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金融业发展趋势报告(2021年)(《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 21世纪经济报道
- 1461字
- 2021-11-18 17:06:03
前言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疫情已呈现出长期化的态势,人们将其定义为“后疫情时代”。截至 10 月下旬,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已达到 2.4 亿例,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 2 亿多例。
不过,在政策刺激和疫苗接种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实现了快速复苏。全球经济尤其是主要发达经济体迅速反弹,2021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欧、英、日也接近疫情前水平。全球经济快速复苏的另一面,是发达经济体强劲的需求回暖持续快于供给恢复,推动通胀压力走高。
经济快速恢复、通胀持续高位徘徊,促使发达经济体央行开始释放货币政策转向信号。美联储缩减购债的行动可能很快就会开始,首次加息时点预期也将提前至2022 年下半年。欧央行、英国央行等其他央行也普遍强化了紧缩立场。
2020 年为应对疫情,中国央行也推出多项举措,但相对较为谨慎。不过2020 年 5 月以后货币政策力度逐步恢复正常,今年已基本回到疫情前常态。今年以来,考虑到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主要经济体可能的货币政策调整,中国央行作了前瞻性的政策安排(于7 月降准),以降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外溢冲击。
相较而言,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同时,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继续稳步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82313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 0.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 18.3%,两年平均增长 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 5.5%;三季度同比增长 4.9%,两年平均增长 4.9%。IMF10 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称,2021 年中国经济将增长 8%。
后疫情时代,监管部门继续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指导银行业扎实做好“六稳”“六保”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总体看,今年来银行业经营态势总体稳健,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9 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 33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8.2%。前9 个月,人民币贷款新增 16.7 万亿元,同比多增 4624 亿元。贷款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既增强了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又保持了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结构上,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年底,出台文旅业专项纾困政策,这些都为增强企业活力提供了坚强的金融支撑。9 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8.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5.2%。
在宏观经济恢复后,银行业的经营也出现好转。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41 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9772.0 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上涨 13%,高于营收增速 7 个百分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拨备计提减少:今年上半年 41家上市银行计提的拨备合计 8189.2 亿,相比上年同期下降 6%。
显然银行拨备计提压力减轻,这对银行利润增长形成正贡献。在拨备计提规模变化后,上市银行去年上半年是“增收不增利”,今年上半年则是“增收更增利”,甚至“减收也增利”。
经济回暖带动银行资产质量整体改善。9 月末,银行业境内不良贷款余额 3.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 1.87%,相比去年同期下降 9BP。受疫情冲击和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影响,不良资产反弹压力仍然较大,风险可能继续暴露。
展望未来,宏观经济将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商业银行需要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同时,商业银行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在保持适度规模增长的同时,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的发展模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