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远古五帝贤名传

名师导读

五帝是指传说中的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帝、尧帝和舜帝。他们先后为帝,以仁德圣贤著称,成为后来历代君主的楷模。在远古的时候,五帝除猛兽、开田地、种五谷、观天文、推历法、传教化、制乐舞,创造了灿烂文明,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少典部落的子孙。他一降生就有灵性,出生不久后便可以说话,小时候聪明敏捷,长大后诚实勤勉,成年后见多识广、通达事理。

轩辕所处的时代,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败,诸侯互相侵伐,神农氏却无力制止,百姓深受战乱之苦。于是,轩辕就召集士兵,训练军队,征讨那些不肯朝拜的诸侯,让诸侯都来归顺神农氏。

此时,炎帝欺凌各诸侯,诸侯便都来归顺轩辕。轩辕施行德政,种植五谷[1],安抚百姓,整顿军队,驯服了熊、罴(pí)、貔(pí)、貅(xiū)、䝙(chū)、虎等猛兽,并用这些猛兽与炎帝的军队大战于阪泉郊野。经几战之后,轩辕打败了炎帝。

各路诸侯中以蚩(chī)尤最为凶暴,谁都奈何不了他。蚩尤不听从轩辕的号令,起兵作乱。轩辕征集各路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大战于涿(zhuō)鹿郊野,将其生擒后杀死。

平定了炎帝和蚩尤后,各路诸侯都推举轩辕做天子。因为他有土德[2]的祥瑞,而土的颜色是黄色,所以他号称黄帝。此后,黄帝带兵四处征讨不顺从的人,平定天下,安抚各方百姓,自己却过不上清闲的日子。

黄帝走遍天下,祭祀神灵、山川的活动是历代帝王中规模最大的。因此他获得了象征权力的宝鼎,用神蓍(shī)草来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贤臣治理百姓,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为百姓讲解生老病死的自然道理。他顺应四季的规律来种植各种庄稼草木,驯养鸟兽昆虫,教导百姓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和材料物品。

黄帝的正妃嫘(léi)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嚣,一个叫昌意。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昌仆为妻,生的儿子叫高阳。黄帝去世后,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高阳,有圣人的品德。他性情沉静而富有智谋,通达事理。他根据各地的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来种植庄稼和饲养牲畜,遵循自然规律推算四季的节令,依靠神灵来制定义理,理顺五行之[3]来教化民众,祭祀神灵时态度虔诚,辗转各地造福苍生。他统治的地区范围广大,凡是日月照到的地方,全都对他归顺臣服。

颛顼帝去世后,高辛继承帝位,这就是喾帝。喾帝高辛是玄嚣的孙子,黄帝的曾孙。

喾帝高辛自小便有灵气,刚出生就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他大公无私,对众人广施恩惠,却从不利己;他耳聪目明,可以知道很远的地方发生的事情,可以洞察细微的道理;他向上顺应天意,对下解决百姓的问题;他仁德而又威严,温和而又守信,修身养性,天下都归顺于他。

喾帝有节制地利用从土地中收获的材物;他教导百姓,教导人民做有益的事;他推算日月运行的规律,规定节气;他恭敬地对待神明,虔诚祭祀。他待人宽和有礼,衣着朴素典雅;他品德高尚,做事合乎时宜。喾帝治理天下,不偏不倚,他的恩泽如雨水滋润农田一般遍布天下,四海之内皆归服于他。

喾帝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喾帝去世后,挚接替帝位。挚帝即位之后,没有什么作为和成就。后来弟弟放勋继承帝位,这就是尧帝。

尧帝即位后,他的仁德像天空一样,才智像神明一样。靠近他,他就像太阳般温暖;仰望他,他就像祥云般覆盖润泽大地。他富有尊贵却不骄纵。他戴着黄色的冠帽,身穿黑色的衣服,乘坐白马拉的朱红色车子。在他的德行的感化下,百姓、部落和诸侯都和睦相处。他手下的百官职责明确,做事认真勤恳,各项事业都兴盛发展。

尧帝指派羲(xī)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确定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并设置闰月来校正四季,并告诉百姓各种生产的相应节令。

尧帝派出羲仲,住在郁夷旸(yáng)谷,观察朱雀七宿[4],等到春分日来临的时候,安排春季耕作的各个步骤。此时,百姓分散耕作,鸟兽交配生育。

尧帝派出羲叔,住在南交,观察苍龙七宿,等到夏至日来临的时候,安排夏季农活。此时,男女老少都到田里劳作,鸟兽的毛羽变得稀少。

尧帝派出和仲,住在西部的边地昧(mèi)谷,观察玄武七宿,等到秋分日来临的时候,安排收获作物。此时,百姓的心情平和愉悦,鸟兽重新长出毛羽。

尧帝派出和叔,住在北方幽都,观察白虎七宿,等到冬至日来临的时候,安排储藏越冬的物品。此时,百姓穿上厚厚的衣服,鸟兽全身长满厚厚的毛羽。

尧帝问百官:“有谁可以继承我的事业?”大臣们认为丹朱和共工可以。尧帝觉得丹朱性格顽劣,共工善于言辞而心术不正,都不能任用。尧帝又问:“如今洪水滔天,包围高山,淹没丘陵,百姓都为此难过伤心,有谁可以治理?”四岳[5]都说鲧(gǔn)可以治理洪水。尧帝说:“鲧违抗命令,伤害同族,不能用他。”四岳都说:“试着用用,如果不行就撤职。”于是,尧帝听从建议,任用鲧治水,可是九年都没见到成效。

尧帝对四岳说:“我在位七十年,你们有谁可以接替我的帝位?”众人回答:“我们德行浅陋,不足以担此大任。”尧帝又说:“那你们推荐一个合适的人。”大家异口同声推荐舜。他们说舜是一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后母不义,弟弟蛮横无理,可舜仍然极其孝顺,与他们和睦相处。尧帝说:“那就让我考验考验他吧。”

于是,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通过她们观察舜的德行。舜让她们放下尊贵的身份,居住到自己家中,遵守妇道。尧帝认为舜这样做很好,便任命他担任各种官职。他能将各项事务妥善处理,做事井井有条。尧帝又让舜视察山林川泽,在暴风雷雨中,他也不会迷失方向。于是尧帝认为舜能力强,德行高,便将舜叫来,想要把帝位传给他。舜推辞说自己的德行不够,没有接受。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中接受了尧帝的禅让。从此尧帝退位,让舜代理政事。

舜掌管政事后,举行祭祀仪式,来祭祀天地四时和各路神灵。二月,他到东方去巡视,祭祀泰山,召见东方诸侯,颁布新的历法,统一了音律和度量衡,制定礼仪,规定五等诸侯[6]朝见天子时所执的不同珪玉等。后来,舜又分别到南方、西方、北方巡视,之后回到京城。此后,各地诸侯按时来京城朝见天子,天子每五年到各地巡视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论功绩行赏。

舜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并疏通河道。他规定刑罚,犯错的官吏用鞭子施刑,犯错的学生用戒尺惩罚,有些罪可用金钱来赎免。赦免因过失造成灾害的人,严惩为害不改的人,告诫执法者慎用刑罚。共工、驩(huān)兜和三苗部落作乱,鲧治水不利,舜惩罚他们,将他们流放,从此天下人都心悦诚服。在执政期间,舜得到各路诸侯和百姓的拥戴。

尧帝禅让帝位二十八年后去世,百姓都十分悲伤哀痛。为悼念尧帝,三年之内没有人奏乐。待三年服丧期满,舜为了把帝位让给尧帝的儿子丹朱,自己隐居到南河的南边。可是,各路诸侯不朝觐丹朱,而是都到舜这里来,刑狱诉讼的事情也找舜判定,歌功颂德也是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于是回到京师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舜名叫重华,是冀州人。父亲瞽叟(gǔsǒu)糊涂愚昧,继母狠毒,弟弟象蛮横无理,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毫不计较,依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舜二十岁因孝顺而闻名。他三十岁时,尧帝将两个女儿嫁给他。尧帝的两个女儿遵从为妇之道,不敢傲慢地对待舜的家人。舜德行高尚,影响了周围的人。他在历山耕作时,历山人互相推让地界;他在雷泽捕鱼时,雷泽人让出自己的住处;他在黄河边制作陶器时,那里贩卖的陶器完全没有次品。他居住的地方,一年就形成村落,两年就成为小镇,三年就变成大城市。见到这些,尧帝就赏赐舜一套细葛布的衣服、一把琴和一些牛羊,还为他建造了粮仓。

在得到这些赏赐后,舜的家人更加想要害死舜,霸占这些东西。瞽叟让舜爬上房去修补房顶,而他却在下面放火,想要烧死舜。舜用两个斗笠当作翅膀跳了下来,得以逃生。瞽叟又想了一个办法,让舜去挖井,等舜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想将舜埋在井下。舜在挖井时,早有警惕之心,他悄悄在井的侧壁挖了一条暗道,通向地面。当他们往下倒土时,舜就从暗道逃了出去。

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非常高兴,就瓜分舜的财产。象占据了舜的房屋,弹奏着舜的琴。舜后来回到自己屋中,象大吃一惊,扭捏地说:“我正想你想得好难受呢!”舜不动声色地说:“你可真是我的好兄弟呀!”虽然他们屡次加害于舜,舜还是不以为意,对他们很好。尧帝知道这些后更加信赖舜。

舜帝即位后,流放了浑沌、穷奇、梼杌(táowù)、饕餮(tāotiè)这四个凶恶之徒的家族,将他们驱逐到边远地区。百姓拍手称快,国内再没有恶人了。

舜帝任用禹治理水土,后稷负责农业,契负责施行教化,皋(gāo)陶负责刑罚,垂负责管理工程,益负责管理山林畜牧,伯夷主管祭祀,夔(kuí)掌管音乐,龙负责上传下达。舜帝还任用“八恺”和“八元”的后人,管理土地,负责教育。这些人各司其职,功绩卓越,将天下治理得政治清明,百姓和乐。

舜帝年老之后将帝位禅让给禹,在位三十九年后去世。

自黄帝至舜、禹都是同姓,可是他们的国号各不相同,这是为了彰显他们不同的功业。黄帝的国号叫有熊,颛顼帝的国号叫高阳,喾帝的国号叫高辛,尧帝的国号叫陶唐,舜帝的国号叫有虞,禹帝的国号叫夏后。

名师点拨

文中所写人物众多,采用连环锁的叙事方式,使得五个人物的事件环环紧扣,写前者时顺笔带出后者。对五个人物并不是笔墨平摊,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尧帝、舜帝身上,突出刻画了尧帝的知人善任与舜帝的贤德能干。五帝的光辉形象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中。

名师提问

※ 你知道远古传说中的五帝是哪五个人吗?

※ 远古五帝以哪种方式传承帝位?

※ 你能分别说出五帝的伟大功绩吗?

《史记》原典精选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峤极,峤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峤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注释】

①族子:家族的子侄。②财:通“材”,材料。③利诲:引导,教诲。④历:推测。⑤嶷(nì)嶷:崇高。

成语小课堂

● 大公无私

释义:秉公持正,不徇私情。也指出于公心,不谋私利。

近义词:舍己为公

反义词:假公济私

● 耳聪目明

释义: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也形容头脑清醒,感觉灵敏。

近义词:心明眼亮

反义词:昏聩糊涂

● 不偏不倚

释义:泛指态度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也形容不偏不斜,正中目标。

近义词:公正无私

反义词:厚此薄彼

● 井井有条

释义: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近义词:秩序井然

反义词:杂乱无章

● 拍手称快

释义:拍着手喊痛快。多形容看到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痛快的样子。

近义词:拍手叫好

反义词:悲愤填膺


注释:

[1]指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这五种谷物,是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

[2]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的命运,土胜者为得土德。

[3]指阴阳,一种由阴阳衍生出来的伦常关系。

[4]鸟星,“二十八星宿”中的南方七宿之一,出现的时候正对应春分节气。

[5]指分别掌管四方的诸侯首领。

[6]分别是公、侯、伯、子、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