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劝忍百箴》是一本探讨人生真谛,总结处世哲学的普及性读物。原著作者许名奎反思一生的行为,归纳出百条处世箴言,后经人加以考注,更加详实完备,通俗易懂。书中没有抽象的理论阐述,而是入经出史,博涉群书,辑名人名言与历史事件为一体,生死、利害、祸富、喜怒、得失,小至待人接物,大到经邦济世,其无所不包。鉴古知今,是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重要参考书籍。它没有《菜根谭》那种“谈禅说佛”的玄奥难懂,又弥补了《围炉夜话》的空洞和抽象,而代之以丰富充沛的历史事实,让你在悠久的中国文化长廊中浏览、咀嚼和回味。

“忍”是中国哲学的一个范畴。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前者是指如果小的方面不去克制,就成就不了大事业。后者是指有些可以容忍,有些则不能容忍。《荀子·儒效》篇:“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吕览去私》篇:“忍所私以行大义。”两者皆指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为理想而献身。如果说,“忍”的哲学在儒家那里还有些经世致用的话,到了道家那里,更多的是“无为”、“不争”和“顺其自然”、“柔弱退守”。到了禅宗那里,“忍”的哲学更加精致化。《能禅师碑铭》中说慧能“乃教人以忍,曰:忍者无生无碍,无我始成,于初发心,以为教首。”这种“忍”就是只见己过,莫见世非。“忍辱第一道,先须除我人,事来无所受,即真菩提身”。由此可见,儒家、道家和禅宗都把“忍”推崇为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并把它社会化、生活化、普及化,因而对模铸中国人的人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劝忍百箴》的作者许名奎正是这种哲学背景下,从“经史子集”中选取若干史实,结合自身体会,从一百个方面,阐述“忍”的具体体现。他认为“上至宰相,下至士庶,人皆当以为药石”,“朝夕看阅,亦可补德量于万一。”但由于作者所处时代之限制,从今天来看,书中难免瑕瑜互掩,精华与糟粕共存。

综观全书,其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揭示事物的一些普遍规律,生活中的某些道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无论古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如“满之忍”中,强调“月盈则亏,器满则覆”,“满招损,谦受益”。“祸福之忍”中,指出“祸兮福倚,福兮祸伏”。“安之忍”中,指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其中含有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言之忍”、“色之忍”、“酒之忍”、“食之忍”、“安之忍”、“忽之忍”等章中,总结了生活中一些经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常识,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如“齿颊一动,千驷莫追”,是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如“败国亡家之事,常与女色相随”,是讲人们不要贪恋女色,应吸取历史的教训。“酒之忍”中,是提醒人们不要过量饮酒。饮酒不仅伤身,而且会误事。“忽之忍”中,强调“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否则“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还有一些,肯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事师之忍”中提倡尊师重教,“好学之忍”中告诫人们要勤奋学习,“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象这种健康无害的内容,本书中占有大多数篇幅。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它已经化为性格中的某些重要方面。如吃苦耐劳,乐于牺牲,忍辱负重等等。

二、经过改造和分析批判,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如“忠之忍”中,文章鼓吹要“事君尽忠”,肯定封建法统的合理性,但其中又提到“苟利社稷,死生不夺”,如果我们抛开其忠于封建统治者的愚忠,而把这“忠”看做是对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忠于和热爱,仍然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本章中赞扬颜真卿、张巡,谴责秦桧等人,都是用是否对国家和民族有利作为评判标准的。象“孝之忍”,“孝”作为儒家治国治家之本,被无限地夸大了。“人之行莫大于孝”,“孝为百行之首”。历代统治者强调行孝,根本目的是在于以孝治家,进而治国,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我们在承认历史现象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孝作为人类的一种古老的感情,它对我们这个民族曾经起到的并且现在仍然起到的有益作用,我们如果把这种孝理解为赡养父母的义务,敬顺父母,加深亲情,仍是值得我们称道和弘扬的。再如“贫之忍”,文章中宣扬“贫穷有命”,但其中又提到“贫贱不能移,此乃大丈夫”,“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如果我们抛开其中的唯心论的“命定论”,而去砥行砺节,保持节操,这种清贫淡泊的生活观仍然有一定的意义。又如“义之忍”,“义”本是儒家要求人们遵守的一定的规范,是封建道德的核心,但其中提倡的“大义灭亲”,“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行为标准,在我们今天仍然是具有生命力的。除此之处,象“礼之忍”,“辱之忍”,“死之忍”等,都有这种良莠并存的现象。

三、还有一类,是需要我们阅读时分析批判的。其中或鼓吹天命观,或宣扬封建伦理,或宣扬中庸之道,其错误观点和我们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如“贵之忍”,提出“贵为王爵,权出于天”;“贫之忍”中,说“贫穷有命”;“不满之忍”中,说“多得少得,自有定分,一阶一级,造物所靳”;“侈之忍”中,说“天赋于人,名位利禄,莫不有数”;“特立之忍”中,说“穷通有时,得失有命;依人则邪,守道则正”。这些把人在现世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归之于上天决定的“命定论”,是历代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一种欺骗手段。他们无非是要人们安于各自的阶级地位,不要去扰乱现存的社会秩序。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把“天命”当做一种神秘的主宰力量,是为封建伦理秩序的永恒性寻找理论依据,在哲学上它发展成为一种唯心主义的命定论,是一副裹着糖衣的精神毒品。

如“夫妇之忍”中,强调“正家之道,始于夫妇。上承祭祀,下养父母”;“兄弟之忍”中,强调“兄友弟恭”,是“人之大伦”,象对待兄弟舜不择手段,舜不仅不反抗,还毫无宿怨。“父子之忍”中,“尹信后妻,欲杀伯奇”,而伯奇“有口不辩,甘逐放之”。“奴婢之忍”中,强调“人有十等,以贱事贵”。以上论述的夫妇、父子、兄弟、主奴关系,完全是按照儒家所描绘的伦常秩序来规范要求的。如夫妇之关系,不在于满足性和情爱的需要,而是传宗接代与结两姓之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的目的是为了继嗣。如果丈夫需要,还可以娶妾,妻子不得干涉。在“父子之忍”中,要求父慈子孝,但象舜的父亲瞽叟那样不仁慈的行为,儿子也应当忍受。既使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如果去做证,也是不孝的行为。儒家重视夫妇、父子、兄弟关系,他们认为国不过是家的放大,只有“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文章还有不少地方宣扬了孔子“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和道家的“无为”思想。如“智之忍”中,鼓吹“人之不可智用之”,要藏才隐智,免得招人怨集。“才技之忍”中,说人“露才扬己,器卑识乏”,才智不要外露。“辱之忍”中,要人们逆来顺受,达到“唾面自干”的境界。“不平之忍”中,要人们“顺其自然”,做到“我心常淡然,不怨亦不怒”。这些消极无为,无过无及的思想,和现代社会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时代精神相违备。它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总之,这本书尽管良莠并存,还有不少和我们时代相违备的内容,但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也和今天人一样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水平,这本书所提倡的克制非分欲望,树立远大志向,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勤俭持家,理解别人等一系列东方传统美德,仍然需要弘扬光大。有些人由于缺少全面了解,误把“忍”单纯理解为“一味忍让”,这实际上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或把“忍”当作“逆来顺受”的盾牌,书于案头,刺于臂上,也是“望文生义”的结果。新儒学在亚洲四小龙起飞的过程中,对发展经济,缓和商品经济竞争中紧张的人际关系起到了润滑作用。风靡世界的日本电视连续剧《忍者神龟》,也就是表现了神龟那种忍辱负重的侠肝义肠,才为亿万观众所亲睐。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那些阻隔,其中包括“金钱至上,人欲横流”的现象,相信这本书能对走向未来的时代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应当正确理解“忍”的积极意义,对其中有益成分认真加以总结。

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我们在每一章的前面加以简要介绍,结尾处又给以评点,并给每一节加上了小标题。虽然,我们在点评过程中,尽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予以弘扬,对消极成分予以批判,对封建糟粕予以剔除,但限于水平,疏漏和错误再所难免,望读者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时予以校正。

周百义

1992年7月改于武昌