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影(楊宗岱)
楊宗岱(約一七二六—一七九六後),原名生魯,號鈍夫,別署楚客,大庾(今江西大餘)人。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一七五九)舉人,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進士。三十三年,掌教廣東惠州惠陽書院。三十九年,署四川綿竹知縣。四十二年,任井硏知縣。五十八年,任湖南朗江書院山長。傳見嘉慶《井硏縣志》卷五、咸豐《大庾縣志》卷一二、民國《大庾縣志》卷八等。撰傳奇《離騷影》。參見杜桂萍《清代戲曲〈離騷影〉作者考》(《文學遺產》二〇一〇年第五期)、黃義樞《清代戲曲作者考三題》(《文獻》二〇一〇年第四期)、何光濤《楊宗岱小說〈烈女無名氏傳〉和雜劇〈離騷影〉考論》(《明清小說硏究》二〇一二年第一期)等。
《離騷影》,《古典戲曲存目彙考》著錄,作“鈍夫”撰。現存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序正氣樓刻本,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藏,《古本戲曲叢刊七集》據以影印。
離騷影題詞[1]
楊宗岱
生死皆乘化。寓形宇內如逆旅,有何牽挂?難得五更鼾睡美,鄰寺曉鐘輕打。利誘名牽何時罷,把倮蟲兒簸弄煞。嘆替人、做就衣裳嫁。行自念,吾衰也。 何須不應呼牛馬。花落花開春料理,黃鸝慣罵。三萬六千傀儡場,遮莫疑眞疑假。楚人謠處,我歌且烈,傳奇懷沙。後賦似蜉蝣,在匪風之下。慷以慨,知音者。(右調【賀新涼】,次清容居士韻)
楚客自題。
(《古本戲曲叢刊七集》影印清乾隆五十八年序正氣樓刻本《離騒影》卷末)
離騷影題詞
任鑒[2]
塡詞之學,始於宋,盛於元,濫觴於明,而事非忠孝節義,其詞不足以正人心、厲風俗、端教化者,雖工弗貴。《琵琶》一部,布帛菽粟之文,論其詞采風韻,豈遂駕乎《還魂記》、《會眞記》之上,卽例以元明各種曲,亦相埒焉。而讀是書者,莫不爲之悲感交集,涕泗行下,則又何也?蓋忠臣孝子悌弟之良人所固有,雖愚夫愚婦,亦觀感而興起其惻怛慈愛之懷。此《還魂》、《會眞》之供詞人吟詠,而《琵琶》獨推第一,職是故耳。
武陵古烈婦遭時多難,作《絕命詩》一章,投江以死,其憂愁怨思,與屈平何以異?然屈子能以文章自顯,烈婦雖有詩而不傳其姓氏,則其志其遇,尤可悲也。癸丑夏[3],大庾鈍夫先生掌教朗江,演其事,作《離騷影》雜劇示余,顯微闡幽,功莫鉅焉。史遷云:“非附青雲之士,烏能施於後世?”信乎,忠孝節烈之必有待於記事也!余不敏,於塡詞之學少所講習,然《琵琶》以至孝弁冕諸詞,《離騷影》以節烈步其後塵,傳之奕世,又不知幾千萬人涕泗行下矣。
歌喉一轉一酸辛,借影離騷絃管新。豈必梨園肖千古,悲謌當哭問湘神。
荊溪任鑒。
離騷影題詞
周大澍等
絕代風流湯玉茗,天然標格蔣苕生。而今翻出《離騷影》,宗派西江字字清。
狀元才子古猶惜,香草美人今尚存。並與《琵琶》作雙絕,千秋大義此中論。
巴渝解勸使君歌,小拍紅牙喚奈何?懺盡綺言還度曲,宰宮身現說維摩。
壺頭關下桃花水,踏遍花貓唱《竹枝》。無限湘靈怨湘瑟,峯青江上月明時。長沙周大澍[4]
烽火焚如逝水侵,銷鎔玉骨洗冰心。無情水火都迴避,冰玉封緘翡翠岑。
不是沉淵避死兵,分明水解赴瑤京。回頭十九年塵夢,醒處全拋世上名。萍村戴世泰[5]
紅顏青冢不須憐,一樣波臣與沷湔(一說昭君出塞赴水死)。此地桃花流去水,沿江竹蘸淚涓涓。
梅花形似水仙神,何待招魂別寫眞。幻出《離騷》、《天問》影,步珊珊畫卷中人。鳳亭葉鳴岡[6]
淨洗名心不廢詩,人間天上莫遲疑。《柏舟》之死靡他志,三百篇餘是楚詞。
美人香草攄胷懷,澤畔行吟孰與偕?手攬芙蓉搴木末,靈氛畢竟有裙釵。芝巖卞承烈[7]
甘心死節全生理,轉眼生天慰死綏。楚國《九歌》垂樂府,湘君一水赴瑤池。
接桃源水莫歌漁,四韻吟成演六如。試按紅牙敲一拍,定猜黃絹起三閭。鷺溪文自奎[8]
楔子《離騷》兩壁圖,魚龍戲劇會黃姑。當時鼓枻滄浪曲,打諢申申詈女嬃。
武陵城外大堤西,三尺荒墳夕照低。一曲老龍吹笛裂,鷓鴣啼罷子規啼。紫堂張瑛[9]
《子夜》歌殘懊惱儂,水仙琴操撥惺忪。空江況鼓湘靈瑟,曲罷遙遙青數峯。
倒影巫山一段雲,飛昇回顧洞庭君。寄聲明月弄珠女,說苑新鐫琬琰文。樂亭胡豐[10]
浩氣淩波接太空,星河皎皎逼蟾宮。《霓裳》半部招颭影,誰說靈旗不滿風。
莫愁湖畔莫愁歌,三弄桓伊喚奈何?試向武溪深處聽,斑斑淚點竹枝多。了緣趙九鼎[11]
波聲朗朗咽長江,別調明明帶楚腔。三十六灣鴝鵒舞,鴛鴦分散不能雙。
青山漠漠水悠悠,切莫悲吟惹四愁。此曲竟須天上有,鮫人綃亦贈纏頭。荔堂朱怡典[12]
懺悔從來綺語能,塡詞先貯一甌冰。梨園裝點松筠節,此是菩提最上乘。
洛神空搨十三行,氏署無名翠墨香。小影《離騷》新院本,莫教鮑老漫登場。野雲朱鶴年[13]
蘭苕片玉刻冰魂,化碧啼鵑有血痕。解得音繙佛曲,蓮花舌本掉田邨。
一髮沅江節節灘,渹渹水樂攪聲酸。生天成佛惟忠烈,長嘯歸來月未闌。蓮筏釋常濟[14]
“二南”無嗣響,楚風已淪萎。惟餘騷只些,江葬魚腹奇。鄉風善幽怨,忠孝節義垂。傳聞朗州墳,有古烈婦碑。沉淵滅姓字,賫志投湘纍。碑隕墳亦頹,三百年於茲。傳聞摹彷彿,蹤迹邈難追。乃獨來椽筆,覽乘據皋比。哦詩傳《騷》影,志逆意得之。二十五篇賦,五十六字詩。精神相往復,上下古今馳。心花空結撰,波濤驅雄辭。水府何深邃,宮殿鬱參差。想見瑤臺座,日月燦璧珪。龍公紅抹首,刀袴排金閨。左右紛黿頭,拜進語嗢吚。侍女帷帳間,魚服閒容儀。紛紛芷與蘭,壇坫芳葳蕤。旋忽騰帝闕,神遊向天墀。上界渺風雲,髙朗無敝虧。夷猶引羽仗,清樂張軒羲。奎璧文章府,金薤光淋漓,玉皇香案吏,女史專職司。髙軒黜賀譎,乞巧屏柳巵。敕命三閭奏,仙秩進瓊姬。玉骨節珊珊,烈氣扶綱維。當年戒婞直,申詈女嬃爲。漁父常鼓枻,詹尹亦拂龜。搜羅非附會,義例當補遺。應律叫詞翰,餔啜併糟醨。下臨無極地,上達河漢涯。神鬼入肺腸,風雷生噓噫。凜洌存正始,雅頌嚴箴規。豈比吟月露,歌板豔色絲。何嘗競標牓,秉節抗襟期。此後千載下,先生果伊誰。鶴泉張世法[15]
零陵芳草洞庭雲,樂府新篇有妙文。聽唱江巡哀咽處,楚歌騷些不堪聞。
瑤池謫史賦《懷沙》,十九年中怨物華。要認金庭仙館籍,武陵溪畔有桃花。
千載幽情鬼宿星,遺聲腸斷《牡丹亭》。何如廿五《離騷影》,一片九疑雲樹青。
黃絹詩篇絕命詞,逃名惟有列仙知。應須鐵老傳湘瑟,三月子規啼血時。蘅皋孫起楠[16]
鐵崖樂府記仙曹,枉渚悲風起怒濤。名士牢愁無處著,江邊痛飲讀《離騷》。
浮尸不墮蛟龍宅,痛哭曾驚虎豹關。二百餘年詩一首,無名氏女在人間。
鼎州郭外草萋萋,玉冷香消客思迷。二十五絃聲未絕,女蘿山鬼夜深啼。
絕調千秋玉茗堂,琵琶往事淚沾裳。誰知月好風清夜,一曲江巡人斷腸。蘭莊陳珪[17]
今古茫茫委逝波,一波一折護湘娥。洄流不散蒼梧影,水調歌頭起汩羅。
死不沽名生可知,饒他巾幗愧鬚睂。卽無一字腸堪斷,況讀沉淵絕命詞。
瘞玉無須土一堆,冰夷引紼輓風雷。水仙蛻脫形原幻,回向瑤池月下來。
姓字誰教琬琰鐫,爭光日月女嬋娟。人問院本無名氏,勝似湘東玉管傳。曉帆楊泳[18]
(以上均《古本戲曲叢刊七集》影印清乾隆五十八年序正氣樓刻本《離騷影》卷首)
離騷影跋[19]
王澍[20]
《楚辭》一書,與屈子同時之人附見於篇者,祗鄭詹尹、漁父、女嬃,餘皆神鬼。試問左徒此時,目中尚有此三人之丰采,耳中尚有此三人之言論,附筆以傳,豈三人者言論、丰采耶?作者分目光注此,故取影於江巡照書壁之月,而現形於天河渚宮之月,迷離恍惚,是何境界?觀者聽者,毋徒覓聲覓影於詩騷中,斯得解矣。
鹿泉老人王澍書後。時癸丑長至[21],水仙將開,載酒探梅,品簫度曲於柳葉湖舟次。
離騷影跋[22]
龍軒[23]
紀載逸事,以補史傳之闕多矣。獨韓、柳《張中丞傳後敍》、《段太尉逸事狀》,膾炙人口,生氣勃勃紙上。非獨美其文也,忠肝義膽之實蹟,隻字片言,俱堪寶惜。矧巾幗舍生取義,灑血之字,絕命之詩,無怪水不能渝,土不能蝕,閱數百年之久,天地鬼神,百端呵護,務使天壤間卽不必知其名,斷不忍並沒其實,遂泯泯無傳也。夫名亦何常之有?詩三百篇,多忠臣孝子之言,能舉其名卒鮮。況流傳於今之詩什,卽古人之樂章。由樂章而樂府,由樂府而傳奇,聲律雖有古今之殊,所以激揚風化,振厲人心。“今之樂由古之樂”也。
予自垂髫,習聞郡西郭烈婦古墓,傳信傳疑,訖無定論。馴至白首,始獲覩其詩而倡修其墓。工竣,其事、其詩已有播之樂府,被諸管絃者。於此可見微顯闡幽,人同此心,亦不可謂非天有顯道,實至而名自歸也。因與同好,亟謀鋟板,以廣其傳。夫可歌可泣之事,雅俗共賞之文,壽梨棗以供鍵戶之披吟,與演優伶而新觀場之耳目,感發善心,懲創佚志,孰尟孰多,孰廣孰狹,必有能辨之者。若事之顯晦顛末,詳本傳、題詞,茲不復贅。
乾隆癸丑黃鐘月,武陵龍軒跋。
(離騷影)跋
趙孝英[24]
愚按《楚辭》《九歌》,當時沅湘間樂神祀鬼之曲耳。屈子諧其聲以紆憂思,哀音苦調,習染成風。數千載後,婦人女子尚能誓死殉節,而不以之殉名,履霜之操,柏舟之音,寫入傳奇,如《離騷影》者,謂之樂府可,卽謂《三百篇》之樂章,亦無不可。
夫王豹、綿駒,詎歌之善耳。且自淇而化河西,自髙唐而化齊右,杞婦哭其夫耳,且變國俗,豈非仁言不如仁聲之感人深耶?吾又烏知觀演《離騷影》之色目,感奮興起,不更勝讀二十五篇些聲耶?若未亡人,此聲此調,觸耳碎心,字字如竹斑鵑血,開卷卽淚眶濡睫,不忍卒讀云。
玉畦女史趙孝英跋。
(以上均《古本戲曲叢刊七集》影印清乾隆五十八年序正氣樓刻本《離騒影》卷末)
附 和烈女詩原韻
陳子承等
赫然生氣朗江春,曾濯沉淵不朽身。精衛塞流枯海眠,曹娥分水植天倫。祗將毅魄還夫壻,豈有名人付世人。五十六珠牢把握,三綱提記報君親。
采芳休踏汨羅春,香草嬋娟今替身。寸寸斷腸牽伉儷,明明張膽死彝倫。從來鼓瑟湘中曲,等是《懷沙》賦裏人。白日都亭莫飲恨,世間寧少龐娥親。鐵山陳子承[25]
不夜泉臺萬古春,奪將魚腹未吞身。香埋淨土封三尺,祭慰貞魂備十倫。水解疑仙誣本志,冰操抵死搏完人。揚名卽署無名氏,絕命詩傳更顯親。
風篁淚雨暗傷春,愁絕蒼梧遠隔身。何處空江無杜宇,不堪斷竹有伶倫。弄珠雲夢龍宮女,澡雪湘魂蜃市人。一片洞庭波下上,湖心山髻與波親。雨林周大澍。
桃溪李逕武陵春,外史中涓博士身。責實修書期不爽,循名擬古必於倫。圖經凜凜編佳傳,事蹟頻頻訪郡人。力挽迴瀾堤上冢,蕭疏江柳夕陽親。蒔園邱應培[26]
引決能回天地春,波臣呵護葬濤身。命輕似葉欺髙浪,死重於山顧大倫。題句注明心上事,蓋棺論定冢中人。報恩父母全夫婦,已約來生況六親。虛谷李如筠[27]
怪得騷蘭浦溆春,綱常都繫浪中身。浮漚水面原無碍,化石堤邊更絕倫。自碎紅顏灰此劫,誰知青史活斯人。表章烈女傳神傳,親筆傳神語較親。南溟朱騰鵬[28]
古墓無名春復春,名將安附自沉身。如江漠濯與其潔,向海若驚殊不倫。之死靡他誠在我,舍生取義存乎人。五湖烟浪一抔土,綠蟻游魚知孰親。小山卞光培[29]
了無墳樹接城春,豈有冤禽啼化身。江上牢愁不汝畔,水宮仙子疑卿倫。手鈔逸事入新志,口授遺詩逢老人。勸刻事原詩版石,摩挲愈讀愈神親。丹颺卞炎墀
金谷千年不願春,落花驚顫墜樓身。爲憐葬玉拒孫秀,轉恨投珠許季倫。請看淩波尸解女,沐光奔月魄生人。精魂朗照江湖影,魚媵鄰鄰日夜親。曉帆楊泳
(以上均《古本戲曲叢刊七集》影印清乾隆五十八年序正氣樓刻本《離騷影》卷末)
[1] 癸酉、甲戌: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十九年(一七五四)。
[2] 底本無題名。
[3] 任鑒(一七四七—?):字道微,荊溪(今江蘇宜興)人。國子監生。以四庫全書館謄錄期滿,捐授大理寺評事。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〇),授湖南常德府通判。官至永綏同知。傳見道光《續纂宜荊縣志》卷七。
[4] 癸丑: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
[5] 周大澍,字雨甘,長沙(今屬湖南)人。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一七七〇)恩科舉人。曾任常德府學訓導、寶慶府教諭。官至知縣。此四詩又見鄧顯鶴(一七七七—一八五一)《沅湘耆舊集》卷一〇八(道光二十四年新化鄧氏南村草堂刻本),題爲《題大庾楊鈍夫離騷影傳奇》。
[6] 戴世泰:號萍村,湖北人。編《隸左句鐫》一卷(湖北圖書館藏清世義堂刻本)。
[7] 葉鳴岡(一七四三—?):號鳳亭,乳源(今屬廣東)人。貢生。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入貲爲湖南澧州直隸州州判。後陞任綏寧知縣。五十七年(一七九二),署湖南靖州知州。傳見同治《綏寧縣志》。
[8] 卞承烈:號芝巖,籍里、生平均未詳。
[9] 文自奎:號鷺溪,攸縣(今屬湖南)人。乾隆間舉人。乾隆末,官武陵縣學教諭。著有《涵泊書屋文集》、《鷺溪吟草》等。傳見《武陵縣志》卷二九《職官志·文職》。
[10] 張瑛:號紫堂,籍里、生平均未詳。
[11] 胡豐:號樂亭,湘潭(今屬湖南)人。乾隆五十四年己酉(一七八九)恩科舉人。
[12] 趙九鼎:號蘭癡,又號蘭隱,別署了緣,泰州(今屬江蘇)人。少與楊宗岱入都,曾隨楊入川,赴井硏,後居京師。乾隆五十五年(一七九〇)獻畫冊,欽取第一,以畫蘭竹供奉內廷。傳見彭蘊燦《歷代畫史彙傳》卷四八、《墨林今話》卷一一、《清代畫史增編》、《清代畫史補錄》、咸豐《重修興化縣志》卷八《文苑附錄》等。
[13] 朱怡典:號荔堂。先世居常熟(今屬江蘇),其父遷湘潭(今屬湖南),遂隱其間,賣藥自給。怡典少從盧樹敏受學,占縣籍爲諸生。屢應鄉試不遇,貢入太學。家貧,授徒爲業。著有《學詩錄》。傳見《國朝耆舊類徵初編》卷四三三、曾國荃《湖南通志》卷一七九引縣志等。
[14] 朱鶴年(一七六〇—一八三四):字野雲,號野堂,別署野雲山人,室名畫龕,泰州(今屬江蘇)人。自幼鄉居,工書畫。壯年家貧,無以養親,遂北上入都鬻畫,名噪一時。後老死京城。傳見阮元《野雲山人傳》(收入《碑傳集補》卷五六)、《國朝耆舊類徵初編》卷四四〇、《墨林今話》卷九、潘曾瑩《墨緣小錄》、王鋆《揚州畫苑錄》卷一、《清畫家詩史》戊下、《清朝書畫家筆錄》卷二、《清代畫史增編》、民國《續纂泰州志》等。
[15] 釋常濟:號蓮筏,籍里、生平均未詳。
[16] 張世法:字平度,號鶴泉,湘潭(今屬湖南)人。隆平知縣張九鍵次子。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進士,知房山縣。以病歸,起知寧夏縣。父憂服闋,再補華亭縣。著有《尚書今古文雜辨》、《房山縣志》、《瞻麓堂文集》、《雙樟園詩集》等。傳見《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二二三。錢大昕《潛硏堂文集》卷二六有《張鶴泉文集序》(《續修四庫全書》第一四三八冊影印清嘉慶十一年刻本,頁六八四)。
[17] 孫起楠:字幼梅,號蘅皋,晚號石溪,新化(今屬湖南)人。乾隆三十九年甲午(一七七四)優貢生,歷任湖南善化訓導、湖北潛江教諭。工詩,詩列“湘中七子”。著有《經訓堂詩集》。鄧顯鶴將其少作與吳橒逸詩合編爲《孫吳遺詩》。傳見《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二五六。
[18] 陳珪:一作陳圭,字蘭莊,攸縣(今屬湖南)人。嘉慶九年甲子(一八〇四)鄉試副榜,官華容、零陵、臨湘訓導。後掌教嶽陽、雲陽書院。著有《秋水山房詩草》。傳見《晚晴簃詩匯》卷一三四。
[19] 楊泳:號曉帆,籍里、生平均未詳。
[20] 底本無題名。
[21] 王澍:別署鹿泉老人,當爲湖南人。生平未詳。
[22] 癸丑: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
[23] 底本無題名。
[24] 龍軒:武陵(今屬湖南)人,字號、生平均未詳。
[25] 趙孝英:字彬娥,號玉畦,別署玉畦女史,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清乾隆丁酉(一七七七)拔貢、安仁教諭楊瑞妾。善書法,長於篆隸,有詩名。著有《玉畦詩草》、《春園小草》、《梅花小閣詩草》等。傳見鄧顯鶴《沅湘耆舊集》卷一八二。
[26] 陳子承(一七二八—?):名文賾,字鐵山,號仰齋,揭陽(今屬廣東)人。陳元才仲子。乾隆十八年癸酉(一七五三)拔貢,北上國子監肄業。二十五年庚辰(一七六〇)舉人,補授覺羅宮掌教。調永年知縣,署南宮開州知州,仕至湖南衡州通判,病逝於任所。能詩善文,工書法。傳見《揭陽縣志》、《潮汕人物辭典》等。
[27] 邱應培:號蒔園,籍里、生平均未詳。
[28] 李如筠(一七六五—一七九六):字介夫,號虛谷,大庾(今江西大餘)人。乾隆四十八癸卯(一七八三)舉人,五十二年丁未(一七八七)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著有《蛾術齋詩集》、《蛾術齋試帖》等。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典試湖南,未幾卒。工詩,善書法。傳見法式善《清祕述聞》卷八、《詞林輯略》卷四、《國朝詩人徵略初編》卷四八、《晚晴簃詩匯》卷一〇五、民國《大庾縣志》卷八、《南安府志》等。
[29] 朱騰鵬:與以下卞光培、卞炎墀,籍里、生平均未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