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幸福课堂快乐体验新理念
提到习作,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习作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习作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习作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习作教学要真实的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我们实施“小学习作”的教学策略,需要绿色荡涤习作教学中的灰色污染,使之还原生命的本色,培育出绿色的习作。《语文新课程标准》19次提高到“体验”。把“体验”的理念应用到小学习作教学中,我想,“小学习作”就是以发展为宗旨,以乐定教,以生活为主线,以体验为主导,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体验到探究的魅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体验到对话的激情,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体验到交流的开心,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一、以生活为主线,生活是生命的溪流。
“生活是习作的惟一源泉。”小学习作教学是以生活为主线,鼓励学生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比如:在开学之初,让学生拾撷起暑假生活中一页页值得回忆的美好片断。把在暑假中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事情在班里相互交流。在活动前,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也许是一段真实的经历,也许是一段美丽的传说……在这种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可以了解许多风土人情,会有许多的感人体验和收获。然后,用一段话把自己的小故事再写下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开阔了眼界,达到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绿色是心灵的栖息地,习作与做人概莫能外。
二、以体验为主导
要想使校园中花木长得美茂,必须有深厚的土壤培植他们。生活就是“小学习作”生长的土壤。以生活为主线,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从小就接触和认识社会,观察社会生活,积累生活,从社会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选取习作素材。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让生活中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一幅幅美的画卷,当生活中的这些美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习作上的冲动时,语言的激流就会宣泄出来。小学习作的练习,应从指导体验新生活入手,带领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去体验。应注意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表达技巧,张扬学生特点,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比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荷花的特点。一个小学生突然说出了一个精彩的句子:“夏天是荷花的家。因为荷花是在夏天开放的。”接下来我灵机一动,点拨思维:谁还能说说其他花儿的家?很快就有小学生发言“春天是桃花的家”“秋天是菊花的家”“冬天是梅花的家”。于是,我就以《家》为题目,把这四句组成一首诗写在黑板上。然后顺势一点,谁还能用“——是——的家”的形式,说说其他的家?学生又写出了“大海是鱼儿的家,森林是鸟儿的家,祖国我们的家,地球是人类的家。我们要爱自己的家”。这样充满灵性的个性化的语言,是率真的情感体验的结晶,是无拘无束地情感的流露,是自由自在的生命感悟。这就是小学习作。
“小学习作”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小学习作”体现习作活动中,学生就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收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做出简单合理的解释或回答。比如春天来了,我就组织学生到校园,到郊外去“找春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果树开花了,有红的、粉的、白的;有的说,花丛中有许多小蜜蜂,在辛勤的采蜜;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呢!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最后做一做:回到家后,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体,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在精心制作的贺卡上,填上最衷心的祝福,送给最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习作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设计这样的活动,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说:只有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情趣,享受到习作快乐,才是真正的习作。许多时候,人们把习作当作一种考试的功利,把习作当作一种技能来练习,致使习作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教师说难,学生说难,家长说难,人人谈习作变色。其实,学习习作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体验过程。只有体验到习作过程中的乐趣,享受到了习作过程中的快乐,习作教学才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至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19次提到“体验”。愚以为,在新课程指导下的习作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到体验的愉悦、探究的魅力,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交流的开心,发展的进步,个性的张扬,合作的快乐……
1、在习作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习作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的,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也是情感的载体,习作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习作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习作,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巧说,有话趣说。比如我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观察中,经常开展一些“小鬼当家”“买一次东西砍一次价”“让妈妈(爸爸)感动一次”等实践活动,以丰富习作的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才能通过习作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习作倡导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同以前教学相比,习作在开放活动中学生个性会得到积极发展。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我认为加强对生活活动过程的引导,可以让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习作的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2、在习作中体验探究的魅力
探究性习作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培养学生习作的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极大地满足和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习作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我们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的习作,譬如指导学生养几只蚕,探究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写一写“春蚕的生命过程”;研究蚂蚁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写一写“蚂蚁预报天气”的秘密;探究蜜蜂和蝴蝶采花的不同,写一写蜜蜂和蝴蝶的童话等等。这样的系列习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魅力。比如春天来了,组织学生到校园,到郊外去“找春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说一说春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春天果树开花了,有红的、粉的、白的;有的说,花丛中有许多小蜜蜂,在辛勤地采蜜;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从很远的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呢!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最后做一做:回到家后,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张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题,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在精心制作的贺卡上,填上最衷心的祝福,送给最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习作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针对特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做,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探究的魅力。
3、在习作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习作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和过程。小伙伴常常会出现合作的天才、辩论的高手,出人意料的妙语连珠。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寻找最佳的开头方法”“交流最有趣的精彩细节”“研究某人(老师、亲人、同学等)的特点”“文章门诊部小专家会诊”等一些生动有趣的合作习作的尝试,指导小学生互写评语,互相批改,积极合作。我们还可通过接龙习作、系列日记、当小记者小编辑、编小手抄报的方法,让小组之间展开某一专题文章的竞赛。笔者曾经尝试过“话题接龙”日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就是在班级分成三、四个大组,一组一个日记本,一人一篇,一天一篇,一周一个话题,一个话题进行一次展览评比。“日记”的内容可编可抄,“接龙”的话题可以自选,“接龙”的顺序可以自定,“接龙”的日记可以合作写成,一开始可“一条龙”话题续接,过一段时间可以是多“龙”齐舞(分小组举办接龙比赛), “龙飞凤舞”(男女生混合“双打”)、“画龙点睛”(评论习作)、“描龙画凤”(给习作插图)等等。通过这样的开放式的习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让小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4、在习作中体验交流的开心
习作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多向交流,多层面交流。比如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老师(校长、爸爸、妈妈、某作家、某记者、某主持人、某同学、朋友等),我想对你说”,也可以老师和学生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比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与同学们交流习作的心得,探讨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交流精彩片段的习作体会,谈论生活中新鲜人和事,共同观察和体验某一景物、某一事件,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多向交流讨论。您看,我班的习作经验交流会又开始了。小学生葛星这样介绍他描写大风的经验的:我在观察一次刮大风之后写了一篇习作——《风》,武老师夸我写得好。当时,大风吹得我几乎站不住脚,更不用提睁眼睛了。可是好奇心促使我把眼睛眯成一条缝,来观察大风中的景物。小树东倒西歪,像是不停地给狂风鞠躬,求它饶命。沙土、纸屑、草棍满天,这使我想起家里的鱼缸,日久不换水,跟现在的天空差不多。可见,认真观察不但能发现并抓住事物的特征和细节,而且能使情动辞发,因而,观察在习作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再看教室里的同学,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灰尘,像涂上了一层蜡,身上也都落满了一层尘土。对这一观察所得,我用了“咱们都成了土人了”这句话来形容比喻,觉得既实际又妥帖。通过仔细观察,我抓住了风的一些特征,当天晚上就把这些写下来,写得很顺利。我的观察日记是这样的:
这不,刚才还是好好的天气,可是眨眼间,仿佛有人惹了老天似的,它竟然大发雷霆。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尘土飞扬。树干“呜呜”响,电线“呜呜”叫,可怜的小树被大风猛烈地摇晃,东倒西歪,有的还被折断了。墙角的垃圾、纸屑、草棍都被卷到了空中,像断了线的风筝,飘飘摇摇,上下翻飞,整个天空就像长时间没换水的鱼缸被搅动了一番,杂物飘忽不定,一片浑浊。教室里更是一片昏暗。沙粒、尘土从窗隙钻进来,弄得同学们的脸上都挂满了灰尘,身上也都是尘土,一个个都变成了“土人”。同学们互相看着,不禁笑了起来。黑板上的字模糊不清,花花点点,老师没法讲课。风呼啸着,撞得教室的门“啪啪”直响,还不时从门缝中挤进一些沙土和杂物。哼!风,我讨厌你!
通过民主的开放的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了开心和愉悦,体验到了情趣和思维,体验到了心灵与心灵的共振……新课程的习作教学,应该更激扬地呼唤对话,应该更挚着地开拓对话,应该更巧妙地开展对话,将旺盛的生命力融合在亲情浓郁的对话里。
5、在习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习作呼唤新颖有趣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传统的习作教学评价往往以习作目标作为依据,因此采用的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但这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忽视了学习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习作教学是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习作的评价形式,是多几把评价尺子,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习作的评价应尊重学生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被评为好。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评选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字体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做到人人参与,既是评价的裁判,又是被评价的队员。一次演讲要评出最佳选手,一次观察赛要评出最佳细心者,一次辩论会要评出最佳辩手。习作评选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评价过程的开放,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总之,习作教学的多种评价尺子,不同侧面的评价应组成一个开放而民主的评价体系。通过富有情趣的评价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6、在习作中体验个性的张扬
小学习作提倡自由习作,张扬个性,体验情趣。文章是极具个性的产物。没有个性便没有习作。习作应当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只有自由,才能写出个性,才能抒发真情,才能“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因此,习作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抒真情,讲真话,写个性。比如:每到开学之初,我就让学生拾撷起假期生活中一页页值得回忆的美好片断。把在假期中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事情在班里相互交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也许是一段真实的经历,也许是一段美丽的传说……在这种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可以了解许多风土人情,会有许多的感人体验和收获。然后,用一段话把自己的小故事再写下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开阔了眼界,达到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动前,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小学习作的习作是一种体验的生活,是一种开放的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是一种合作的生活,是一种精神的生活,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是一种创新的生活。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过程中体验习作的生活乐趣,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学生的习作才能走向个性化、多元化、自由化、生活化,学生才能热爱习作渴望习作,才能体验到习作的情趣,享受到习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