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和2019年,我们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驻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连续举行了两届“荆楚问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漆艺邀请展。于此基础上,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住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发起的“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经过数月的筹备工作之后,于2019年10月26日正式成立。藉此契机,以联盟成员为主体和骨干的漆艺邀请作品将从荆州出发,走向全国,开启联盟元年崭新的征程——“中国漆艺传承与发展作品巡展”系列活动。

为办好此次巡展,我们通过对全国几十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大漆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人群中的优秀者,进行了深度采访,精选作品,邀约参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基本反映当前全国漆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态势,呈现于此。然而,中国漆艺的传承与发展,该将如何通过很好地实施传承,以致更好地推进发展?——此问虽为老生常谈,却也尚未彻解……故而,我们还是先来大致梳理一下中国漆艺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以求温故而知新也。

众所周知,长江、黄河两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文明、文化和艺术……特别是长江中游的荆楚大地,更是于楚国800年间,孕育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漆艺首次高峰。出自楚国工匠之手,恢诡谲怪,精彩绝艳的一件件榫卯结构,彩绘漆器……堪与同时期出自希腊工匠之手,静穆端庄,健美俊逸的一件件大理石雕像、彩绘花瓶……遥相媲美。秦汉,漆艺传承楚风。然而,锥画戗金、皮胎漆器、堆漆彩绘和百宝嵌(满城汉墓出土嵌金、银、玉石和绿松石及玛瑙于一器的漆奁)……诸项,皆有发展。恢弘豪迈、器宇轩昂的造型装饰,十足彰显秦汉之师雄浑威武之势。而穿越丝绸之路,汉代女子爱用的妆奁,竟于欧陆克里米亚鞑靼女贵族墓中出土。可见,汉代漆艺之美,远播欧罗巴。三国两晋南北朝,漆艺拓展出了剔犀、犀皮和干漆夹纻造像,皆为新创……《剔犀云纹圆盒》和出土于马鞍山三国东吴朱然墓的一对《皮胎犀皮耳杯》,是为好例。戴逵大型干漆夹苎佛像,虽仅有文字。然观,流失海外的隋代《干漆夹纻佛像》(公元590年.藏美国巴尔迪摩沃尔斯美术馆),则可窥见一斑。大唐,漆艺极尽华美——传世的金银平脱古琴、嵌厚螺钿阮咸、琵琶和镜盒……甚憾,皆由遣唐使携入东瀛,深藏奈良正仓院。五代,蜀王建墓出土的五代时期《金银平脱册匣》(藏四川省博物馆),尚能一览唐风遗韵。宋人,漆艺现素髤之美,又开剔红、剔黑和嵌薄螺钿漆器及其识文描金之先。元代,漆艺名家张成,杨茂浑厚有力的雕漆,不仅于当朝名声显赫,还令日本匠师一族崇拜至极。竟取两位名姓,更换自家门号,自称“堆朱杨成”。明代,漆艺一本黄成撰,详实著录漆工媒材、工具和技术及其修复与审美的经典《髹饰录》横空出世,其光华普照以中韩日为代表的亚洲漆艺400年……款彩、剔彩、描金、八宝嵌(周翥)和江千里的点螺等,则为当时新作。清代,漆艺卢氏家族的百宝嵌,名满宫廷。康熙年间,大型款彩屏风、家具远赴欧洲,在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很多地方的装饰中有“中国空间”,吹起一股“中国风”。乾隆、嘉庆年间,福州沉氏家族脱胎漆器薄料漆彩,传承发展至今。经民国战乱,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漆艺产业复兴,为国家赢取外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上述,匆匆略过,从先秦到后世的历朝历代乃至现当代。中国漆艺传承与发展的历史,来龙去脉,清晰可见。既有高潮迭起时期,亦有低谷缓行阶段。各个时代皆于传承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发展出各自审美样式、风格不同的漆器髹饰技艺……足令我们潜心研究,探求其奥。

忆往昔,看今朝。现在,我国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已经有20余项,加上省级、市级则以倍增。其中,无疑皆与上述历史上的漆器髹饰技艺,有着千丝万缕的系谱传承关联……比如,山西绛州国家级和省级剔犀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何俊明和陈勤立两位所创作的作品,皆与三国《剔犀云纹圆盒》血脉相通。而以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甘而可为代表的安徽屯溪、浙江宁海、江苏常州、陝西西安和广西桂林等地一批犀皮漆器省级、市级传承人与其他作者们,则与三国朱然墓一对《皮胎犀皮耳杯》血脉相通。再看,国家级非遗天台山干漆夹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汤春甫,以干漆夹纻制作的大型佛造像,与南北朝时期记载,戴逵造大型干漆夹纻佛祖行像,纯属一脉相承。从北京雕漆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文乾刚为代表的河北、扬州等地的雕漆中,可见其源头,皆与宋人剔红漆器,脉出一系。而苏州非遗漆器制作技艺传承人林怡,所执著追求的则是明代添为新式的款彩一脉。在福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脱胎漆器传承人郑益坤、黄时中和陈天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对于清代沉氏家族脱胎漆器的传承与发展……至此,仅举诸例,以寻古今传承脉络之係谱。

巡展命题,正与漆艺传承发展联盟主旨相契合。巡展作品,皆为展示我们近年来漆艺传承与发展的真实面貌。巡展期间,我们还会灵活机动地安排相关的系列活动。共同针对“传承与发展”的话题,展开各种形式的互动与交流。传承的意义,旨在于发展。而所谓之发展——即是由传统材料、技术和造物形态,转而逐渐演化为契合并适宜时代生活及审美追求的创造、设计和制作新产品的过程。今天,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演化进程的时代中。2017年,国家发布《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大大激发了传统工艺、漆艺传承人和非遗人群创作和学习的热情。我们漆艺传承发展联盟的全体成员,亦将继续积极响应振兴计划的精神,为促进全国及国际间大漆产业的技术交流,传播大漆文化艺术,培育大众消费市场,建立健全大漆材料加工、漆器制作的行业标准和互惠互利的协同创新机制,联通起一个大漆材料、工具设备、技能提升和审美鉴赏以及作品推广等等一系列全产业链条。从而,共同推动漆艺产业持续、健康、高水平发展……以上,均是针对中国漆艺传承与发展实施与推进的蓝图,展开基础布局的愿景,亦是通过由传统造物到创新产品,经营打造一个大漆产业承前启后、继古开新、培养人才的良好平台。

根据王世襄先生的《髹饰录解说》,所归纳分类的14种漆艺技法中。我们发现,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大漆髹饰技艺非遗项目中,还缺少素髹、雕填、嵌厚螺钿、戗金、剔黑、剔彩和金银平脱及其识文……等等诸项。为此,我们呼唤年轻的一代,希望大家能够于不远的将来弥补上这些空白项目。通过联盟可以制定具体标准,进行专门培训。中国漆艺传承与发展,需要吾辈和年轻的汝辈,共同努力。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仅此序言,以表巡展策划之理念。

向为巡展献出一件件精美作品的所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传承人及所有其他漆艺传承人群的作者们和提供珍品的藏家们,表示衷心感谢!向悉心指导支持巡展的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其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还有巡回展览所到之地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参与各项工作,给予辛勤付出的全体人员和志愿者们,表示衷心感谢!最后,让我们逐渐筑起漆艺传承的基石,逐步走向漆艺发展的未来。共同祝2020年“中国漆艺传承与发展作品巡展”圆满成功!

漆艺传承发展联盟主席 周剑石

2019年12月5日于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