理,先说出一个发人深省或出人意料的现象、结论,设一“关卡”,然后秘而不宣,让听者自我猜测或思考后才加以分析,和盘托出真情或道理的说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